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追思吳啟志菩薩,善美真常在人間

【楊子佛教禮儀.臺中訊】
 
「人生沒有所有權,只有生命的使用權。」生命的「有效使用期限」如許短暫,怎能不好好把握善用?一如吳啟志菩薩帶給我們的啟示與典範。
 
慈明寺是吳啟志菩薩長年護持的道場,告別式當日,慈明寺自誠法師親至會場主法與開示,眾多來自慈明寺以及慈濟功德會、蓮社等各方道場的師父和師兄師姐特來送行致意
▲慈明寺是吳啟志菩薩長年護持的道場,告別式當日,慈明寺自誠法師親至會場主法與開示,眾多來自慈明寺以及慈濟功德會、蓮社等各方道場的師父和師兄師姐特來送行致意。
 
平日沉默寡言,開口總是說「好」
 
「不辭勞苦的付出便是『大慈悲』。付出勞力服務,又服務得很歡喜便叫做『喜捨』。」
(證嚴法師–靜思語)
 
「啟志師兄,下個月的歲末祝福感恩會,又要請您負責攝影記錄工作喔!」
「好。」
 
「吳師兄,請問下星期的法會,您方便來道場幫忙嗎?」
「好。」
 
「吳大師,今天原本負責活動攝影的某某突然病了,您能不能立刻趕到現場來協助拍照?」
「好。」
 
  這,就是大家記憶中的吳啟志菩薩!面容和善的他,儘管平日沉默寡言,但遇上道場或朋友有需要幫忙時,他總是歡喜甘願地應允,除了一個「好」字,沒有第二句話。
 
面容和善的吳啟志菩薩,儘管平日沉默寡言,但遇上道場或朋友有需要幫忙時,他總是歡喜甘願地應允,除了一個「好」字,沒有第二句話
▲面容和善的吳啟志菩薩,儘管平日沉默寡言,但遇上道場或朋友有需要幫忙時,他總是歡喜甘願地應允,除了一個「好」字,沒有第二句話。
 
多才多藝「吳大師」,慷慨隨和人人誇
 
「君子如水,隨方就圓,無處不自在。」
(證嚴法師–靜思語)
 
  由於母親與蓮社因緣深厚,在李炳南老居士座下學佛多年,吳啟志菩薩年少時即深得佛緣,長年發心投入義工行列,護持各家道場,心中從無門派分別之見。
 
  正如證嚴法師所言,「君子如水,隨方就圓,無處不自在。」哪裡需要他,他就去哪裡,如水一般,總往空虛待補的低處流動;而無論去到哪裡,個性隨和的他,總能與人水乳交融,相處融洽。
 
  十七年前妻子癌逝,不料竟意外牽起了吳啟志菩薩與慈濟功德會的因緣,日後更應邀加入了慈濟的「人文真善美」團隊,擔任起人文志業重責,透過「映像」與「筆耕」,傳遞人間真善美。
 
  文化大學俄文系畢業的他,文學造詣好,能拍又會寫,特別是攝影功力高強,又樂於分享所長,從不吝於指點他人,於是,慈濟人人尊稱他一聲「吳大師」。
 
能拍又會寫的吳啟志菩薩,攝影功力高強,又樂於分享所長,從不吝於指點他人,於是,慈濟人人尊稱他一聲「吳大師」。(翻攝自吳啟志臉書)
▲能拍又會寫的吳啟志菩薩,攝影功力高強,又樂於分享所長,從不吝於指點他人,於是,慈濟人人尊稱他一聲「吳大師」。(翻攝自吳啟志臉書)
 
人生無常難料,誰是下一個離席者?
 
「人生無常,人命只在呼吸間,一秒間過不了關,生命就結束了。所以,要好好把握每一分、每一秒。」
(證嚴法師–靜思語)
 
  慈濟「人文真善美」團隊的李玲師姐,說自己向來喜歡和吳啟志搭檔工作,因為有截稿時間壓力之時,這位攝影大師還能自己撰寫生動流暢的圖說文字,讓她做事省時又省力。
 
  在吳啟志菩薩的佛事會場外,回憶起故友生前行誼點滴,李師姐幾度落淚哽咽。她說,乍聞噩耗的當下,她握著電話腦中一片空白,直到淚水模糊了視線,她開始狂哭到不能自已……
 
  這怎麼可能呢?!就在一週前,吳啟志還在她的緊急請託下,匆忙拋下在他家裡整修施工的工人,火速趕到活動地點,頂替臨時有事不克前來的義工,接手攝影記錄工作。她還記得那個冬陽暖暖的午後,他們和慈濟環保站的多位義工相談甚歡,至今她耳邊依稀還能聽見當日大夥兒開心的歡笑聲……
 
  人生無常,誰人能料?另一位慈濟師姐余麗娟,點出手機相簿中「人文真善美」團隊昔日的合照,逐一點名著影中人,語帶失落地說著,就在這幾年間,照片上有兩個人已經一前一後離開人世了,正當夥伴們心中惴惴不安地猜想著,下一個離席的人,不知會不會輪到自己?誰知,謎底就這麼揭曉了,無人不愕然。
 
在吳啟志菩薩的佛事會場外,回憶起故友生前行誼點滴,慈濟「人文真善美」團隊的李玲師姐(右)幾度落淚哽咽
▲在吳啟志菩薩的佛事會場外,回憶起故友生前行誼點滴,慈濟「人文真善美」團隊的李玲師姐(右)幾度落淚哽咽。
 
楊子有幸結緣,順利圓滿佛事
 
「自造福田,自得福緣。」
(證嚴法師–靜思語)
 
  由於事出突然,吳啟志菩薩的兒子在倉促間只想到父親是虔誠佛教徒,應會比較喜歡佛教禮儀,因而透過網路搜尋,找到了「楊子佛教禮儀」。
 
  余麗娟師姐說,孩子們本身並無宗教信仰,事情發生後也慌了手腳,不知該如何處理父親後事,幸而遇到楊子的資深禮儀師李師兄。
 
  回想當日情景,余師姐讚歎道,李師兄向他們在場的所有人,包括家眷和蓮友,作了清楚明瞭的簡報說明,就連不是佛教徒的孩子們也對佛教禮儀有了清晰概念,知道還可以為爸爸做什麼,來利益他往生西方淨土。「唯有生者安,逝者才能安。」能夠讓家屬安心放心,進而生死相安,實在令人讚歎,余師姐如是說。
 
  余師姐也十分感謝李師兄的貼心考量,因為他們原本想簡單辦理,直接在殯儀館小靈堂辦完家奠就出殯。幸而李師兄考慮到吳啟志菩薩與眾多道場結緣,恐怕會有很多蓮友前來送行致意,當機立斷決定訂下可容納七十至八十人的乙級廳(懷恩廳)的場地,如今的告別式才能如此順利圓滿。
 
  楊子和告別式當日眾多前來參加公奠禮的蓮友,能與吳啟志菩薩結下此一善緣,相信無非緣自於吳啟志菩薩生平的培福植福。「自造福田,自得福緣。」我們深以為然。
 
楊子和告別式當日眾多前來參加公奠禮的蓮友,能與吳啟志菩薩結下此一善緣,相信無非緣自於吳啟志菩薩生平的培福植福
▲楊子和告別式當日眾多前來參加公奠禮的蓮友,能與吳啟志菩薩結下此一善緣,相信無非緣自於吳啟志菩薩生平的培福植福。
 
此身非吾有,活著就是要善用生命
 
「人生沒有所有權,只有生命的使用權。」
(證嚴法師–靜思語)
 
  生命,就像是一輛列車,無人可預知自己,或者身邊的親友,會在哪一站下車。向來低調少言的吳啟志菩薩,如今在不驚動、不麻煩任何人的情況下,悄悄離座下車,想來定是不忍見親友在他臨終之際擔憂傷神、依依難捨吧。如此的瀟灑,毫不拖泥帶水,說來就來、說走就走,只為人間留下真善美的足跡,也是他留給朋友們最美好的回憶。
 
  「人生沒有所有權,只有生命的使用權。」證嚴上人曾如是開示。可不是嗎?《阿含經》明白告訴了我們,「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此身,確實非吾所有。生命的「有效使用期限」如許短暫,怎能不好好把握善用?一如吳啟志菩薩帶給我們的啟示與典範。
 
  「生命無常,慧命永存;愛心無涯,精神常在。」謹此以上人的法語作為祝福,祈願吳啟志菩薩的慈悲喜捨精神長留人間。
 
此身,確實非吾所有。生命的「有效使用期限」如許短暫,怎能不好好把握善用?一如吳啟志菩薩帶給我們的啟示與典範。(感謝慈濟吳麗玲師姐提供手機畫面以作翻攝)
▲此身,確實非吾所有。生命的「有效使用期限」如許短暫,怎能不好好把握善用?一如吳啟志菩薩帶給我們的啟示與典範。(感謝慈濟吳麗玲師姐提供手機畫面以作翻攝)

分享:

Follow YANGZI

北區服務處(北北基、桃、竹)

台北市北投區中正街17巷9號
02-2893-4868
0931-048-953
Google Map 地圖

中區服務處(苗、中、彰、投)

台中市西區五權西六街22號
04-2373-0007
0932-211-100
Google Map 地圖

南區服務處(嘉、南、高、屏)

高雄市三民區昌裕街107號
0932-211-100
Google Map 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