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日本「茶聖」.千利休的生命觀

每個因緣都是「一期一會」,
創立「侘茶」茶道精神,生活中不需要餘物,重在只看本質


楊子佛教禮儀公司台北服務處/撰文

本文摘要:

  1. 人如其言
  2. 侘茶精神
  3. 創一疊半茶室
  4. 禪修自心自解脫
京都國立博物館舉辦「茶文化特別展」
▲京都國立博物館舉辦「茶文化特別展」網頁截圖.網址:https://www.kyohaku.go.jp/jp/exhibitions/special/chanoyu_2022/
 

「蘋果」(Apple)創辦人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以極簡美學風格創立科技公司,聞名全球延燒至今;同樣在東方,有一位誕生在五百年前的茶道宗師和美學巨擘──千利休(せんのりきゅう1522-1591),他以「和敬清寂」茶道思想及「侘、寂」茶道精神,影響日本文化非常深遠,今年(2022)京都國立博物館舉辦「茶文化特別展」 、金澤21世紀美術館舉辦「NAKED meets 千利休」展 、京都野村美術館「千利休生誕500年‧利休茶の湯の継承」展 等這些展覽,都是為了紀念這位日本「茶聖」。

千利休本名「田中與四郎」,他的語錄、他的生活方式、他的茶道思想、他的審美品味,開創了日本戰國時代的茶道文化,也創立了延續至今的茶道。如今,茶道的影響力遍及日本的飲食起居、服飾、繪畫、文學、瓷器、漆器等各種藝術表現,其特殊與精奧令世人激賞。

 

一.人如其言

或許有人沒聽過「千利休」這個名字,但他留下的名言一定曾有印象,他的語錄就象徵他的一生般,不僅成為日本茶道基本教範,一直以來也被許許多多的人視為座右銘,和現代生活產生連結共鳴,例如:

一期一會:「一期」原是佛教用語,指一個人的一生。「一期一會」是茶道中重要的精神,意指一生只有一次,或每個因緣的和合都只有一次,因此應當珍惜此時此刻的相遇,珍惜每一個當下瞬間,才能有一期一會的圓滿。

守破離:對於禮法,即使遵守或遠離、破舊立新,也不要忘記初衷;也喻意打好基礎,破除創新、樹立新風格同時,要不忘初心。

和敬清寂:與任何人都友好相處、互相尊重,心中單純清淨,保持不為任何所動。

千利休曾說:「須知茶道之本不過是燒水點茶。」燒水、點茶都是日常生活,再平凡不過,但很多人卻被塵勞所累,忘失了「平常心」,因此他也會以茶道勸諫君主,說:「茶道,就是要找回清閑之心。」

從千利休語錄表達出來的,就是他領悟的「禪」,禪不只是茶道修行,更是一種生活美學態度,因而他說:「美,就是我說了算。」「我所挑選的物品,都會留下傳說。」這是他侍奉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擔任「茶頭」一職時期,獨一無二的審美自信。

金澤21世紀美術館舉辦「NAKED meets 千利休」展
▲金澤21世紀美術館舉辦「NAKED meets 千利休」展網頁截圖.網址:https://meets.naked.works/kanazawa21/

 

二.侘茶精神

茶從唐代傳入日本後,到十一世紀的榮西禪師才將抹茶、茶禮等風俗從宋朝引入。千利休將其茶道傳承給七位弟子,後人將他回答弟子問題的語錄整理成「利休七則」,從中反映出他的侘茶精神:
1.「服は加減のよき様に」:提供的茶要泡得讓人好入口,給人舒暢。
2.「炭は湯の煮ゆる様」:備好足夠的炭火,以適當的火候將水煮沸。
3.「夏は涼しい 冬は暖かいに」:茶室的溫度安排舒適,保持夏天時涼爽、冬天時暖和的環境。
4.「花は野にある様」:茶室裝飾的瓶花,應如在原野的自然。
5.「刻限は早目に」:時間要提早準備,守時、重承諾。
6.「降るらぬとも雨用意」:沒有下雨時也要提早備妥雨具,才不致慌亂。
7.「相客に心をつけ候」:體貼、尊重客賓。

千利休的這些名言也經常被運用在工作上,成為日本文化的一項特色,例如千利休常說的:「おもてなしの心」(熱情的好客之心),更被奉為服務精神。

「侘」大意為簡樸的優雅之美,「寂」意思是萬物無常短暫。

千利休出生於大阪府堺一個有名的商賈之家,自少年時就學習茶道,因為茶會是當時主要的交流方式,非常興盛,不只是商人招待商人,也是武士要進行談判的場所。而23歲的千利休,就以「亭主」的身份舉辦茶會,並且得到認可,之後以其與眾不同的審美慧眼獲得好評。

日後,千利休被織田信長、豐臣秀吉選中,擔任點茶的茶頭。1591年,千利休在政權鬥爭中接到放逐令,隨後被處刑,死時69歲。但世人從來沒有忘記他,沒有忘記他創立的侘茶精神,茶會與他在茶席上使用的茶碗型式,被代代的人一直傳承至今,名為「樂茶碗」,這是日本本土生產的茶器開始出現在茶席上,它直接用手塑型黏土,不用轆轤拉胚,手捏成茶碗形狀,以放在手中的貼合度為準。

千利休曾說:「如果只有一個水壺就可以做一個茶道,有很多器具則是愚蠢的。」言下之意是茶道的器具夠用就好,不需要擁有多餘的工具,茶壺的存在目的是要給人泡茶,而不是作為收藏品,這是千利休有別於當時的人觀念。

千利休一貫能把簡單的東西看出美麗之處,他要人「看本質」。像他為何獨鍾樂茶碗?他不是止步於當時的人鑒賞茶碗的華美造型或品茗茶湯香味,而是自己親手執茶碗當下,心也真實在當下感受,用全部的身口意去飲眼前這一杯茶,因此觸感、口感都很重要,而不只憑視覺觀看。這是屬於千利休的美學,也是他畢生奉行的修行。

京都野村美術館「千利休生誕500年‧利休茶の湯の継承」展
▲京都野村美術館「千利休生誕500年‧利休茶の湯の継承」展網頁截圖.網址:https://nomura-museum.or.jp/

 

三.創一疊半茶室

孔子曾說:「朝聞道,夕死可矣!」道是道路、道是引導,道也是技藝、言說,但在孔子心目中,不二的道就是仁道。什麼是「道」?這是一個大哉問,相信千利休也問過自己這個問題,經過求道、修道,最後回歸禪心,方能無畏生死。

說「道」之前,先說禪茶,禪茶自古以來緊密相連,禪林每天要在佛前、靈前供茶湯為禮,於法堂後、寢堂前設一茶堂,是寺僧討論佛法義理或招待施主品茗的地方。不論是佛前獻茶、眾中供茶,或客來饗茶,都由專職的茶頭負責。

飲茶在日本一樣受到朝野喜愛,時值十二世紀末,隨著貿易商船將宋朝人把綠茶研磨成粉後放入茶碗攪拌的新穎方式傳入,立刻使統治社會的武士改變喝茶方式,成為引領主流,也由此形成對茶器非常講究的文化。

千利休除了用自己獨特的慧眼對使用的茶具進行詮釋,他將茶室的四疊空間改縮到一疊半,這樣的空間大小已是極限,拉近了主客的距離,對彼此心境上的變化更能直接感知,這是千利休「以道印心」的作為。

此外,茶室中的一切存在,即使是一朵裝飾瓶花,也要插得像是在原野般自然,人不過是自然的一部分。在自然的茶室環境中,飲茶的時候覺受茶的溫度改變,一如覺照到室內外自然環境的變遷,在那樣寂默當下,無我、無他、無物,泯除人我的對待思惟,一切只是如實存在的體現。

在千利休奉給的一碗茶前面,他要喝茶的人放下名利身分、放下紛擾心事、放下奔波比較、放下自他二元,去接納萬事萬物的缺憾,正如手中的茶碗,每一個本質雖一樣,但不會相同也不會完美,這是千利休「以心傳心」的說法。

「侘寂」是千利休傳達面對無常的認識,它打破了「完美」的絕對。其實最早在拉丁語的完美「perfectus」,意思只是「完成」,但是人為的價值觀讓所謂的「完美」沒有一個究竟處。
▲「侘寂」是千利休傳達面對無常的認識,它打破了「完美」的絕對。但人為的價值觀讓所謂的「完美」沒有一個究竟處。

 

四.禪修自心自解脫

「侘寂」是千利休傳達面對無常的認識,它打破了「完美」的絕對。其實最早在拉丁語的完美「perfectus」,意思只是「完成」,但是人為的價值觀讓所謂的「完美」沒有一個究竟處。千利休的偉大就在於他看見了不完美中的美好,他能去欣賞,也能接受那個無常變化的本質,並引領世人接納入心。

舉一個例子,好比春天欣賞櫻花,從盛開到凋落不過七到十天時間,但滿開有滿開的美,落櫻也能形成櫻花雨的美景,各有各的美麗姿態。

人生也是如此,不論和家人、朋友、同事,所有的因緣都是一期一會,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已經不一樣了(更不用說小時候的我們和現在的我們也不一樣了),一切因緣剎那剎那在和合、分離、重組、變化,身體是如此,心識更是瞬息萬變,只是一般人很少向內探索真相。

或許命運的劇本不一定能如我們的意去改寫,但透過認識千利休的茶道思想、精神,你也可以向自己的內在探索,和美好的自己相遇,即使世界末日來臨,活著只剩下一天,也會得到收穫,一如孔子所說:「朝聞道,夕死可矣」!

分享:

Follow YANGZI

北區服務處(北北基、桃、竹)

台北市北投區中正街17巷9號
02-2893-4868
0931-048-953
Google Map 地圖

中區服務處(苗、中、彰、投)

台中市西區五權西六街22號
04-2373-0007
0932-211-100
Google Map 地圖

南區服務處(嘉、南、高、屏)

高雄市三民區昌裕街107號
0932-211-100
Google Map 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