Loading...

《可可夜總會》教給我們的三件事

~~重新思考「清明節要消失了嗎?」

楊子佛教禮儀.臺中訊】
 
只要一張相片,甚或是一段腦海中的往事回憶,例如一首共同哼唱過的歌,我們與先人的連結就不會消失,他們依舊鮮明地活在子子孫孫的心底。
 
▲透過皮克斯動畫電影《可可夜總會》教給我們的三件事,一起重新思考清明節「慎終追遠」的真正意義吧!
 
「清明節要消失了嗎?」
 
近日有殯葬設施業相關團體刊登了這樣的廣告,以無墓可掃、無碑可祭為理由,得出「慎終追遠的文化將被捨棄,因此清明節將會消失」的結論,嚴詞抨擊「所謂環保葬其實只是個美麗的誤會」,反對政府推動環保自然葬。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在探討這個嚴肅問題以前,請大家先暫時放下各種知見或立場,一起來輕鬆看部電影吧——皮克斯去年(2017)年底推出的動畫電影《可可夜總會》。
 
亡靈節,墨西哥版清明節
 
《可可夜總會》講的是「墨西哥版清明節」的故事,沒錯,就是已被聯合國列為「非物質人類文化遺產」的墨西哥亡靈節(Día de los Muertos)!
 
每年 11 月頭兩天,墨西哥人都會在墓園或家裡設置祭壇,擺上已故親人的相片,供上食物與淨水,歡迎先人從陰間歸來團聚並接受供養。
 
在亡靈節,許多墨西哥人會把自己裝扮得像亡靈一樣,參加色彩繽紛的遊行、派對,宛如嘉年華似地,用「吵死人」的方式,通宵達旦地唱歌跳舞來歡慶節日。
 
雖然亡靈節和清明節的過節氛圍大相逕庭,但節日所傳達的思維與意義,卻極其相仿。接下來,我們就來逐一檢視《可可夜總會》教給我們的三件事吧——我們一直知道,卻時常忽略的三件事!(以下有雷,尚未觀影者慎入)
 
《可可夜總會》,訴說愛與夢、生與死的故事
 
《可可夜總會》用熱鬧繽紛的墨西哥亡靈節,訴說了一個關於愛與夢、生與死的動人故事
▲《可可夜總會》用熱鬧繽紛的墨西哥亡靈節,訴說了一個關於愛與夢、生與死的動人故事。(翻攝自 Youtube)
 
《可可夜總會》的故事主人翁,是熱愛音樂的小男孩米高。因為音樂才華洋溢的曾曾祖父,當年為了追尋夢想,離開妻女遠走他鄉,就此一去不回,於是以曾曾祖母伊美黛為首的大家族,從此視音樂如仇,家族的祭壇上更是從未擺過曾曾祖父的相片。
 
而米高的音樂夢想,也因此受到家族成員的打壓,在一次爭執中他一氣之下憤而離家,決心遠離所有家人,獨自尋夢,不料卻意外闖入了亡靈的「夜總會」世界;米高必須在日出前找到居住在此的家族先人,得到他們的祝福才能重返人間,但他拒絕曾曾祖母亡靈要求他遠離音樂的條件,於是他決定獨力尋找到曾曾祖父,得到他的支持。
 
米高誤以為曾曾祖父,就是自己最崇拜的偶像「吉他之神」德拉古司,而在尋找曾曾祖父的旅途中,他邂逅了一心想趁著亡靈節回到陽間探望女兒,卻因家族祭壇上沒有自己相片而無法如願的孤獨亡靈海特,兩人於是達成協議要幫助彼此實現願望。
 
出人意料的是,米高後來發現,原來德拉古司其實是陰謀奪走曾曾祖父所有音樂成就的殺人兇手!原來始終不被家族接納的海特,才是米高的曾曾祖父,亦即年邁失智的可可太婆最想念的爸爸!最終,德拉古司惡有惡報,海特則重歸家族懷抱,並與女兒可可在陰間重逢,而米高也得到了家族的祝福,同時擁抱夢想也擁抱愛。
 
《可可夜總會》教給我們的第一件事:生命無常
 
生命的無常,有誰能預料?為了追尋夢想憤而離家的米高,完全沒想到自己竟會在一剎那間墜入亡靈的國度
▲生命的無常,有誰能預料?為了追尋夢想憤而離家的米高,完全沒想到自己竟會在一剎那間墜入亡靈的國度。
(翻攝自 Youtube)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這是唐朝杜秋娘的名詩,也是觀賞《可可夜總會》時會不由自主聯想到的詞句。
 
米高憤怒離家時,說出自己不在乎死後相片會不會被擺在家族祭壇上,卻從沒想到自己竟會這麼快就穿越陰陽界線,闖入亡靈的國度!諷刺的是,若無家人的祝福,他根本沒法重返人間,遑論追求夢想。
 
一如米高,離家逐夢的海特也從未想到過,自己竟再也沒有機會重返妻女身邊!當他因思念家人而提議拆夥,打算歸鄉之時,合夥人德拉古司卻以毒酒謀殺了他,搶走他所有的音樂創作據為己有。
 
就連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德拉古司,也從未料想到自己竟會在表演途中,命喪於舞臺裝飾的大鐘之下!有趣的是,在陰間同樣的命運再次發生,亡靈德拉古司最終還是被命中注定的大鐘壓扁【註】,魂飛魄散(因為被陰陽兩界唾棄,陽間再也無人追念他的虛假成就)。
 
是的,生命的無常,無人能夠逆料。所以,我們更應該把握有限的人生,珍惜或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人事物!奈何,世人往往無法明白認清,在所有的「追求」背後,那真正驅動自己的欲望,或者說「核心謎底」究竟是什麼!
 
海特和米高都以為,自己真正想要的是「實現夢想」,但答案真是如此嗎?
 
【註】「鐘」的象徵意義
兩度壓扁德拉古司的「鐘」,在這部電影裡是另有含義的。以基督教而言,鐘代表著神聖與光明,敲響鐘聲是可以驅魔的。同時,鐘也象徵著追求自由與公正,美國費城的自由鐘就是最佳代表。而就佛教來說,暮鼓晨鐘則是為了提醒世人「活在當下」,旨在幫助人們覺醒悟道。由此觀之,德拉古司命喪「鐘」下,其中寓意是不是更加深遠了呢?
 

《可可夜總會》教給我們的第二件事:「存在」的價值
 

原來,人會死兩次!當陽間已無熟識逝者的人記得他/她時,亡靈就會魂飛魄散,徹底從陰間蒸發而再也不知所蹤
▲原來,人會死兩次!當陽間再無熟識的人記得自己時,亡靈就會魂飛魄散,徹底從陰間蒸發而再也不知所蹤。
(翻攝自 Youtube)
 
追求理想,讓自己的生命發光發熱,一如海特和米高,這些並沒有錯。但若進一步抽絲剝繭,我們也許會發現,其實自己真正在乎的,只是「自我存在的價值」受到肯定而已!
 
《可可夜總會》提出一個有趣的概念:二次死亡!原來陰間的運作法則,建立在陽間親友的回憶之上。換句話說,當陽間已無熟識逝者的人記得他/她時,亡靈就會魂飛魄散,徹底從陰間蒸發而再也不知所蹤。
 
原來,最可怕的死亡,並不是肉體的消逝,而是世間再也沒有人記得「我」,傳承「我」的故事。
 
對亡靈而言,失去了親人的思念,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海特為了追求自我存在的價值,而選擇捨離深愛著他的妻女,但世間事往往就是如此的諷刺,海特反而因此失去了「存在」的價值,無論在人間或陰間,他都是一個被世界遺忘的孤獨靈魂。
 
格外發人深省的是,海特的靈魂最終得到救贖,重獲存在的價值,不是因為他的音樂夢想,而是因為他真心愛過的女兒——因為海特離家前特別為女兒所譜寫演唱過的動人歌曲〈勿忘我〉,每個音符都訴說著發自肺腑的愛,讓原本已經遺忘所有家人姓名的可可太婆,竟然重新找回了失落的回憶,找回了對爸爸的愛。
 
「存在」的意義與價值,一直是個令人費解的生命課題。《可可夜總會》告訴了我們,「存在」的意義,並不在於色身的生滅,而在於我們在生時為這個世界留下了什麼!誠如聖嚴法師所言,人生的意義在於盡責,人生的價值在於奉獻,人生的目的在於受報、還願、發願。
 
可不是嗎?海特正是因為沒有善盡為人夫、為人父的責任,而一度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幸而他曾經對女兒付出的愛,這才重新顯現出他的存在價值。
 
《可可夜總會》教給我們的第三件事:「慎終追遠」的意義
 
《可可夜總會》教給我們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你我從來都不是獨自存在於宇宙間的!而維繫這一切的連結,就在於愛
▲《可可夜總會》教給我們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你我從來都不是獨自存在於宇宙間的!而維繫這一切的連結,就在於愛。
(翻攝自 Youtube)
 
透過小男孩米高的尋夢冒險過程,《可可夜總會》教給我們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你我從來都不是獨自存在於宇宙間的!
 
試問,若無父母,哪來的「我」?若無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哪來的父母?又哪來的「我」?若無曾祖父母、曾外祖父母……是的,家族樹的盤根錯節範圍之廣,遠超乎我們的想像!
 
所以中國人說,飲水要思源,做人要懂得感恩惜福,每一個人的存在,都有賴於先人的曾經存在!
 
兩千多年前,孔子就說過:「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意思就是,依禮慎重辦理父母喪事,祭祀時誠心追念遠祖,民風將會更加敦厚良善。讓我們白話一點,套用《可可夜總會》教給我們的道理:
 
感恩先祖,用回憶與追思,讓人與人之間的「愛」永遠傳承下去——這才是亡靈節的真正價值,也是清明節「慎終追遠」的真正意義!
 
知恩惜福,「慎終追遠」文化永存的關鍵
 
現在,且讓我們回到本文一開始所探討的議題上:「清明節要消失了嗎?」只因為環保葬無墓可掃、無碑可祭,「慎終追遠」的文化就會被人們遺忘了嗎?「清明節」將因此失去存在的意義嗎?
 
就如同《可可夜總會》所昭示的真相,亡靈節/清明節的存在,並不是因為有墓有碑有牌位,而是因為後代子孫對家族先人的愛與感恩!一如客死他鄉的海特,他的家人連他死後埋骨何處都不知曉,但是重新賦予了海特存在意義的,是女兒可可對他的愛與追憶。
 
亡靈節/清明節的存在,並不是因為有墓有碑有牌位,而是因為後代子孫對家族先人的愛與感恩
▲亡靈節/清明節的存在,並不是因為有墓有碑有牌位,而是因為後代子孫對家族先人的愛與感恩!
(翻攝自 Youtube)
 
只要一張相片,甚或是一段腦海中的往事回憶,例如一首共同哼唱過的歌,我們與先人的連結就不會消失,他們依舊鮮明地活在子子孫孫的心底。
 

愛,不需要寄生於墓碑或牌位上,不需要依賴任何的形式表相。
 
愛,是恆久的存在,就存在人們靈魂的記憶深處。
 
後記:楊師兄日本行旅,見證「慎終追遠」真諦

楊子佛教禮儀公司負責人楊子牧師兄,曾在一次走訪日本的旅途中,親眼見證了「慎終追遠」的真諦——
 
在一家小食堂裡,室內一隅的小桌上,擺放著一幀看似店長母親的遺照。瓶中白菊正盛放,靜仰著孺慕的容顏。照片前的咖啡、茶水還有點心,看得出是店長每日用心準備的供養。
 
楊師兄感動之餘,用手機拍下了這簡簡單單的日常畫面。畫面之外,那滿滿的愛,無須言說便能感動人心。

 
因此楊師兄說,環保葬可以簡單,但是絕不能沒有「溫度」,亦即
《可可夜總會》為我們揭示的「愛與感恩的溫度」,它以回憶的形式存在,看不見摸不著,但卻足以跨越生死——這,也正是「慎終追遠」文化永存的關鍵!

照片前的咖啡、茶水和點心,看得出是店長每天用心準備的供養。簡單的日常畫面,其中所蘊含的愛不需言說便能感動人心
▲照片前的咖啡、茶水和點心,看得出是店長每天用心準備的供養。簡單的日常畫面,其中所蘊含的愛,無須言說便能感動人心。

分享:

Follow YANGZI

北區服務處(北北基、桃、竹)

台北市北投區中正街17巷9號
02-2893-4868
0931-048-953
Google Map 地圖

中區服務處(苗、中、彰、投)

台中市西區五權西六街22號
04-2373-0007
0932-211-100
Google Map 地圖

南區服務處(嘉、南、高、屏)

高雄市三民區昌裕街107號
0932-211-100
Google Map 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