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誰來搬開環保葬的絆腳石?(下)

【臺灣環保自然葬協會】臺北研討會精華摘要&反思


【楊子佛教禮儀.臺北訊】
 
  縣市政府一手蓋納骨塔、一手闢樹葬園區,再加上聯合奠祭綁環保葬的諸多優惠,難怪殯葬設施業者會急得跳腳,甚至發動「生計保衛戰」,把矛頭對準環保葬……
 
臺灣環保自然葬協會於 6 月 12 日在臺北市第二殯儀館會議室舉行的,樹葬流程規劃與葬後追思問題座談會上,與會來賓發言踴躍
▲臺灣環保自然葬協會於 6 月 12 日在臺北市第二殯儀館會議室舉行的,樹葬流程規劃與葬後追思問題座談會上,與會來賓發言踴躍。
 
環保葬絆腳石之六:政策過多優惠與民爭利 !?
環保葬絆腳石之六:政策過多優惠與民爭利 !?

  研討會上,有來自雲林斗六的禮儀服務從業人員表示,像臺北、新北這樣的都會區,民眾和業者都很能接受環保葬,相較之下,鄉下地方的傳統觀念重,民眾實在很難拋開對喪葬習俗的迷思,業者也心有餘而力不足。
 
  隨即立刻有新北市的殯葬業者發言反駁,鄭重聲明「事實並非如此!」甚至慷慨陳詞表明立場,期望政府放慢環保葬相關政策的執行腳步,「不要毀滅文化!」
 
  以維護傳統文化為反對理由,確實是強而有力,但其中似是而非的邏輯,大概只有對環保葬一知半解的人才會被說服。深入探究大臺北地區業者不支持環保葬的理由,地方政府的相關政策提供民眾過多優惠,絕對是其中一大原因!
 
  郭慧娟理事長亦在會中指出,雙北市府力推的聯合奠祭,釋出過多優惠,明顯與殯葬業者爭利!
 
  試以臺北市推行的聯奠綁環保葬措施為例,參加聯合奠祭的民眾,如若選擇環保葬(土葬者不得參加),則只需支付申請火化許可證明的 50 元工本費即可,從大體接運至出殯落葬,全由市府買單,殯殮葬費用全免。
 
  上述的利多政策,似乎也說明了臺北市民的環保葬比例為何能高居全國之冠。事實上,根據內政部公布的各縣市環保葬人數統計,不難看出端倪,排名前六名者正好就是高人口密度的六都!
 
根據內政部公布的各縣市環保葬人數統計,排名前六名者正好就是高人口密度的六都
根據內政部公布的各縣市環保葬人數統計,排名前六名者正好就是高人口密度的六都。(製表/楊子佛教禮儀)
 
  曾有媒體分析,此一現象肇因於都會區民眾的「傳統包袱較輕」!確實,都會區的家庭結構本就以小家庭居多,少了傳統大家庭的親族意見羈絆;民眾教育程度高,也降低了迷信風水的機率;土地寸土寸金,不僅造成傳統葬法費用更高,地方政府也因此更重視土地永續利用的環保葬;再加上六都的資源原本就較為豐沛,政府也較有能力提供更多優惠措施,吸引民眾選擇環保葬。
 
  政府便民,原本無可厚非,但是聯合奠祭的次數,從每月一次,演變為每週一次,甚至每週三次以上,對當地殯葬業者的生計影響實不可小覷,難怪會有業者挺身反對環保葬了。
 
  那麼,究竟為什麼今日的聯奠如此急速倍增呢?深究背後原因,去年 7 月起,殯殮葬設施全面退出醫院太平間,導致殯儀館的冰櫃、靈堂、禮廳等設備供不應求,公部門不得不加碼舉辦聯合奠祭,以解燃眉之急。
 
  由此觀之,考慮開放民營殯葬會館合法,或許是一條可行之道。即使做不到防患未然,至少可以亡羊補牢吧!寄望政府能夠正視這個問題,訂出明確的管理辦法,別再一味的挖東牆補西牆了,否則只是治標不治本,遲早引發更多問題。
 
  言歸正傳,政策優惠多,不見得是壞事,但主事者若能將資源更妥善分配,盡可能把納稅人的錢用在刀口上,讓低收入者的生計有地方政府照顧,中高收入者可以照顧殯葬業者的生計,豈非兩全其美?
 
  針對此一議題,楊子特以過去 20 年來,推廣佛教禮儀與環保自然葬的經驗,歸納出一點心得,或可提供同業先進參考:正所謂「花若盛開,蝴蝶自來」,殯葬業者倘能提供更高品質的禮儀服務,用心發展出自己的特色和口碑,自然會吸引重視服務品質又有一定經濟能力的客群。
 
  張郡庭理事也在意見交流時,補充了類似意見。她說,自己就曾經接辦過一場服務費用高達 80 萬元的環保葬音樂追思會。因此,只要夠用心,細膩照顧到遺族的情感需求,讓樹葬流程更有質感、更有「溫度」,做到生死兩相安,環保葬的商機無限,業者實在無須劃地自限。
 
在研討會上播放的樹葬流程示範影片裡,家屬完成親人骨灰安葬後,與始終在旁用心引導、耐心陪伴的禮儀師(張郡庭理事)淚眼相擁,滿心的感動與感激盡在不言中
▲在研討會上播放的樹葬流程示範影片裡,家屬完成親人骨灰安葬後,與始終在旁用心引導、耐心陪伴的禮儀師(張郡庭理事)淚眼相擁,滿心的感動與感激盡在不言中。
 
環保葬絆腳石之七:政策不同調,塔位供過於求 !?
 
環保葬絆腳石之七:政策不同調,塔位供過於求 !?

   「中央與地方的政策不同調」、「全國塔位供過於求」,亦是此次研討會中,多位與談人和來賓所提出的環保葬相關問題之二,由於兩者議題相關,在此特別將之合為一談。
 
  一位臺北本地的禮儀從業人員,特別指出政府刻意忽略的事實,那就是國內公私立納骨塔的塔位,其實是供過於求的!確實,據內政部統計,目前全國空塔位的總數多於 500 萬個,若以每年死亡人數(不滿 20 萬人)來推算,再過 20 年也用不完!
 
  話說回來,明明中央政府把環保葬口號喊得震天價響,明明全國塔位實際上是供過於求,各地縣市政府卻還在大肆興建納骨塔……如此不同調的政策,讓人看得「霧颯颯」,不明白這究竟演的是哪齣戲!
 
  追本溯源,除了非都會區民眾對於環保葬的接受度尚未普及,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地方政府缺錢。眾所周知,各縣市的公立殯葬設施,亦是能為地方政府帶來豐厚收入的「金雞母」。當中央分配撥發給縣市政府的預算不足時,後者也只能自力救濟,例如仰賴殯儀館、納骨塔的收費。
 
  問題是,由於公私立納骨塔的塔位售價懸殊,民眾大都偏好選擇較為便宜的公塔,以致私塔的使用率迄今未超過 20%!誠如前述,全國有數以百萬計的塔位乏人問津,而地方政府卻還大張旗鼓地增設公塔,美其名是「民眾有需求」,實際上,難道不是在與殯葬設施業者爭利嗎?
 
  莫怪當縣市政府一手蓋納骨塔,另一手闢樹葬園區,如此「雙管齊下」之時,諸多殯葬設施業者會急得跳腳,甚至發動「生計保衛戰」——既然無法攻擊納骨塔,只好把矛頭對準環保葬,撻伐抨擊,幾近口不擇言的地步。其情固然可憫,但環保葬又何辜?公部門實應正視問題源頭,才有可能逐一搬開環保葬的絆腳石。
 
清明連假期間見報的「反環保葬」廣告,提出了三個反對環保葬的理由,但若深入思考,其實不難發現其中似是而非的錯誤邏輯
▲今年清明連假期間見報的「反環保葬」廣告,提出了三個反對環保葬的理由,但若深入思考,其實不難發現其中似是而非的錯誤邏輯。(廣告原圖翻攝自報紙)
 
塔位供過於求?
 
  至於塔位乏人問津的問題,進一步分析,除了私塔費用較高的因素,有業者反映,民眾嫌棄「納骨塔的方位不好」,也是塔位滯銷的一大主因!
 
  社會大眾對傳統風水論的迷信,其實也正是環保葬的一大絆腳石!這一點,在前文中已略提過,建議政府可將環保葬等多元葬法,納入國教的社會文化教育範疇,透過教育扎根,一點一滴破除國人的風水迷思。
 
  研討會上,譚維信老師也特別指出,說到破除迷信,公部門尤應為民表率,以臺北市立殯儀館為例,禮廳租用收費竟然還分成「平日」(原價日)、「淡日」(減價日)、「旺日」(加價日)三種,而旺日的收費標準竟是平日原價的兩倍!
 
  譚老師表示,殯儀館收費或可依「平日」、「假日」作為價格區分,假日收費較高,倒也無可厚非;但是,若依照農民曆上的「吉日」、「凶日」來訂收費標準,豈不是在開倒車,教導民眾迷信堪輿擇日之術嗎?難怪會有業者提議,政府可考慮「樹葬區開放民眾挑選葬穴的方位」……上行下效,果不其然!
 
  法鼓山聖嚴法師曾說過,從佛教立場來看,日日是好日,因為「心安就有平安」!畢竟「境由心生」,心不安定,自有罣礙,就算是吉日,也與凶日無異。反之,身心安定,即便災厄現前,也能視為「隨緣消業」,自能「境隨心轉」,逢凶化吉。
 
政策不同調?
 
  再說到政策不同調的問題,正如前述,與其他縣市相較,人口密度高的六都,地方政府對於環保葬的態度也較為積極,城鄉差距顯而易見!與會的一位雲林縣業者,在會中所反映的問題,正可印證此一現象——
 
  該名業者憤憤不平地表示,民眾申請樹葬時,主管機關理應先發放盛放骨灰的容器,而不是等到要執行樹葬當天才能領到,否則家屬不得不先買骨灰罐來裝骨灰,白白多一筆開銷!
 
  在場的其他縣市(當然,主要是都會區)業者,紛紛回應表示,正常流程原本就應該是在申請樹葬之時即領取「環保骨灰袋」,由此可見,該縣府的作法確實有問題,顯然公部門人員的觀念教育不足,這才導致諸如此類的行政疏失。

按照正常程序,向縣市殯葬管理單位申請樹葬之時,即可領取「環保骨灰袋」
▲按照正常程序,向縣市殯葬管理單位申請樹葬之時,即可領取「環保骨灰袋」。
 
  見微知著,環保葬的推行,還有很漫長的路要走。各縣市地方政府的環保葬觀念理解、政策執行力度不一,業者除了必須自立自強,比公部門更積極,目前似乎也只能仰賴民間的力量來鞭策了,例如透過「臺灣環保自然葬協會」這樣的監督組織。
 
現在就動手,搬開環保葬的絆腳石
 
  郭慧娟理事長在會中曾提及,自己發起成立環保葬協會的初心——
 
  早在民國 92 年撰寫相關論文時,她就發現了骨灰的分解問題;相隔五年後,她更進一步體認到,環保葬是勢在必行的未來趨勢。然而,環保葬政策上路十年來,只見政府急於拋出政策,追求速成績效,卻遲遲不見長遠的完善規劃。
 
  「環保葬的問題,需要被看到,更需要被改善,否則受害的是無辜大眾。」於是,她下定決心投入這項任重道遠的任務,「如果政府不知道該怎麼做,那我們就成立環保葬協會,用民間的力量來做吧!」因此,找出問題癥結、分析解決方案,便是協會創立以來的努力目標。
 
  儘管與會的部分業界人士,對協會的工作成效並不樂觀,直批「公部門對環保葬漠不關心,就算參加研習也只是打完卡就走人,也不會願意多花錢來改善樹葬區設施。」再加上「媒體對於這樣的研討會活動也沒興趣,所以公部門更不會重視,社會大眾也無從了解。」
 
  不過,郭理事長隨後的回應,逐一澄清了部分人士的誤解。她語帶肯定地指出,協會所主辦的前三場交流研討會,每場都有公部門的人員全程參與,甚至回應來賓提問;更令人振奮的是,在去年 8 月召開過「骨灰如何有效分解」研討會後,當時與會的臺南殯葬管理單位代表人員,現正積極推動進行「大內生命紀念園區」的土壤成分分析工作呢!
 
  至於具備監督功能的媒體,郭慧娟理事長自豪地表示,「臺灣殯葬資訊網」就是最關心環保葬議題的監督媒體!在網站主筆郭理事長的長年耕耘下,網站經營得有聲有色,不但徹底發揮了監督殯葬管理施政的輿論責任,更肩負起正確殯葬觀念與新知的推廣教育工作,稱之為本土殯葬資訊的 Google 或維基百科也不為過。
 
郭慧娟理事長提及成立協會的初心時表示:「如果政府不知道該怎麼做,那我們就成立環保葬協會,用民間的力量來做吧!」
▲郭慧娟理事長提及成立協會的初心時表示:「如果政府不知道該怎麼做,那我們就成立環保葬協會,用民間的力量來做吧!」
 
  同時,郭慧娟理事長也鄭重宣布了環保葬協會的下一階段工作目標:「訂於明年(108 年),針對全國各縣市環保葬區的規劃設計與管理維護,發表施政監督報告。」她表示,期待在協會的監督鞭策下,地方政府能真正有所作為,正視問題,解決問題;更期待協會的理念,能獲得更多同業先進的認同,共同創造禮儀服務的新價值!
 
  郭理事長的這番話,讓我們不禁聯想到大家耳熟能詳的「窮和尚與富和尚」的故事:兩個和尚都想去南海取經,富和尚為了行前的準備,多年無法成行;而身無分文的窮和尚,只帶著一瓶一缽就出發了。數年後,窮和尚完成心願重返故土,富和尚還沒上路呢!
 
  如果一切非要等著更有能力的人(例如政府)有計畫了再做,非要等到資金與時機都到位了才要起步,那麼,我們可能就會像故事裡的富和尚,始終只能在原地踏步,永遠到不了想去的地方。這樣的信念,也正是推動著環保葬協會一往直前的動力!
 
  正如同與會的一葉蘭協會郭秀敏理事長所言,「臺灣的土地有限,將來總有一天要走上這條路。」我們相信,今天不做,明天就會後悔。改變自己,就是改變世界最快的方式!為了土地資源的永續利用,為了後代子孫的生存環境,讓我們一起動手搬開環保葬的絆腳石吧!
 
一葉蘭協會的郭秀敏理事長相當認同環保葬理念,她說:「臺灣的土地有限,將來總有一天要走上這條路。」
▲一葉蘭協會的郭秀敏理事長相當認同環保葬理念,她說:「臺灣的土地有限,將來總有一天要走上這條路。」

分享:

Follow YANGZI

北區服務處(北北基、桃、竹)

台北市北投區中正街17巷9號
02-2893-4868
0931-048-953
Google Map 地圖

中區服務處(苗、中、彰、投)

台中市西區五權西六街22號
04-2373-0007
0932-211-100
Google Map 地圖

南區服務處(嘉、南、高、屏)

高雄市三民區昌裕街107號
0905-333-100
Google Map 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