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瓊瑤照顧失智丈夫有感,預立醫囑「拒做臥床老人」

【楊子佛教禮儀.臺中訊】

  「我的丈夫失智了!——請求你,最後一個忘記我!」這是名作家瓊瑤昨日晚間在臉書上發布的貼文,內容公開證實她的丈夫——皇冠出版社創辦人平鑫濤已失智住院臥床逾400天!瓊瑤與平鑫濤兩人結褵多年伉儷情深,如今面對心愛丈夫的「遺忘」,更是心痛難忍,真情流露下字字宛若泣血,外界震驚之餘更為堅強照顧丈夫的她感到心疼不捨。


瓊瑤的臉書公開信,交代要「尊嚴死」


  早在3月間,瓊瑤即曾在臉書貼出給兒子陳中維和兒媳何琇瓊的一封公開信,交代自己罹患重症時不急救、不插管、不進加護病房,就算不能「安樂死」,至少要「尊嚴死」,絕不可讓她成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臥床老人,否則就是「大不孝」!(見 瓊瑤:〈寫給兒子和兒媳的一封公開信~預約自己的美好告別〉全文)


▲瓊瑤的臉書公開信,叮嚀子媳勿讓自己成為「臥床老人」。(翻攝自瓊瑤臉書)

  事實上,瓊瑤並不是第一位寫公開信給子女交代後事的名人,【財團法人安寧照顧基金會】曾在2013年舉辦過「如果有一天,我們說再見」徵文活動,當時即廣邀各界名人書寫這樣的「告別信」,包括名作家小野、法鼓山方丈果東法師、奇幻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朱學恆、全球首位登珠峰女性江秀真、臺北市長(前臺大創傷醫學部主任)柯文哲、前衛生署長葉金川……等多位知名人士,紛紛在該基金會官網留下了向親友、向世界道別的公開信。

  瓊瑤特別在臉書貼文中提到前衛生署長葉金川的公開信,內文中即鄭重叮囑子孫:「兒子們,記著:如果我沒醒來,不要串通醫師凌遲我!」強調自己想要活得精彩、走得帥氣的葉金川,在信中如此寫道:「不要管子,有氣切管、尿管、胃管,怕走得牽絆;停止維生治療吧!多拖幾天,並不會增添生命的色彩。心臟升壓劑、洗腎、葉克膜,省省吧!健保都快倒了…。」熱愛登山的他還幽默提醒兒子,自己的身後事一切從簡,骨灰除了倒七星潭餵魚,還可留一小撮灑合歡北峰,不過,「切記,別給太魯閣國家公園逮到!」


心肺復甦術,粗暴的臨終酷刑


  誠如瓊瑤在公開信中所言,根據統計,臺灣失能者的平均臥床時間長達七年,相較於歐陸國家的兩週至一個月,臺灣失智或失能的長者在生命的最後階段,飽受生理折磨的時間約是歐美的84倍以上!

  沒有人不希望自己能夠「壽終正寢」,而且最好還是在睡夢中安詳辭世,奈何在大多數情況下往往事與願違,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安寧病房主任周希諴指出,人人皆知要拒絕無效醫療,然而中國人總是將生前討論死亡話題視為禁忌,以致許多人都未預立「不施行心肺復甦術」(DNR)的醫囑,於是當意外突然降臨,面臨生死一線之時,常可見到家屬間因為急救與否的意見分歧而勃谿相向,讓醫護人員在忙於救人之餘,還要被夾在情緒失控的家屬間左右為難。

  歸根結柢,許多人之所以不願「放棄急救」,有部分原因在於:人們大都不了解「心肺復甦術」(亦即所謂的CPR)的真相!臺中榮總緩和醫療中心主任黃曉峰表示,CPR自1960年起即被全球醫療機構視為急救的標準作業程序,流程包含插管、電擊、體外心臟按摩、注射藥物等等,但是這套原本專用於搶救意外事故(如溺水、觸電、車禍、中風、中毒、心臟病突發等)傷病患的急救術,其實並不適用於末期病人,因為CPR一方面雖可救人,另一方面卻也造成病患肉體的折磨,諸如胸骨壓斷、內臟破裂而大出血,甚至於僥倖被救回者,事後也可能出現諸多後遺症而遺憾終生,例如氣管內插管導致吸入性肺炎、感染,嚴重者甚至成為依賴儀器維生的植物人。

  根據美國一項醫療研究,接受CPR搶救的病人,其中僅15%能康復出院,八成五的病患是救不回來的;而即使被救活,病患的長期存活率也低於2%,其中包含失智或失能者,以及重症末期病患。因此,究竟有沒有必要為罹病末期的親人施行CPR,值得社會大眾三思。

  話說回來,經CPR幸運救活也就罷了,若仍舊回天乏術,不僅病患本人「不得好死」,面對因插管造成牙齒斷落、身體嚴重傷害,以致臨終表情痛苦猙獰的親人,更是讓病患家屬情何以堪!臺灣安寧療護之母、成大護理系教授趙可式,批評CPR乃是「粗暴的臨終酷刑」,實在不無道理!所以說,讓重症末期的親人做插管急救,其實並不能稱之為孝順,因為病患一旦插管,就被迫得與這些維生系統共生,而且是毫無人性尊嚴和生命品質的共生,對負責照顧的家人而言,也是種身心的折磨,徒留雙方無盡的痛苦與悔憾。


放棄急救或選擇安寧,不等於放棄治療


  當然了,為親人作放棄急救的決定,是既苦又難的心理負擔,臺北市聯合醫院總院長黃勝堅表示,許多家屬甚至因此飽受外人指責與內疚。因此,與其讓親人承受這樣的心理負擔與痛苦,我們何不趁著自己意識清楚之時,預先為自己生命的最後一哩路作好規劃呢?

  正如前述,壽終正寢之類的「好死」,是每個人心底的願望。2015年底通過的《病人自主權利法》,即是以尊重當事人自主意願為出發點,透過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使病患得以在專業醫療團隊協助下,充分掌握各類醫療選擇資訊,並事先與親友進行溝通討論,最後訂定自己的預立醫療決定(AD),做好醫療選擇規劃,亦即明白寫下自己面臨下列五種臨床條件下的醫療措施選擇意願——(1)末期病人;(2)處於不可逆轉之昏迷狀況;(3)永久植物人狀態;(4)極重度失智;(5)其他經公告之病人疾病狀況或痛苦難以忍受、疾病無法治癒且依當時醫療水準無其他合適解決方法之情形。

  針對重症末期病患,以追求病人「善終」為目標的安寧療護,可謂絕佳醫療選擇。有些人誤以為放棄急救或者選擇安寧療護,就是放棄治療,實在大錯特錯!安寧療護其實是以提供高品質末期照護為宗旨,並在過程中讓家屬得以適度紓發情緒、度過哀傷,達到「生死兩相安」的目的。


人生最無奈的事,是不能選擇生和死


  瓊瑤在公開信中如此坦然面對生死,她說:「生時願如火花,燃燒到生命最後一刻。死時願如雪花,飄然落地,化為塵土!」深盼子媳可以用正能量的方式,來面對她必然的死亡:「時候到了,不用悲傷,為我歡喜吧!我總算走完了這趟辛苦的旅程!擺脫了我臨終前可能有的病痛!」

  「人生最無奈的事,是不能選擇生,也不能選擇死!好多習俗和牢不可破的生死觀念鎖住了我們,時代在不停的進步,是開始改變觀念的時候了!」瓊瑤這番沉重的話語,實在值得我們省思——在最後那一刻來臨之前,何不為自己也為家人預先作出最好的決定呢?

分享:

Follow YANGZI

北區服務處(北北基、桃、竹)

台北市北投區中正街17巷9號
02-2893-4868
0931-048-953
Google Map 地圖

中區服務處(苗、中、彰、投)

台中市西區五權西六街22號
04-2373-0007
0932-211-100
Google Map 地圖

南區服務處(嘉、南、高、屏)

高雄市三民區昌裕街107號
0905-333-100
Google Map 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