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宜蘭推自然葬 明年再設樹、灑葬區

〔記者林敬倫/宜蘭報導〕據宜蘭縣政府統計,縣內納骨設施的納骨空間,現階段還可供全縣使用二十年才會用完,如果加上規劃興建中的納骨設施,則有三十六年的容量。有鑑於空間總有用完的一天,縣府推行自然葬;縣府民政處指出,已計畫在明年於櫻花陵園設置樹葬及灑葬區,逐步提升縣內自然葬的比例。
 
員山福園樹葬四百個穴位用了二二四個,灑葬六百個穴位則用了一二八個。(宜蘭縣政府提供)
員山福園樹葬四百個穴位用了二二四個,灑葬六百個穴位則用了一二八個。(宜蘭縣政府提供)
 
自然葬 不入塔、不立碑墳、不記名

自然葬是指人死亡後,遺骸火化為骨灰,經研磨處理後,於政府劃定的區域內,骨灰以樹葬或拋灑的方式處理,之後不做永久設施、不入塔、不立碑、不設墳也不記亡者姓名,安葬方式包含樹葬、花葬、植存、灑葬及海葬等。
 
縣民可申請海葬 至今乏人問津
 
宜蘭縣現階段在員山福園(宜蘭縣立殯葬管理所)及蘇澳忠靈祠設有樹葬及灑葬專區,福園樹葬四百個穴位用了兩百二十四個,灑葬六百個穴位則用了一百二十八個,至於忠靈祠兩百八十個樹葬穴位,至今還未有人使用;另外,宜縣縣民也可向各公所申請海葬,申請後即可搭客船至兩海里以外的海域灑骨灰,但養殖區與軍事訓練區禁止海葬,不過,申請數至今仍然掛蛋。
 
因土地有限,傳統將骨灰存放於塔位或家族墓的下葬模式,總有空間不足的一天,加上自然葬費用遠低於傳統葬法,也比較環保,不會造成空間浪費,成未來趨勢,但礙於傳統習俗,政府推行自然葬無法一蹴可幾。
 
宜蘭縣政府民政處長邵治綺表示,移風易俗不能強求,需要透過公部門循序漸進的宣導,把訊息準確的傳達給民眾,並能逐漸接受與了解,像以前要將土葬改為火化,就是藉著不斷宣導,才成功推行,自然葬不進塔這樣新的下葬手法,要讓大眾普遍能接受,這需要時間,否則容易引發反彈。
 
邵治綺指出,雖然及蘇澳忠靈祠與海葬樹仍然掛蛋,但忠靈祠已有榮民服務處再接洽,打算在明年三月二十九日青年節申請十七個樹葬穴位,至於海葬因為各公所至今無人申請,仍需透過宣導,讓民眾充分了解資訊,明年縣府也會在櫻花陵園設置樹葬及灑葬區,穴位會有多少還在規劃中,但已經有人在接洽想在櫻花陵園樹葬,相信只要公部門耐心的宣導,未來絕對能提高自然葬比例。

 
以上圖文資訊內容轉載自
自由時報電子報: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1160782

分享:

Follow YANGZI

北區服務處(北北基、桃、竹)

台北市北投區中正街17巷9號
02-2893-4868
0931-048-953
Google Map 地圖

中區服務處(苗、中、彰、投)

台中市西區五權西六街22號
04-2373-0007
0932-211-100
Google Map 地圖

南區服務處(嘉、南、高、屏)

高雄市三民區昌裕街107號
0905-333-100
Google Map 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