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多元葬法大家聊~楊子應邀與談 8/23臺北二殯開講

【臺灣環保自然葬協會】聊天會巡迴全臺:傾聽大家的心聲

【發布單位:楊子佛教禮儀公司】

 

▲臺灣環保自然葬協會今年在臺北市舉辦的第一場聊天會,「楊子佛教禮儀公司」負責人楊子牧特別應邀與談,從佛法觀點分享多元葬法所蘊含的心靈環保精神。  

環保自然葬「聊天會」,楊子分享心靈環保精神


民國 106 年 6 月成立的臺灣環保自然葬協會,創立兩年來,始終戮力於探究環保多元葬法(以下簡稱多元葬法)的問題和困境,積極舉辦多場主題式座談會,廣邀學者專家研討問題解決方案。如今,為了實際了解更多社會大眾的想法與需求,更進一步籌辦巡迴全臺各地的「聊天會」,面對面傾聽大家的心聲。

第一場在臺北市舉辦的「傾聽大家的心聲」聊天會,8 月 23 日於臺北市第二殯儀館景仰樓的多媒體會議室登場!身兼協會常務理事的「楊子佛教禮儀」負責人楊子牧,再次應邀與談,從佛法觀點分享多元葬法所蘊含的心靈環保精神。


環保自然葬,是世界潮流和趨勢


「環保自然葬是世界潮流和趨勢!」郭慧娟理事長特別強調,隨著時代變遷,殯葬文化與觀念也在蛻變,試以火葬為例:臺灣四百年的歷史,其中三百多年是土葬時代,因此當年政府推行火葬(遺體火化)時,許多人拒絕接受如此違反傳統文化習俗的做法!「但是,火化是時代的趨勢。」反對的聲音,在這幾十年裡逐漸消失,如今國人選擇火化比率已逾九成!
 

臺灣環保自然葬協會理事長郭慧娟表示,隨著時代變遷,殯葬文化與觀念也在蛻變,環保自然葬是世界潮流和趨勢,一如火葬當年也曾遭遇反對,但如今國人選擇火化比率已逾九成
▲臺灣環保自然葬協會理事長郭慧娟表示,隨著時代變遷,殯葬文化與觀念也在蛻變,環保自然葬是世界潮流和趨勢,一如火葬當年也曾遭遇反對,但如今國人選擇火化比率已逾九成。


身兼臺灣「死亡咖啡館」活動發起人的郭慧娟,在會中也分享了四年來舉辦活動時遇到的諸多長者的心聲。每當她在活動中提及多元葬法,就有不少銀髮族積極詢問,甚至主動表示想參觀環保葬園區。起初她深感訝異,全沒料到眼前的阿公阿嬤們對打破傳統的自然葬法,接受度竟如此之高——

「因為殯葬自主,身後事我作主,總要先了解樹葬流程才能作決定啊。」有位阿嬤曾在座談活動中如此表示。

也曾遇到過極有遠慮的長者,當場反問:「老師您沒有發現,現在的年輕人不太愛掃墓拜拜嗎?真不曉得百年以後還能被拜幾代?」

根據郭理事長的觀察發現,認同多元葬法的這群年長民眾,更有不少人是基於體貼,不願增添子孫為了掃墓而舟車勞頓的麻煩。


與會民眾多認同多元葬法,僅少數業者有「異」見


與會民眾及業者對多元葬法,多持認同支持的態度,特別是常在葬區導覽介紹環保自然葬的殯葬志工,更是大力肯定多元葬法的環保價值。(圖為與會的殯葬志工在中場休息時間和郭慧娟理事長、楊子牧師兄交流意見的畫面)

▲與會民眾及業者對多元葬法,多持認同支持的態度,特別是常在葬區導覽介紹環保自然葬的殯葬志工,更是大力肯定多元葬法的環保價值。(圖為與會的殯葬志工在中場休息時間和郭慧娟理事長、楊子牧師兄交流意見)


郭慧娟理事長表示,政府大力宣導推動了十年的環保自然葬,隨著社會大眾的接受度日益攀升,當初未經學者專家審慎評估而規劃的葬區建設與落葬流程,有違環保初衷或不符民眾需求的問題逐漸浮現,因此,臺灣環保自然葬協會積極巡迴各地「傾聽大家的心聲」,會後將綜合彙整大眾的意見,整理成書面報告提供給內政部,作為規劃及改善的參考。

對環保自然葬,與會民眾及業者多持認同支持的態度,但也冀望未來葬區能增添更多方便民眾追思、休憩的設施。

會中還有民眾詢問葬區土地如何重複利用的問題,臺北市殯葬管理處綜合企劃課課長特別出面回應,關於現有葬區即將滿葬的問題,墓政管理課已積極規劃闢設新葬區,屆時舊葬區會重新翻土,並重鋪草皮進行養護,等待骨灰分解、與土壤融合後重啟再利用。

原本坐在聽眾席的臺北市殯葬管理處綜合企劃課課長,因與會民眾提到葬區土地重複利用問題,特別出面回應,現有葬區滿葬後將重新翻土,並重鋪草皮進行養護,等待骨灰分解、與土壤融合後重啟再利用

▲原本坐在聽眾席的臺北市殯葬管理處綜合企劃課課長,因與會民眾提到葬區土地重複利用問題,特別出面回應,現有葬區滿葬後將重新翻土,並重鋪草皮進行養護,等待骨灰分解、與土壤融合後重啟再利用。


另有少數業者,提出了不予苟同的看法,表示不會選擇環保自然葬,因為「骨灰分解問題沒解決,現行樹葬並不環保。」【編按一】又說:「環保葬葬區的土地會翻土再利用,若干年後先人的骨灰早就不知去向,祭拜也失去了意義。」


【編按一】許多人批評環保葬不夠環保,是因為被「環保自然葬」的名稱給局限住了。因此,楊子牧師兄認為,與其美其名為「環保自然葬」,不如改稱「多元葬法」,更為客觀如實而不惹爭議。事實上,相較於傳統土葬或塔位,不可否認,自然葬確實「比較環保」;至於它的「還不夠環保」,則有待政府與民間共同改進。



許多人批評環保葬不夠環保,是因為被「環保自然葬」的名稱給局限住了。楊子牧師兄認為,與其美其名為「環保自然葬」,不如改稱「多元葬法」,更為客觀如實而不惹爭議

▲許多人批評環保葬不夠環保,是因為被「環保自然葬」的名稱給局限住了。楊子牧師兄認為,與其美其名為「環保自然葬」,不如改稱「多元葬法」,更為客觀如實而不惹爭議。


在這些反對意見中,也包含了不盡客觀的批判:「環保葬不追思、不祭拜,衍生很多倫理道德的問題,讓祖先傳下來的儀軌都不見了,這樣對後代子孫真的好嗎?」
 

生死相安無罣礙,多元葬法蘊含心靈環保精神


對於多元葬法可能消滅清明祭祖文化的質疑,隨後楊子牧師兄透過佛法的觀點,在會中與大家精闢分享了法鼓山聖嚴法師提倡禮儀環保,其中所蘊含的心靈環保精神:

「身體只是暫時借用的臭皮囊,往生時,壞掉的臭皮囊也帶不走;唯一能走的,只有我們的神識,或者說靈魂。」

楊師兄舉例說道,「假如我們累世輪迴的生命型態,都投胎為人,試問:那些前世的遺骨,如今在何方?」骨灰,不過是以磷酸鈣為主要成分的無機物質。更何況幾十年、幾百年後,一切早已塵歸塵、土歸土,何處埋骨又有何意義呢?

「因此,我們要學會往前看!」楊師兄特別強調,「重要的是——你以後要去哪裡?而不是一味的往後看,執著於臭皮囊葬在哪裡!」

佛法有云,地、水、火、風(色身的組成元素),四大皆空。既是空裡來,也該空裡去,回歸天地再自然不過了。倘能認清「諸法空相」,生者不執著,逝者無罣礙,即能生死兩相安。身心自在安定,常保快樂、健康、平安,這便是心靈環保。

對於多元葬法可能消滅清明祭祖文化的質疑,楊子牧師兄強調肉身只是暫時借用的臭皮囊,死時也帶不走,「因此,我們要學會往前看!重要的是——你以後要去哪裡?而不是一味的往後看,執著於臭皮囊葬在哪裡!」

▲對於多元葬法可能消滅清明祭祖文化的質疑,楊子牧師兄強調肉身只是暫時借用的臭皮囊,死時也帶不走,「因此,我們要學會往前看!重要的是——你以後要去哪裡?而不是一味的往後看,執著於臭皮囊葬在哪裡!」


慎終追遠的意義,在於飲水思源,感念緬懷先人。誰規定我們一定要對著先人的遺骨或骨灰,才能夠追思呢?若需觀想標的,對著牌位或照片,隨時都可追思,不必等到清明節。事實上,若不執著於有形之物,隨時隨地皆宜追思故人。


多元葬法不影響追思,亦非文化式微原凶


針對部分業者對環保自然葬的種種疑慮與批評,任教於南華大學生死學系的洪筱蘋老師,隨後也在會中發表回應,藉此釐清一般民眾對多元葬法的迷思。

洪老師表示,清明祭祖的重點不是掃墓而是追思,環保自然葬只不過是葬法的選項之一,並不影響後人追思。

至於追思,是否一定要到墓園去呢?除非是規劃得宜的私人墓園或公墓,否則先人若是葬在亂葬崗式的山坡地上,一般人有可能常去墓地追思嗎?恐怕清明過後三個月,就雜草叢生無路可行了吧。

提及多元葬法的追思方式,洪筱蘋老師試舉自己姑丈為例,她說姑丈選擇了海葬,連一般人執著的「埋骨灰處」都沒有,但是,每當姑姑想念丈夫時,就會帶著點心和咖啡,去日月潭的堤岸邊追思,因為姑丈生前很喜歡與姑姑來這裡賞景談天喝咖啡。

對於傳統文化的式微,洪老師提出自己在課堂上的觀察:每年她都會請學生趁著清明節時做一項功課,那就是查明自己的族譜,還要追溯祖籍與姓氏來源,並提供家族墓碑的相片。但令她驚訝的是,有人連堂兄弟的名字都不清楚,甚至有學生連家族墓在哪裡都不知道……

她據此分析,「傳統文化消失了」的癥結,不在於多元葬法。事實上,人們對家族凝聚和傳承的重視與否,才是決定傳統文化存續的關鍵! 

針對部分業者對環保自然葬的種種疑慮與批評,任教於南華大學生死學系的洪筱蘋老師(中),隨後也在會中發表回應,藉此釐清一般民眾對多元葬法的迷思

▲針對部分業者對環保自然葬的種種疑慮與批評,任教於南華大學生死學系的洪筱蘋老師(中),隨後也在會中發表回應,藉此釐清一般民眾對多元葬法的迷思。


基於同樣的思維,她認為「簡禮、短喪、薄葬」雖是時代趨勢,但文化和情感絕不能省略,重點就在於業者如何規劃流程、如何引導家屬,讓環保自然葬也可以保有愛的溫度。

由於部分業者被不明就裡的葬區管理規則給局限住了思維,誤以為選擇了環保葬,一律不行安葬儀式、不能追思拜祭,因此,協會特別製作了自然葬示範影片,讓業者明白——多元葬法一樣可以有型式、內涵豐富的溫馨儀程,從而創造出禮儀服務的產值。

洪老師苦口婆心地呼籲大家,正因多元葬法和當年的火葬一樣,是無人能擋的趨勢,與其無謂的抗拒,何不轉向思考:「如何能讓它變得更好,更兼顧民眾和業者的需求?」這也是環保自然葬協會在各地舉辦聊天會的目的。


多元葬法的願景:保存文化精神,留下美好環境


郭慧娟理事長綜合了當日與會人士的意見,欣慰表示大眾對環保自然葬的態度,普遍抱持著正向的肯定與期待

▲郭慧娟理事長綜合了當日與會人士的意見,欣慰表示大眾對環保自然葬的態度,普遍抱持著正向的肯定與期待。


在聊天會的尾聲,郭慧娟理事長綜合了當日與會人士的意見,欣慰表示大眾對環保自然葬的態度,普遍抱持著正向的肯定與期待:

第一,多數人肯定自然葬法的環保精神,節省土地資源的理念確實環保,但要如何避免因骨灰分解不易的問題,對土地造成汙染傷害,還有待努力改進。

第二,葬區的設施,可以設計得更貼心,照顧到家屬的實際需要,例如廣植花木,建置休憩座椅、飲水等公園化設備;提供折疊桌,以備追思祭拜之用。葬區的落葬流程,也可以多思考業者的需求,例如把安葬工作交由禮儀服務人員來主導。

臺灣環保自然葬協會接下來將繼續巡迴各地舉辦聊天會,期望未來能有更多民眾和業者共同參與,誠盼大家一齊攜手努力,讓臺灣的環保自然葬愈做愈好

▲臺灣環保自然葬協會接下來將繼續巡迴各地舉辦聊天會,期望未來能有更多民眾和業者共同參與,誠盼大家一齊攜手努力,讓臺灣的環保自然葬愈做愈好。


郭理事長最後語帶幽默地說,公部門是很辛苦的,既要宣導政策、建設葬區,又要養好草皮,還得設法加速骨灰分解【編按二】,所以我們不能把責任全丟給公部門,至少可以把學者專家的意見、民眾業者的需求提供給主管機關,讓公部門有餘力專注做好份內之事,而這也正是臺灣環保自然葬協會的成立目的。
 
【編按二】郭慧娟理事長表示,骨灰分解的時間長短不一,與葬區土質密切相關,也與葬法多少相關(若以骨灰、有機物、土壤分層掩埋,更有利於骨灰分解),目前已有地方政府主管機關著手進行骨灰分解的觀察實驗,不過,礙於人類骨灰來源難免有限,建議或可考慮採用動物骨灰進行更多實驗,以便早日得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協會接下來將繼續巡迴各地舉辦聊天會,她熱切期望未來能有更多民眾和業者共同參與,誠盼大家一齊攜手努力,讓臺灣的環保自然葬愈做愈好,不但能保存美好的傳統文化精神,也為後代子孫留下美好的生活環境!
 
與會民眾(左)在會後繼續就環保自然葬相關問題,向楊子牧師兄諮詢請教,並熱烈交流彼此的想法

▲與會民眾(左)在會後繼續就環保自然葬相關問題,向楊子牧師兄諮詢請教,並熱烈交流彼此的想法。



延伸閱讀1:【樹葬更有愛,禮儀師是關鍵】、【愛.生命與大自然的對話~樹葬流程示範

延伸閱讀2:【從聯合海葬,談環保葬如何祭祀】、【誰來搬開環保葬的絆腳石?

分享:

Follow YANGZI

北區服務處(北北基、桃、竹)

台北市北投區中正街17巷9號
02-2893-4868
0931-048-953
Google Map 地圖

中區服務處(苗、中、彰、投)

台中市西區五權西六街22號
04-2373-0007
0932-211-100
Google Map 地圖

南區服務處(嘉、南、高、屏)

高雄市三民區昌裕街107號
0905-333-100
Google Map 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