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元宵節」原來和佛教有關?

楊子佛教禮儀.臺中訊】
 
元宵節的由來,得從東漢明帝所作的一個奇夢說起。這一天,明帝在夢中見到一個全身金光燦爛、相貌莊嚴的金人……
 
元宵掛燈的習俗,原來竟是始於佛門。(圖為法鼓山祈願觀音殿)
▲元宵掛燈的習俗,原來竟是始於佛門。(圖為法鼓山祈願觀音殿)
 
從小過到大的元宵節,因為賞花燈、猜燈謎等趣味盎然的節慶習俗,成為大人小孩都喜愛的節日。但是,「元宵節」究竟是怎麼來的,你知道嗎?
 
據說「元宵節」始於漢代,而且竟然和佛教的淵源頗深——
 
東漢明帝夢見金人牽起佛緣
 
話說漢光武帝的四子,亦即東漢第二位皇帝漢明帝,傳說有一天他作了一個奇異的夢,夢中有個全身金光燦爛、相貌莊嚴之人,手持一弓二箭,穿梭飛行於金鑾殿上。明帝後來以夢中所見詢問太史傅毅,傅毅告知明帝,此一金人乃是西方的聖人,名號為「佛」(人持一弓二箭,即為佛字)。
 
漢明帝因而決定派遣特使前往天竺(今日印度)請佛,一行人途經大月氏國(今日阿富汗國境內),巧遇攝摩騰、竺法蘭法師,兩位尊者騎著白馬,載著佛像和佛舍利以及六十萬言的梵文貝葉經,不辭勞頓地東行傳教,終於在永平十年(公元 67 年)抵達東漢國都洛陽。
 
因感佩兩位法師的弘法精神,漢明帝不僅以國禮接待,後來還在洛陽雍門外修建了規模宏大的白馬寺,作為兩位尊者翻譯佛經的場所。這座寺廟是佛教傳入中國後的第一座佛寺,也成了公認的漢傳佛教發源地。
 
摩揭陀國點燈禮佛習俗東傳
 
白馬東來後,漢明帝聽聞天竺的摩揭陀國將正月十五視為參佛的良辰吉日,僧眾會在當日瞻仰佛舍利、點燈禮佛。明帝大為讚歎,於是便下令每年這一天晚上,皇宮和寺廟均須點燈禮佛,不分士族庶民也都要懸掛燈籠以示敬佛。
 
後來,正月十五賞燈逐漸演變成民間習俗,從而形成了元宵節。

分享:

Follow YANGZI

北區服務處(北北基、桃、竹)

台北市北投區中正街17巷9號
02-2893-4868
0931-048-953
Google Map 地圖

中區服務處(苗、中、彰、投)

台中市西區五權西六街22號
04-2373-0007
0932-211-100
Google Map 地圖

南區服務處(嘉、南、高、屏)

高雄市三民區昌裕街107號
0932-211-100
Google Map 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