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喪禮「封釘」習俗是如何形成的?

楊子佛教禮儀公司/撰文

本文摘要

  1. 「封釘」習俗,怎麼來的?
  2. 「封釘」儀式如何進行?
  3. 現代的「封釘」儀式具有實質意義嗎?
  4. 古代與現代「封釘」的差異
  5. 佛教奠禮作法
 
台語有句「四隻釘子釘落」的說法,意指人一生的是非功過,要到死後才能論定。
這與台灣傳統喪葬禮俗中「封釘」的儀式有何關聯呢?

 

「封釘」習俗,怎麼來的?

古代的農業社會,當有人過世時,沒有醫生開具死亡證明書,也沒有法醫會來驗屍。但人命關天需要謹慎處理,所以就由親兄弟來審視一番後,才能入殮、大殮再封釘。
男性之喪,要請福壽雙全者封釘。
女性之喪,則請娘家的尊長來封釘,同時檢視遺體有無異樣。

 

「封釘」儀式如何進行?

『孝男著孝服跪在靈側,持盤內置斧頭與四長釘一短釘,口唸:「雙膝跪落時,黃金撲滿第,四時無災殃,萬年大吉利。」道士或仵工一手拿釘,一手牽封釘者執斧安釘或點釘,謂之點斧,執斧之前先唸:「手執斧頭,高高在上,持斧點釘,世代出丁。」然後邊點邊唸吉祥語:
一點東方甲乙木,子孫代代居福祿,
二點南方丙丁火,子孫代代發家伙,
三點西方庚辛金,子孫代代發萬金,
四點北方壬癸水,子孫代代大富貴,
五點中央戊己土,子孫壽元如彭祖。
最後再唸一句:「進發割棺梂發沒退。」

封釘另一吉祥語:
一釘添丁大發財。 二釘福祿天降來。
三釘三元生貴子。 四釘子孫滿廳台。
子孫釘。子團圓。 子孫富貴萬萬年。

中央那根小釘稱做「子孫釘」,可以釘在棺頭,小釘只要輕輕釘一下即可,留下一段釘頭在棺上,然後孝男用口將它拔起,再削下一小塊棺木,將子孫釘和割下的棺木放在靈桌的香爐上,等到撤靈的時候才一起燒化掉。子孫釘也可綁上五彩布再釘上。出釘其意為出丁有子嗣,如此才可使子孫綿延不絕,百世其昌。』
‧註解1

 

現代的「封釘」儀式具有實質意義嗎?

現今死亡原因,會由醫院或是法醫鑑定後,開立死亡證明,因此封釘儀式已不再有驗屍的功能。
再則,台灣社會的性別平等意識逐漸覺醒、少子化及不婚、離婚、同性婚、跨國婚姻比例逐年增高。若堅持封釘的傳統儀式,有時很難找到符合輩分的親屬來執行,身後事恐怕不容易圓滿完成。

『父喪,請舅舅來封釘』、『母喪,讓伯叔父封釘』、『由輩分差距甚大的遠親侄孫晚輩來為長輩封釘』、『司儀引導封釘儀式時告知家屬:在古代「封釘」是吉祥事,所以要說吉祥話』等等失當之說詞.....
上述情境看似離譜,卻是時而能見的殯葬風氣亂象。

由於殯葬從業人員專業素質良莠不齊,現今的坊間殯喪習俗,普遍是大家都這麼做所以照著做,至於為何要「封釘」? 意義何在? 多有殯葬業者或禮儀師未能考究,只知要做,卻不知其所以然...

 

古代與現代「封釘」的差異

專業佛教禮儀公司會肩負起教育並傳達正確訊息的責任,讓家屬清楚明白一場莊嚴的佛事該如何圓滿進行。
因該作法已經無實質作用與意義,所以會告知家屬沒有封釘儀式的必要。
古代沒有冰存設備,為避免大體腐壞衍生的種種問題,需盡快確認才能將棺木蓋上並用釘子封死以防止異味溢出及後續葬儀的進行。
現今遺體保存與處理的方式多元,且以火化為主,棺木多為環保易燃材質,棺蓋都採快速卡扣的設計,已不似古時候用厚實木板,需要用釘子封住,所以封釘儀式也只是拿個道具比劃一下做個樣子而已。
另外,台灣有些地區的習俗認為封釘有煞氣,多數殯葬業進行封釘禮,是找道士或是法師來主持,變成家屬需要額外花費包紅包給對方。
這些做法跟觀念皆非佛化奠禮理念所鼓勵的。

 

佛教奠禮作法

在現代的佛教奠禮做法中,進行蓋棺時會請家屬一起誠心念佛,來取代封釘儀式。
封釘禮是古代中國傳統喪葬習俗,因應當時的殯葬情境確實有「蓋棺封釘」這個儀式需求。而對於現今已經失去意義也不需要做的喪禮習俗,是需要被改變。
當面臨喪事的處理,莫因不懂就被殯葬業者牽著鼻子走,也毋須害怕外人眼光而去做許多不需要做的儀式。
就讓人生最後一件大事,回歸到尊重生命,以及孝心追思的本質!

 
註解:
  1. 引用原文出處:《台灣喪葬禮俗源由》 魏英滿、陳瑞隆/編 ‧ 世峰出版社

請勿盜文,轉載請註明出處,歡迎轉發分享。感恩敬謝!
資料參考:
《台灣喪葬禮俗源由》 魏英滿、陳瑞隆/編 ‧ 世峰出版社‧ 鄉土民俗⑤

有任何生命禮儀疑問,楊子佛教禮儀公司提供全台24hr客服專線 0800-365-108
連絡楊子留下您的相關資訊,將有專人為您服務

分享:

Follow YANGZI

北區服務處(北北基、桃、竹)

台北市北投區中正街17巷9號
02-2893-4868
0931-048-953
Google Map 地圖

中區服務處(苗、中、彰、投)

台中市西區五權西六街22號
04-2373-0007
0932-211-100
Google Map 地圖

南區服務處(嘉、南、高、屏)

高雄市三民區昌裕街107號
0932-211-100
Google Map 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