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2017世界預防自殺日:用你一分鐘,扭轉他/她一生

楊子佛教禮儀.臺中訊】
 
▲挪威的公益廣告《人生沒有橡皮擦》,告訴我們沒有人是天生就不快樂,一開始就想放棄人生的,如果我們都能及早付出關心,或許就能改寫他人的一生。
 
你知道今天是「世界預防自殺日」嗎?為了預防自殺以及降低自殺率,在國際預防自殺協會和世界衛生組織的共同推動下,自 2003 年起將每年9 月 10 日訂為「世界預防自殺日」,並且配合年度主題推行相關的宣導活動──「用你一分鐘,扭轉他/她一生。」(Take a minute, change a life.)是今年的主題。
 
根據「世界預防自殺日」官網公布的統計數據,每年全球平均有 80 萬人死於自殺,換句話說,平均每天有 2000 人結束自己的生命,而這個數字還不包含那些自殺未遂者,實在令人驚心!相信臺灣民眾應當對此更有感,因為就在幾天前,才發生了震驚社會的北一女學生跳樓事件!
 
資優生的心聲,家庭教育的警惕
 
諮商心理師陳鴻彬在《鋼索上的家庭:以愛,療癒父母帶來的傷》一書中,提及他曾輔導過的一個案例,主人翁同樣是資賦優異的高中生,同樣有著強烈「望子成龍」的父母,他們彷彿把孩子當成自己的「事業」和「面子」在經營,卻不在乎孩子的真正想法。
 
案例中那個試圖反抗而未果的孩子,最後被迫選擇了父母眼中「前途無量」的醫學系,放棄了自己喜歡的生命科學系。陳鴻彬心理師在成績公告後見到孩子,卻發現這個好不容易才願意敞開心扉的孩子再度戴上了冷漠的面具,口氣冷淡地告訴心理師自己的決定:「上大學後,再做回自己。」
 
陳鴻彬進一步詢問孩子要如何做回自己,表情漠然的大男孩卻只透露了一句「你不會想知道的!」隱隱察覺孩子狀況有異的他,事後主動約談了這名資優生的雙親,對他們提出警訊,孰料這對正準備升格為醫科生家長的父母,卻不認為孩子有任何問題。
 
「當然,如果你們所謂的沒問題,是指『上醫學系沒問題』,那的確是。」陳鴻彬心理師不得不按捺住情緒繼續好言相勸,「但他的情緒狀態,可能會有不小的波動,甚至有自我傷害的風險。請你們務必多關心他的感受與生活,了解孩子想要什麼。因為比起成績,這件事更令我不安。」
 
奈何這對自認為了解孩子的父母,全然沒把心理師的警告放在心上,只覺得他小題大作,直到大學開學後,這個父母眼中沒問題的孩子,在自己的宿舍房間裡燒炭自殺了,大學醫科生的學生證下面壓著遺書,上頭寫著:「親愛的爸媽,這輩子我很努力地當你們的乖兒子,下輩子可不可以讓我做回我自己?」
 
簡單的一句問話,字字都帶著足以令人心碎的力道,是無奈也是抗議……看到這兒,你是不是也有種很熟悉的感覺呢?是啊,不久前才跳樓輕生的北一女學生,同樣留下這麼一封令人心痛的遺書:「不用找我了,那就是我。」不同的內容,字裡行間卻流露著相同的心境。
 
我們都曾十五歲,走過同樣的路
 
我們常以為自殺是「魯蛇」(loser)才會選擇的逃避行為,然而事實上資優學子的自戕事件卻層出不窮,令人惋惜之餘不禁要問:「這些聰穎早慧的孩子究竟怎麼了?」
 
曾有針對青少年自殺行為防治的相關研究指出,導致青少年自殺的危險因子中,「資賦優異」竟也是其中一項常見因素,是的,十四至十七歲的資優生正是專家眼中的自殺高危險群!根據統計調查,導致這些孩子走上絕路的原因,除了「不合理的社會期望、父母不切實際的要求」等外在因素,「完美主義、缺乏幽默感、學業成就等於個人價值的不合理信念」等內在因素也是關鍵。
 
近日有一位臺大畢業生投書《聯合報》,寫出了走過成長創傷的成年人心聲,也傳達出了身陷困境的年輕孩子心聲,她如此寫道:「我們都曾十五歲,大家都是因為後面的經歷豐富了生命,才可以輕鬆回頭笑看青春煩惱,否則,要當年的那個小毛頭相信未來還有很美好的路,簡直比要相信政治人物的話還困難一萬倍。」
 
在此試借用青原惟信禪師的三種參禪境界來作比喻,對這些早慧早熟的孩子來說,當其他同儕還在「見山是山,見水是水」的人生階段時,他們早已進入「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階段,遺憾的是他們當中有些人沒來得及進階到「見山仍是山,見水仍是水」的柳暗花明階段,就因對世界對人生失望到極點而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怎不令人嘆息?
 
錯誤的迷思,讓我們錯失自殺警訊
 
對於青少年的自殺行為,有學者研究發現社會大眾常存有下列這些不正確的認知:
 
1. 那些經常說要自殺的人絕不會真的去自殺 ----> 錯,用言語表達自殺意圖,是自殺者的一種求救警訊!

2. 和想自殺的人談論自殺會提高他們自殺的危險性
 ----> 錯,人們的關心反而有助於自殺者打消念頭!

3. 一旦企圖自殺者表現出較改善的跡象就表示危機已經過了
 ----> 錯,自殺是可能成癮的!

4. 所有自殺的人都是真的想死
 ----> 錯,許多自殺者真正想表達的是:他們需要人關心!

5. 自殺只會發生在某一類型的人身上
 ----> 錯,自殺者不僅限於「魯蛇」!

6. 自殺失敗的人不會再度嘗試自殺 
 ----> 錯,許多自殺者都自殺過一次以上!

7. 自殺經常是突然發生而毫無預兆的
 ----> 錯,自殺者在付諸行動前都會發出警訊!

8. 自殺會遺傳
 ----> 錯,沒有所謂的「自殺」基因這回事!
 
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第 7 點,沒錯!自殺者絕不會是突然冒出自殺念頭就走上絕路了,根據青少年自殺相關警訊的研究,他們在自殺前大都會用很多方式向外界發出求救的警訊(簡稱 FACT),一如前文所述,陳鴻彬心理師在輔導該名資優生的過程中所察覺到的不尋常「異狀」。常見的警訊,特此整理舉例如下:
 
諸如絕望無助、自我厭惡、持續的憤怒與焦慮或悲傷等「感覺」(Feelings);經歷人生的失落、對生活失去興趣、談論或撰寫死亡或毀滅情節等「行動或事件」(Action or Events);個性變得更退縮冷漠或更外向多話、情緒不穩定、難以專注、失眠或多眠、食慾減退或大增等「改變」(Change);出現與死亡威脅相關的言語或計畫(包括把有紀念性的物品送人)、嘗試自殺的企圖等「惡兆」(Threats)。
 
多用一分鐘關心,就能改寫他人生命
 
在上述的種種自殺相關迷思中,有一點對於「自殺防治」相當重要,那就是第 2 點提及的「和想自殺的人談論自殺」,因為你關心且注意到意圖自殺者的「異樣」,才會和他們討論自殺這件事,而「有人關心」正是他們最需要的!
 
2017 年的「世界預防自殺日」主題,訂定為「用你一分鐘,扭轉他/她一生」,目的正是要藉此宣導、呼籲大家多多關心身邊人──無論你的身分是家人或朋友,甚或只是萍水相逢的陌生人,當你發現有人發出自殺的警訊時,千萬別吝於撥出時間和他/她談談,你不需要提供任何走出人生困境的專業解答,只需要用一分鐘付出真誠的關心,這種心意所蘊含的愛與力量足以戰勝一切心魔!
 
是的,只要你願意花一分鐘去關心、去傾聽,或許就能扭轉一個人的命運,改寫他/她的一生,為什麼不呢?

分享:

Follow YANGZI

北區服務處(北北基、桃、竹)

台北市北投區中正街17巷9號
02-2893-4868
0931-048-953
Google Map 地圖

中區服務處(苗、中、彰、投)

台中市西區五權西六街22號
04-2373-0007
0932-211-100
Google Map 地圖

南區服務處(嘉、南、高、屏)

高雄市三民區昌裕街107號
0932-211-100
Google Map 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