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助念的利益

楊子佛教禮儀公司台北服務處/撰文

本文摘要:

  1. 許一個願給自己:願我得佛接引
  2. 聖嚴法師說助念的四種意義
  3. 助念相關注意重點以及作法
  4. 助念時如何說法、如何開導?
  5. 薦亡最好是專念佛號,為其布施

請將雙手合十,站著或坐著都好
雙眼輕輕半閉
心中觀想高大的阿彌陀佛金色身
兩旁隨身應現
觀音菩薩,在佛右邊
大勢至菩薩,在佛左邊
為眼前的○○○菩薩
放光慈照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一心 一意
憶佛 念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菩薩
正念是您最好的護身盔甲
心中請不必再有憂懼
平和,放下心身一切
專心聆聽佛號,跟隨出聲念佛
當阿彌陀佛要接引您
不要遲疑不捨,隨佛齊去
我們都在這裡陪伴您
祝福您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助念重心誠與專注,幫助臨終或剛往生之人提起正念,虔誠祈願佛力的加持接引往生佛國淨土。|楊子佛教禮儀公司
▲助念重心誠與專注,幫助臨終或剛往生之人提起正念,虔誠祈願佛力的加持接引往生佛國淨土。

楊子佛教禮儀推行「助念」已有非常長時間,負責人楊子牧師兄為虔誠佛弟子,懷抱著利他的願心,在服務工作中實踐利益眾生的各種善行,以佛法淨化人心。平時除了參加法鼓山、佛光山的共修法會,將修行功德迴向給所有服務過的往生菩薩與家屬,祈願每一位與楊子結緣的人都能得到法喜安樂,都能往生淨土。楊子會為服務的往生菩薩恭寫追思祝禱牌位,以及為家屬恭寫雲端祝福排位,祈願冥陽兩利,共成佛道。

為進一步推廣佛教的「助念」,楊子特別製作專題影音,並輯錄聖典法師開示,撰成此文介紹助念相關注意重點,以及適當做法,讓更多人能夠認識助念法門。

家屬虔敬助念,效果最佳,因可藉助念者的願心、信心,來感通阿彌陀佛的願力。圖/楊子佛教禮儀|楊子佛教禮儀公司
▲家屬虔敬助念,效果最佳,因可藉助念者的願心、信心,來感通阿彌陀佛的願力。
 

許一個願給自己:願我得佛接引

世人在臨終一念,何等重要!有的人平時就無法駕馭自己的心,隨波逐流;有的人平時就有在修心,斷惡修善。不論平時有沒有修行,能把握住臨命終時的心念,最是重要,經典有云:「凡臨終念佛而寂者,不論何人,皆得生西。」這是助念之所以會非常需要並能成立的根據。

世人死時的情景有千態萬狀,若不能病終正寢,而是死在路旁、野外怎麼辦?住處附近找不到善友助念怎麼辦?縱然是在家臨終,家人手忙腳亂,不信或不知請善知識前來相助怎麼辦?意外命終發生得太快,或時局(如災變、疫情發生時)不允許請善知識時怎麼辦?或是,善知識已到,但病人神智昏迷,不能聽法時怎麼辦?有的病重很痛苦,神經錯亂,態度倔強,不肯念佛時怎麼辦?

阿彌陀佛發的第十九願,說:「十方眾生發願欲生我國,臨壽終時,假使不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因為有佛的這一個願力,所以任何人只要經過發願,不論臨終自己能不能念佛,來得及或來不及念佛,都算是臨壽終時,佛當現其人前,接引往生。

歸結重點,信佛第一是要「發願」,發願往生西方淨土最重要。

阿彌陀佛的第十八願是:十念必生願。若我們平時就有發願要往生,這是相應佛的第十九願。能將平時所做的功德,迴向求生西方淨土,這是相應佛的第二十願:迴向功德,必遂往生願。不論是相應阿彌陀佛哪一個願力,只要有發願,都算是得到了保障,也同時得到佛力加被,這是發願往生的人最快的途徑。

《阿彌陀經》云:「若人念佛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佛及聖眾,現在其前,是人心不顛倒,即得往生。」|楊子佛教禮儀公司
▲《阿彌陀經》云:「若人念佛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佛及聖眾,現在其前,是人心不顛倒,即得往生。」
 

聖嚴法師說助念的四種意義

在此生的最後一念,其力量會決定來世投生到何處,因此我們必須要「慎終」。

阿彌陀經》云:「若人念佛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佛及聖眾,現在其前,是人心不顛倒,即得往生。」絕大多數的人,無法保持時時刻刻的正見、正念,心自然不能不顛倒。心若起顛倒,如何往生西方淨土呢?因此非常需要他人在旁助念,才能提醒臨終之人的念佛之心,這是「助念」之所以重要的根據。

聖嚴法師曾向法鼓山助念團開示,提出有四種助念的意義:
  1. 是透過助念進而幫助他人:轉化家屬的無依、無奈,變成個人對個人、家庭對家庭的互助支持系統。
  2. 是幫助亡者往生善處:即使亡者自身福慧不深厚、意願不懇切,不能往生佛國,也能到較好的去處。
  3. 是協助亡者家屬安定身心:經由沉緩的佛號聲,也能幫助亡者家屬降低悲傷和恐懼的情緒。
  4. 是助念也是一種修行方法,有弘法的功德:當助念的經驗愈多,自己愈能堅定往生西方的信心,也就是依靠自力,念佛念到一心不亂,在助念修行當中功德圓滿。」
楊子相信,在眾人佛號聲幫助之下,欲臨終或剛往生的菩薩,定能提起正向光明的淨念,換言之,以佛號將佛的光明用祝福的心送出去,就是「助念」。

侍死者如侍生,盡可能準備一個整潔明亮的助念環境,讓助念者與往生者都能感到舒適安定。|楊子佛教禮儀公司
▲侍死者如侍生,盡可能準備一個整潔明亮的助念環境,讓助念者與往生者都能感到舒適安定。
 

助念相關注意重點以及作法

一,病重臨危時,安排妥善的助念處:

助念的場所不論是家中或醫院,須保持環境整齊清潔。

當家人病重欲臨終時,家屬即可通知善友到家助念。若見病人神識清醒,尚未昏迷,善友應當一方面勸家屬,不在病人眼前哭泣,不對病人言及家事或詢問遺囑,不要引起掛念。另一方面囑咐病人,將心、身一切罣礙放下,只持一句佛名,並為說極樂淨土的莊嚴殊勝,今日捨棄臭皮囊,往生彼國之中,是一件欣賀的事。而所有病痛,是多生宿業所招感,暫時忍之度過。

病人若有關心的人、事,或放不下的念頭,設法為他排解,以軟語、好話、方便語,安慰其心。還可以針對他平時的為人、修行功德,給予讚歎,令他歡喜,讓他生起自信,此生所行仗其功德,絕對可以往生極樂世界。

若是病人神志昏迷,不省人事,助念的人只要持念阿彌陀佛名號,或者輕敲木魚法器就好,不要讓音聲干擾到眾人平靜的心為要。若助念時間太長,可數人輪流念佛;也可安排在三十分鐘的念佛聲後,輕聲細語為臨終者說法開導;或令佛號聲不斷。
 

二,命終往生時:

病人彌留時,家屬先將往生被(陀羅尼經被)蓋在他身上,長度要從腳蓋到首頸部,到往生了,才輕輕地覆蓋到面容。

病人臨命終時,助念人員除了保持佛號聲不斷之外,節奏速度及音調起伏都應柔和適中。還須告知眷屬,盡可能不放聲哭泣,不要發生巨大聲響或震動,免得驚惱亡者。

此時,亡者的呼吸雖然停止,心臟不跳,但其第八識尚未離去,若是有哭泣音聲,或移動時觸及屍身,仍然會覺察到而起瞋恨心。還有一事,助念時不須拜腳尾飯不焚燒冥紙,更不放金童玉女等物品。依靠助念的功德,眾人虔誠祈求佛力接引扶助,合力迴向臨終之人(亡者)至佛國淨土。

助念最重要的一個關鍵,就是家屬要一起來助念才好。為什麼呢?因為家屬叮嚀念佛的聲音,是病人(亡者)所熟悉的,其意識一定會跟著念佛,如此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楊子佛教禮儀公司
▲助念最重要的一個關鍵,就是家屬要一起來助念才好。為什麼呢?因為家屬叮嚀念佛的聲音,是病人(亡者)所熟悉的,其意識一定會跟著念佛,如此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助念時如何說法、如何開導?

助念時說法的人,重點是要勸導一心念佛,可由出家法師或有助念經驗的領眾居士來說。聖嚴法師就曾教導,如何為臨終者開導說法:

「某某居士,現在請你什麼也不要想,清楚地聽幾句佛法。佛說人有生、老、病、死,這是必然的現象。所以,生,不一定可喜;死,也不一定可怕。離開人間後,若能夠往生西方佛國,最最幸福。現在,用你一生中所做一切善事的功德,求生佛國,一心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如果你還不該往生,阿彌陀佛是大醫王,他會使你馬上恢復健康的。現在大眾來為你助念,你能念,就小聲地跟著我們念,不能念的話,就聽著我們念的佛號,心裡跟著默念。什麼都不要想了,一心祈求阿彌陀佛來接引你往生佛國淨土的七寶蓮池。」

聖嚴法師指導說:「助念時要勸告其家屬,助念時不要向病人噓寒問暖,或讓親友摸頭觸腳,如果方便的話,家屬最好隨著我們一起念佛。假如其家屬根本不相信三寶,不同意我們助念,則不必強求留下,當即刻離去,只有在心中為其助念。」

可見助念最重要的一個關鍵,就是家屬要一起來助念才好。為什麼呢?因為家屬叮嚀念佛的聲音,是病人(亡者)所熟悉的,其意識一定會跟著念佛,如此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加助念的人員,若能身著海青,會有助於收攝身心、莊嚴威儀,專心地念佛。

雖然病人身體冷透確定往生了,助念的人仍然可以向他說法,勸說開導他放下貪瞋癡愛之心,一心一意求生淨土。依據佛經記載,念佛的音聲中陰身◆註也能得聞,並生起淨念,若是生前曾有念佛,在中陰身時就很容易發願度脫,生於淨土。如果生前不曾念佛,中陰身會中心無主,環境上感到淒涼無依,當聽聞到佛名時,必能借此一念,往生佛國。因此,對於往生者而言,助念是非常重要的,不論生前信不信佛法,助念都能有益於亡者,而這也是救度中陰之法。

 

薦亡最好是專念佛號,為其布施

當往生佛事已告一段落,此時應建佛事,超薦亡靈。

對於尊親師長的離世,應懷念報恩,為其修建佛事,以資助他的功德資糧,令蓮品增上。若得知生西,超薦亡靈能更增福慧;若未生西,可消滅宿孽,生於善道。

薦亡法事最好的就是專念佛號,若家屬能自己加行功課,誦念《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阿彌陀經》,乃至《大悲咒》等,於誦念後迴向亡人,作為生西資糧。

最後,亡者的遺物及財產等,可以捐出布施助貧病殘疾的人,或助生產婦女,或造寺建塔,或翻印經書,或供養僧眾,或興學利教,願功德消除三障,迴向佛國,如此不論助念的人或是亡者,皆獲鉅益。

 
註解:
《佛光大辭典》p1366:中陰身指「人死之後至另一期生命出生之前。依性質分為五個名稱:
  1. 意生身:依意求生得化身。
  2. 求生:依其經常喜好尋察當生之處。
  3. 食香:依各種喜愛的氣味來維持和營養身體。
  4. 中有:因處於此生的敗壞到另一生出生之間的過渡期。
  5. 起:能夠產生生命過程中的另一個身體,其本身不藉父母等緣,自然而生。欲、色二界眾生,皆有中陰身,唯上善及重惡眾生,死後立即往生淨土,轉生善類,或直墮地獄及餓鬼趣,故無中陰。」
 
任何疑問,楊子佛教禮儀提供全台24hr接體專線 0800-365-108
連絡楊子留下您的相關資訊,將有專業禮儀顧問為您服務

 

分享:

Follow YANGZI

北區服務處(北北基、桃、竹)

台北市北投區中正街17巷9號
02-2893-4868
0931-048-953
Google Map 地圖

中區服務處(苗、中、彰、投)

台中市西區五權西六街22號
04-2373-0007
0932-211-100
Google Map 地圖

南區服務處(嘉、南、高、屏)

高雄市三民區昌裕街107號
0905-333-100
Google Map 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