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失智,不失愛~失智不歸路,用愛陪她走一段

▲由譚艾珍、宋少卿主演的2017中油微電影《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楊子佛教禮儀.臺中訊】

▲由港星惠英紅主演的2016母親節微電影《記得 ‧ 記得》。

  母親節將至,網路上再度推出以失智母親為主題的微電影,不禁令人聯想起去年香港也推出過一部母親節微電影,同樣是以失智媽為主角;對照前不久作家瓊瑤為了重度失智丈夫是否需要插鼻胃管的問題,與繼子女發生意見衝突,讓家務事演變成公眾矚目的社會新聞——在在反映出社會上失智症罹患比例日益升高的現象!

  你知道嗎?根據國際失智症協會(ADI)在前年發布的全球失智症報告,平均每過 1 秒全世界就多 1 人罹患失智症。2015 年全球失智病患人口為 4680 萬人,預估到 2050 年,失智人口將高達 1 億 3150 萬人!

  依據「臺灣失智症協會」的流行病學調查(以內政部的民國 105 年 9 月人口統計資料估算),全臺灣 65 歲以上老人共 305 萬 1893 人,罹患失智症者有 24 萬 3430 人,約占 7.98%;而已出現輕微認知障礙者,則有 56 萬 3147 人,約占 18.45%。調查結果顯示:65 歲以上老人,每  13 人即有 1 人失智;80歲以上老人,則是每 5 人即有 1 位失智。



  而臺灣失智症協會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的人口推計數據,再加上失智症盛行率推估,得出的結果是:民國 120 年,失智人口將達 46 萬人以上,亦即每 100 人中就有 2 人失智;而到了民國150年,失智人口將逾85萬人,亦即每 100 人中即近 5 人失智。以此估算,從民國 105 年至 150 年,平均每天會增加 36 名失智症患者,換句話說,每 40 分鐘就多 1 個人罹患失智症!這樣的驚人數據,實在值得你我警覺,並及早預作準備。
 

認識兩大類失智症:退化性、血管性


  失智症是一種進行性退化疾病,但其實它並非單一症狀的疾病,而是多樣化的症狀組合,或可稱之為失智症候群。記憶力減退,可說是失智症最明顯的症狀,除此之外,病患的認知功能也會退化,諸如空間感、注意力、語言能力、抽象思考能力,同時還可能出現干擾行為、個性改變,甚至產生妄想、幻覺等症狀。

  失智症會從輕度肢能障礙,發展為輕度失智,然後循序漸進到中度、重度失智,最後進入末期症狀,但每名患者的退化時間並不一定。失智症主要可分為退化性、血管性這兩大類型,不過有時會有兩種以上病因並存,其中最常見的是阿茲海默症與血管性失智症並存的患者。

  「退化性失智症」是最多人罹患的失智症類型,除了因為亨廷頓氏症等其他疾病所造成者,大致可分為下列三類:
 
  1. 阿茲海默症:為神經退化性疾病,早期病徵主要為記憶力衰退,並對人、時、地的辨認發生問題。臨床病程為 8 至 10 年。
  2. 額顳葉型失智症:早期病徵為人格變化、行為控制力喪失,以致常有不合理的言行;或亦可能出現表達困難等語言障礙。此病平均好發於 50 歲以後。
  3. 路易氏體失智症:除認知功能障礙,早期病徵還包括身體僵硬、手抖、走路不穩、反覆跌倒,同時還會有明顯精神症狀,例如視聽幻覺、情緒不穩、疑心幻想等。此病平均好發於 70 歲以後。

  至於第二大類的「血管性失智症」,則是導因於腦中風或慢性腦血管病變,造成腦部血液循環不良,以致腦細胞死亡,因而產生的智力減退症狀。瓊瑤的丈夫平鑫濤,即是因腦中風而罹患此類型失智症。一般而言,中風病人若存活下來,約有 5% 患者會出現失智症狀,根據追蹤調查,已出現失智現象的病人,在 5 年內罹患失智症的機率為 25%。

  除了認知功能突然惡化,「血管性失智症」的早期病徵還有反應與動作遲緩、步伐不穩,以及精神症狀等。常見的臨床病徵包括:情緒和人格變化(憂鬱症)、假延髓性麻痹(吞嚥困難、構音困難等)、步履障礙(失足跌倒)、尿失禁等等。

  當然,還有其他因素可能導致失智症,例如營養失調(缺 B12、葉酸)、顱內病灶(腦瘤、腦部創傷等)、新陳代謝異常(甲狀腺功能低下、電解質失衡)、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梅毒、愛滋病)、酒精或藥物中毒等等,不過這些由特定原因造成的失智症,經過治療很可能有機會痊癒,嚴重程度不及前述的兩大類型失智症——因其症狀為不可逆的,亦即以目前的醫療技術不可能治癒或恢復已喪失的功能,僅能以藥物或其他治療方式(例如懷舊治療、音樂或藝術治療、認知訓練等)來延緩病程。


失智症雖無法治癒,但卻有辦法預防


  退化性、血管性失智症儘管無法治癒,但是卻是有辦法可以預防的!針對失智症的預防之道,除了避免三高(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糖)、避免抽菸、避免憂鬱、避免頭部外傷以外,臺灣失智症協會提出五大重點:
 
  1. 多動腦:可降低五成罹病風險,例如:參加課程、閱讀、寫作、打牌、打麻將、繪畫、園藝、烹飪、縫紉、編織、旅遊、看展、聽音樂會等。
  2. 多運動:例如維持每週二至三次的規律運動習慣,罹病相對風險可下降六成。
  3. 採地中海型飲食:多攝取蔬果、豆類、堅果、未精製穀類、魚類(富含 omega-3 者,如鮭、鮪、鯖、鱒、鯡、秋刀魚、沙丁魚等),使用橄欖油等不飽和油脂,則發病相對風險可下降約七成。
  4. 多社會互動:罹病相對風險可降低四成,例如:多參加社團、社區活動、宗教活動、當志工、打牌。
  5. 維持健康體重:中年過重、肥胖或老年過瘦,都會增加發病風險,因此最好能維持健康體位(18.2≦BMI<24)。


從失智症患者的餘命,談病患照護問題


  以往我們都認為失智症確診後,病患的平均餘命大概不出 10 年,但近期有最新的研究指出,失智症患者的平均壽命,其實比我們想像得要長!根據全球醫資的大數據分析,50 歲失智者的平均餘命可能長達 33 年;60 歲者有 25 年;70 歲者有 17 年;80 歲者有 11 年;90 歲者有 5 年。由此看來,失智症最困擾人之處,患者的「六親不認」恐怕還在其次,病患的長期照護才是最大問題!

  以前述的瓊瑤為例,她經年累月照顧失智丈夫所產生的身心俱疲,以及重度患者何時可考慮安寧療護,都是失智症病患家屬所遭遇的難題。

  在親人罹患失智症初期,家屬可能還無法想像末期的情況——末期失智症患者,在生理方面,往往會有吞嚥困難,且多半已無法行走,甚至可能臥床;在心智功能方面,則已無法用言語溝通,同時還會伴隨著困擾人的行為或精神症狀,以致照顧者可能因此而耐性全失,甚至深感氣餒。因此末期病患需要額外特別的舒適護理,甚至全天候 24 小時照顧,讓照顧者備感壓力與疲憊。

  倘若病人未事前預立醫囑,家屬往往得面對醫療抉擇的天人交戰,例如:要不要插鼻胃管?該不該用抗生素?究竟該選擇積極治療,或者安寧緩和療護?此外,末期病情惡化時,家屬往往無力照護,此時又要考慮是否送到長照機構,但又要擔心他人的批評,或者擔心病人不適應等等問題。這些問題所帶來的心理壓力,絕非外人所能想像!


重度失智症病患,考慮安寧療護的時機


  根據2009年《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公布的一項研究,該研究追蹤了 323 位波士頓附近 22 家護理之家收容的極重度失智症病患(平均年齡 85.3 歲),結果發現有 54.8% 的患者在 18 個月內死亡,其而這些病人當中曾出現發燒、感染、進食問題者,約有 40~50% 在 6 個月內死亡。由此數據可知,已臥床的極重度失智病患,若已開始出現吞嚥困難、發燒、感染等情況,其實就可以考慮接受安寧療護了。

  所謂的安寧療護,一切以病人的舒適為重,追求善終為最高原則,但這不表示安寧療護就是「放棄治療」,經過評估確定有療效的治療方式,當然還是會進行;至於無效的治療,或者會增加病患痛苦的治療,則不予以施行,例如插鼻胃管,儘管插管有機會延長患者的生命,但是依據許多臨床案例顯示,插管往往反而可能因反吐、嗆到等原因,導致併發吸入性肺炎的機率大幅提高,嚴重者甚至可能惡化為敗血症。

  亞東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甄瑞興,也是目前國內的失智症權威,他歸納過去的臨床醫學經驗指出,失智症患者初期只是輕度症狀,頂多是短期記憶變差,然後漸漸地他們會忘記時間、忘記朋友,但是等到他們連家人都認不出時,病情便已進入重度失智階段,這時他們可能也會忘記自己是誰,甚至忘記如何吞嚥而無法進食,這時就要開始考慮是否為病人插鼻胃管了。

  是否為失智症病患插鼻胃管這個問題,常見家屬為此陷入天人交戰,專長安寧療護的部立南投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翁益強表示,其實這時醫師大可提供專業意見給家屬參考,若家屬捨不得放手,可考慮先採行「限時嘗試治療」,亦即先嘗試插管並治療一段時間,但若確定治療無效、無意義,再來撤掉維生醫療設備。

  元智大學老人福祉科技研究中心顧問伊佳奇也指出,通常會裝置鼻胃管,原因不外乎是長者不願或無法以口進食,照護者擔心病人會因為營養不足而造成「免疫力降低、抵抗力減弱、增加感染機率、影響壓瘡的復元、增加死亡率等。」然而,為重度失智症病人插鼻胃管,家屬還需要考慮的問題是:重度患者是否還有能力重新學習吞嚥而以口進食?若否,那麼還有必要插管嗎?

  畢竟,插管之後必會增加口水分泌、增加感染可能,不但增加了患者入院的機會,也增加患者被約束的機會(多數患者會動手拔扯鼻胃管,以致照顧者不得不將他們的雙手綁縛在病床上),在在增加照顧的難度,也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更何況國外實證研究結果已經證明了,重度失智症插鼻胃管,「並沒有減少胃酸逆流和吸入性肺炎的機會、沒有增加存活率、沒有加速壓瘡的改善或能預防、沒有減少感染的機率、沒有改善生活功能、沒有改善患者的舒適度。」


善終,是最美的祝福


  臺灣的鼻胃管裝置率,在全世界可說是名列前茅的,這樣的現象背後也代表著:有許多病患可能因此失去了善終的機會!在臺灣,「好死」居然這麼的難!佛光山副住持慧開法師表示,他也曾遇到過有善終機會的病人,卻因為家屬情感上的捨不得或擔心落得不孝罵名等觀念作祟,結果最後病人往往只有兩種下場:若非「死得很慘」,就是「活得很慘」!因此他鄭重呼籲大眾,何不「見好就收」?人生「瀟灑走一回」就好,千萬「不要拖過生命的賞味期」,「不要變成生命的延畢生」!

  前臺大副院長陳榮基教授曾云,「活著,是最好的禮物」;但是,當重度失智症病患的「活著」已失去品質和尊嚴,只剩下行屍走肉似的苟延殘喘時,我們又何苦眼睜睜看著親人淪為無意義的「延畢生」呢?誠如上面引述的陳榮基教授名言,下半句話是這麼說的:「善終,是最美的祝福。」是的,有時候,放手,才是真正的愛。

※ 附錄:失智症患者可用的服務資源

  鑒於臺灣失智人口不斷增加,衛福部表示,長照政策 2.0 版會將 50 歲以上失智症患者納入照護體系,輕度失智病患每月可申請 15 小時居家服務。當您或親人罹患失智症時,建議多多善用失智症關懷專線 0800-474-580 (失智時,我幫您)洽詢相關服務與資源,此為「臺灣失智症協會」的服務專線,服務時間為上午九點至晚間九點。

  有關照顧服務資源的查詢, 「臺灣失智症協會」官網 、「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官網,均有提供分類一目了然的各式資源,包括居家式照顧、社區式照顧、機構式照顧、輔具資源、醫療保健服務、經濟津貼扶助……等,不妨善加利用。
 
  以下特別整理附錄失智症、長照相關機構單位、社區關懷服務、家屬支持團體等官網連結或據點查詢網頁,盼能提供有需要者更多實用資源與協助。

.失智症相關機構單位
【社團法人臺灣失智症協會】http://www.tada2002.org.tw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失智者照顧協會】http://www.cdca.org.tw
【社團法人桃園市失智症關懷協會】http://www.tydca.org.tw/index.html
【社團法人臺南市熱蘭遮失智症協會】http://www.zda.org.tw/ap/index.aspx
【社團法人高雄市失智症協會】http://kda2006.org.tw
【社團法人高雄市聰動成長協會】http://www.smartaction.org.tw
【社團法人屏東縣失智症服務協會】http://www.ptda.org.tw
【財團法人天主教失智老人社會福利基金會】http://www.cfad.org.tw
【財團法人天主教康泰醫療教育基金會】http://www.kungtai.org.tw
【財團法人長庚紀念醫院失智症中心】https://www1.cgmh.org.tw/dementiahel/index.html
【臺灣健忘天使關懷協會】http://www.dementia.org.tw


.失智症老人團體家屋(資料來源:臺灣失智症協會)
  提供失智症老人一種小規模,生活環境家庭化及照顧服務個別化的服務模式,滿足失智症老人之多元照顧服務需求,並提高其自主能力與生活品質。有別於一般的機構式照護,家屋的空間規畫猶如一般家庭,有共用的客廳、餐廳、廚房、廁所,及屬於自己的臥室、廁所。
【臺北天母家屋】http://www.slsc.org.tw/grouphome/index.html
【臺中活力村】http://www.grouphome.org.tw
【臺中心佳團體家屋】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id=540625372743022&story_fbid=604366519702240
【南投福氣村】http://www.qif.org.tw/OnePage_1.asp?id=149
【雲林月亮團體家屋】http://www.careold.org.tw/homeservice.asp
【嘉義聖母家屋】http://www.solc.artcom.tw/ap/cust_view.aspx?bid=44
【花蓮美崙家屋】http://www.slsc.org.tw/news


.其他相關機構單位
【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http://www.oldpeople.org.tw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http://www.familycare.org.tw
【中華民國殘障聯盟】http://www.enable.org.tw
【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http://www.depression.org.tw
【衛福部社家署-輔具服務整合專區】https://repat.sfaa.gov.tw/system/index.html


.社區服務與關懷據點(資料來源:衛福部、臺灣失智症協會)
  【全國長照樂智社區服務據點】http://www.tada2002.org.tw/tada_event_detail.aspx?pk=412
衛福部自 103 年起獎助辦理「長照樂智社區服務據點」,首創預防性失智社區照顧,服務內容包括健康促進活動、關懷訪視、家屬支持服務及社區宣導活動,目前全臺共設置 27 個據點。
【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服務入口網】http://ccare.sfaa.gov.tw
  據點提供老人關懷訪視、電話問安諮詢及轉介服務,視當地需求,有時也會提供餐飲服務、健康促進服務;這些據點都是由有意願的村里辦公室、民間團體參與設置,志工也都是由當地熱心民眾組成,希望透過在地化社區照顧讓長輩們能在熟悉的環境中生活。
【瑞智學堂】http://www.tada2002.org.tw/sow.tada2002.org.tw/sow_join.html
  專為輕度失智症病友及家屬設計的社區式健康促進服務,提供刺激輕度失智症長輩維持認知能力的課程,旨在透過課程與活動,發揮病友功能、減緩疾病退化,並提升病友及家屬的生活品質。
【瑞智互助家庭】http://www.tada2002.org.tw/tada_fow.html
  以家的理念成立的瑞智互助家庭,讓失智者可在安全自在又充滿懷舊氛圍的環境中參與各項喜歡的活動,而家屬在陪伴之餘,也能相互分享照顧經驗及心得,紓解長期擔任照顧者的身心壓力,逐一形成互助的支持網絡。

.長期照顧相關資源(資料來源:衛福部)
  當有家人需要長期照顧時,可先撥打長照幫您專線,不分縣市市話直播 412-8080(幫您幫您)、手機請撥 02-412-8080,諮詢所在地有哪些長照資源以及適合家人的長照模式等等。
【各縣市長期照顧管理中心】http://dep.mohw.gov.tw/DONAHC/cp-2578-10554-104.html
  簡稱照管中心,與長照幫您專線相同,也有提供長照資源諮詢,例如:申請居家服務、送餐服務、喘息服務等居家及社區長照資源。
【老人長期照顧暨安養機構評鑑】http://www.sfaa.gov.tw/SFAA/Pages/List.aspx?nodeid=463#
  包括安養機構、養護機構、長期照顧型機構、失智照顧型機構等機構彙總表。
【一般護理之家評鑑合格名單】http://dep.mohw.gov.tw/DONAHC/cp-1027-7677-104.html
  相比於上述老人長期照顧暨安養機構有收容年齡(60 或 65 歲以上),一般護理之家沒有收容年齡限制,主要收容有護理需求的民眾。
【家庭外籍看護工專屬網】http://labsop.wda.gov.tw:8080/ffnw/index.htm
  提供與外籍看護工有關的資訊,包括申請外籍看護工過程所有需要的文件表單、相關法規等。

.家屬支持團體(資料來源:臺灣失智症協會)
  提供失智症家屬支持/互助團體、照顧訓練班以及失智症相關講座。除可藉此學習失智症照護上的技巧外,更有機會直接與專家對話討論;還可和有相同經驗的家屬分享經驗、互相支持,家屬會覺得比較不孤單,且自己的經驗也能幫助別人。
臺北:
【臺灣失智症協會】0800-474-580
【天主教康泰醫療教育基金會】02-2365-7780#14
【天主教失智老人社會福利基金會】02-2332-0992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02-2709-3600#3521
桃園:
【臺灣健忘天使關懷協會】03-319-6200#2179
【桃園市失智症關懷協會】0800-818-585、03-453-1844
新竹:【新竹市失智症老人日間照顧服務中心-竹馨園】03-579-4009
苗栗:【財團法人為恭紀念醫院】037-676-811#85161
臺中:【中華民國失智者照顧協會】04-2305-1685
彰化:【彰化戀戀半線失智協會】04-723-8595#1171
南投:【草屯療養院】049-235-4681
嘉義:
【嘉義基督教醫院】05-234-8836
【大林慈濟醫院】05-264-8000#5035
臺南:【臺南市熱蘭遮失智症協會】06-222-6016
高雄:
【高雄市失智症協會】07-313-4752
【高雄市聰動成長協會】07-392-0873
屏東:【屏東縣失智症服務協會】08-734-1495
宜蘭:【宜蘭縣失智症照顧服務協會】03-933-0581
花蓮:
【花蓮美崙團體家屋(花蓮縣社會福利館)】03-833-8500
【花蓮縣老人暨家庭關懷協會】03-833-0522
臺東:【臺東縣失智者關懷協會】089-380-900、089-380-008

分享:

Follow YANGZI

北區服務處(北北基、桃、竹)

台北市北投區中正街17巷9號
02-2893-4868
0931-048-953
Google Map 地圖

中區服務處(苗、中、彰、投)

台中市西區五權西六街22號
04-2373-0007
0932-211-100
Google Map 地圖

南區服務處(嘉、南、高、屏)

高雄市三民區昌裕街107號
0905-333-100
Google Map 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