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明天,最後一天》邀你重新定義「今天」

楊子佛教禮儀.臺北訊】
 
人們在死前一天所發生的故事,細數下來全是平凡的日常,卻是亡者留給生者最後的珍貴回憶——只是,在那當下,我們並不知道。
 

▲《明天,最後一天》(Die Tomorrow),在虛實參半間,讓人看見了「死亡」原本應有的尋常模樣。
 
《明天,最後一天》,讓人看見死亡的尋常模樣
 
全世界每一年有 5500 萬人死亡。
平均每個月有 460 萬人死亡;平均每一天有 15 萬人死亡;平均每小時有 6480 人死亡;平均每分鐘有 108 人死亡;平均每秒鐘有 2 人死亡。

 
《明天,最後一天》(Die Tomorrow),一部題材、內容、風格都很特別,特別到難以歸類的泰國電影。像紀錄片卻非全寫實紀錄,類劇情片又似無劇情;虛實參半間,讓人看見了「死亡」原本應有的尋常模樣。
 
由泰國新銳導演納瓦波坦榮瓜塔納利執導的《明天,最後一天》,被譽為柏林影展超好評的詩意之作,內容主要是六個不同人物,在死前二十四小時內與他人互動的人生片段(真的是「片段」,幾乎都不超過十分鐘);雖是演員以類戲劇的方式呈現,但其人其事大都是有所本的,分別依據 2012 至 2017 年間發生的六個新聞事件。
 
電影創作動機:原來「死亡」這麼近!
 
導演在接受媒體採訪,談到電影創作動機時,他說自己年輕時對死亡很無感,直到三十歲後,參加了一場又一場英年早逝的朋友葬禮,他才發現,原來「死亡」的距離可以這麼近,何時近身無人能料。因此,他試圖去探索人們在死前一天所發生的故事,細數下來全是平凡的日常,卻是亡者留給生者最後的珍貴回憶——只是,在那當下,我們並不知道。
 
《明天,最後一天》導演的電影創作動機,是去探索人們在死前一天所發生的故事
▲《明天,最後一天》導演的電影創作動機,是去探索人們在死前一天所發生的故事。(翻攝自 Youtube 官方電影預告)
 
對於習慣了好萊塢電影風格的觀眾來說,《明天,最後一天》絕不是一部好看的電影。與其說是電影,它更像是一本「生命倒數計時寫真集」,畫面之外是大量的安靜留白,留給觀眾去拼湊、去解讀、去討論,激盪出更豐富也更接近生命真相的答案,與導演合力完成這部看似簡單其實深邃、看似凌亂其實有序的另類作品。
 
一段又一段宛如在 FB、Line 或 IG 限時動態常可見到的日常生活錄影畫面,盡是一鏡到底的長鏡頭,節奏緩慢;但畫面左上角不時出現的 TCR(Time Code Reading)累計分秒與死亡累計人數,卻隨著一秒接一秒的滴答聲,不斷提醒著觀眾:在你我觀影的同時,時間繼續流逝;平均每跳一秒,就有兩個光點,從「全球人數統計雷達」的螢幕上消失了!
 
六個故事,六個人的生命最後片段
 
浮生一日,蜉蝣一世。
蜉蝣是地球生命週期最短的生物,牠們的生命朝生暮死,只有 24 小時。

 
《明天,最後一天》呈現了六個不成故事的故事,或者說,是六個人的人生最後片段記錄。他們是誰,並不重要,不過是社會新聞中一個轉眼被人遺忘的名字。耐人尋味的,是導演選擇的記錄視角。
 
生命無常,無人能主宰

 
四個女大學生,畢業典禮前夕,在飯店房間裡通宵開趴飲酒作樂,聊夢想談未來,甚至拿起紅筆把雜誌上自己不滿意的星座運勢逐一刪除改寫……凌晨時分,酒喝完了,其中一人被推派下樓去便利商店買酒。就在店門前,女大生被卡車當場撞死。
 
等待換心的年輕女病患,在丈夫赴美出差前夕,依舊耐心溫柔地為丈夫剪著手腳指甲,嘴裡說著自己如果死了,丈夫定要再找個女人如此悉心照顧他;卻在丈夫轉身走開時,痛哭不止……第二天,丈夫搭乘的班機失事,無人生還。
 
一如故事中的女大生,人們常會有個錯覺,覺得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事實上,生命無常,無人能主宰
▲一如故事中的女大生,人們常會有個錯覺,覺得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事實上,生命無常,無人能主宰。
(翻攝自 Youtube 官方電影預告)
 
人們常會有個錯覺,覺得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認為「明年此時」自己定然會○○或XX,但無論○○XX是生或死、是苦或樂,其實都出於一種自以為是的傲慢。事實上,生命無常,無人能主宰。
 
情深愛濃的重病妻子,滿心希望丈夫不要忘了自己的曾經存在,誰知那個擁有著妻子所有恩愛點滴記憶的體貼丈夫,一夕間不復存在!原以為會先死的人,竟成了「未亡人」……愛別離苦,我們總有太多的捨不得、放不下,那又如何?老天可以用最殘酷的方式讓你鬆手,逼你認清自己對「有常」假相的執著,終究只是虛妄。
 
活在當下,愛要及時
 
失意的男子來到前女友租屋處,要求見面,門內的年輕女子堅決不開門。男子不願放棄,隔著門打電話懇求前女友,只要聽她說一句「我愛你」他就離開,女子堅決不肯,更避不見面,直到男子死心離去……不到二十四小時後,男子跳樓身亡。
 
在異國打拼多年的女攝影師,突然返鄉,與睽違已久而關係疏離的弟弟在天臺上閒話家常時,順手拿起相機拍照,但弟弟就是不願配合微笑,也拒絕陪姊姊去吃她懷念的排隊美食,隨口說著改天人不多時再去吃……隔天,女攝影師在街角拍攝流浪狗時,被倒下的電線杆砸死。

 
女攝影師要求弟弟配合拍照露出笑容,感覺尷尬彆扭的弟弟始終不願意配合,卻沒想到這竟是姊姊為他拍的最後一張照片
▲女攝影師要求弟弟配合拍照露出笑容,感覺尷尬彆扭的弟弟始終不願意配合,卻沒想到這竟是姊姊為他拍的最後一張照片。
(翻攝自 Youtube 官方電影預告)
 
世情冷暖,昨日恩愛濃,今日陌路人。昨天已成過去,明天尚未來到,我們能夠真實擁有的,永遠只有今天!世上沒有「早知今日」這回事,時光不能倒流回到當初。我們只能在每一個當下,時時提醒自己:如果明天你/我/他就不存在了,我會不會後悔自己此刻的言行,或者,會不會為了沒說的話、沒做的事而遺憾?
 
活在當下,就是不要心存著可以等到明天再做、明天再說的僥倖。因為,你不知道,還有沒有明天!很多人習慣掛在嘴邊的「總有一天」,其實是世上最虛幻的時間代名詞。死亡,常常是在「總有一天」出現以前,插隊來報到的。
 
生死得失,一體兩面
 
星運正旺的混血女明星,於代言廣告即將開拍之際,在街頭好心幫助交通事故中受傷的機車騎士時,被車撞上,傷重命危。在攝影棚裡等待上工的二線女藝人,乍聞噩耗心情複雜,不該期待卻還是期待……最後,她等到了「好消息」,夢寐以求的廣告代言工作終於到手。
 
知名的資深音樂人,於某個星期一午後在家中午睡,貼心的女兒為他按摩著頭頸肌肉,閒話家常中,女兒疑惑著星期一為何沒人拜訪、沒人來電也沒有簡訊;父親說,沒事不是很好嗎?他也沒有想做的事……女兒見老父入睡,悄悄離開,不料父親竟在睡夢中安詳離世。

 
人們常說,天意難測,好人不一定長命。但事實真相卻是,我們的生命太過短暫,一如蜉蝣,以致看不到因果的全貌。「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佛法說,凡事有因果,眾生在六道中累世輪迴,造業從未間斷,只從短暫的一世功過來驗收果報,是無法全面理解的。
 
生與死,得與失,往往是一體兩面。換個角度看,死亡,不一定是壞事,有時反而帶來了生機。在前述的女病患故事中,她的丈夫說了這麼一句饒富哲理的話:「每天都有人死亡,所以我們每天都有希望。」的確,等待換心,換一種講法,就是在等待他人的死亡!有人死亡,就有希望。
 
等待換心的女病患丈夫說:「每天都有人死亡,所以我們每天都有希望。」
▲等待換心的女病患丈夫說:「每天都有人死亡,所以我們每天都有希望。」
(翻攝自 Youtube 官方電影預告)
 
死亡,不一定是壞事,不一定是病苦,不一定是意外。死亡,有時就像是睡一覺而已,沒有驚天動地,只是日常。這,何嘗不是一種幸福?
 
佛陀告訴我們,眾生其實是生命共同體。正所謂「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從「大我」的觀點來看,生命正因無常而得以流轉,進而生生不息,不是嗎?
 
明天怎麼死不重要,重要的是今天怎麼活
 
《明天,最後一天》這部電影,乍看之下顯得凌亂,是因為除了六段故事外,還不時穿插真實的新聞影片、照片和訪談錄影、錄音。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三位不同年齡層的受訪者——學齡前女童、前青春期男孩、百歲人瑞。
 
坐在汽車安全座椅中的天真女童,因無知而恐懼死亡。被問及死亡話題時,聽到大人說,死亡就像是睡覺不會再醒過來,她竟害怕得嚎啕大哭起來。
 
聰明早慧的男孩,儘管人生歷練尚淺,卻透過 Google 學習到了關於生死的知識,對死亡有了基本的認知。他說,自己不怕死,反正死了就沒感覺了,相較之下,痛苦更可怕。他說,如果明天就死沒關係,但他不想提前知道,這樣他才能照常快樂地活完今天。
 
聰明早慧的男孩說,自己不怕死,如果明天就死也沒關係,但他不想提前知道,這樣他才能照常快樂地活完今天
▲聰明早慧的男孩說,自己不怕死,如果明天就死也沒關係,但他不想提前知道,這樣他才能照常快樂地活完今天。
(翻攝自 Youtube 官方電影預告)
 
年逾百歲的人瑞,妻子、兒子皆已先他離世,但歷盡人世滄桑的他,依舊無法猜透天意,不懂自己為何能長壽,猜想做好事者可延壽(女明星車禍事故,證明了事實不然)。滿臉皺紋的老人說,自己不怕死,怎麼死也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這一生,你是怎麼活的。
 
死亡的原因和型態百百款,無人能預知 When、Where、How、Why。但我們卻往往浪費「今天」,去憂慮「明天」可能的死亡和失去(一如那位等待換心的女病人)。明天會怎麼死去,並不重要,反正你不會知道,也不想知道;但是,以「人必死無疑」為前提,重新定義「今天」,認真思考今天要怎麼活,是我們當下唯一能把握的事!
 
人生如寄,如何能不負今生?
 

《明天,最後一天》第一段故事的結尾,終止於天光大亮的飯店房間畫面。只見清潔人員逐一清理掉女大生們遺留下的雜誌、酒瓶等垃圾,房間重新恢復原貌,等待著下一位房客的入住。安靜的畫面,為「人生如寄」下了最好的註腳!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一千多年前,李白就如此告訴過我們了,你我都只是暫時寄居於這世間的過客。
 
可嘆的是,與浩瀚無垠的宇宙、無始無終的時間相較之下,顯得如此渺小的人類,卻常有著自以為是的傲慢,以為自己是時間與空間的主人,豈不可笑?
 
▲與浩瀚無垠的宇宙、無始無終的時間相較之下,顯得如此渺小的人類,卻常有著自以為是的傲慢,以為自己是時間與空間的主人,豈不可笑?
 

《明天,最後一天》的六段故事結束時,銀幕畫面左上角顯示著,當我們看完這部電影時,時間已流逝了 70 分 21 秒。不過一場電影的時間,全世界的死亡人數,從 0 起跳,一路累加到驚人的 8442!更令人心慌的是,電影的計數停止了,生命卻不會停止消逝。
 
天上無常圓之月,人間無不謝之花。導演在片尾播放工作人員名單前,連續放了數張燦爛盛開的鮮花照片,最後一張,是一枝被剪斷了花莖倒臥桌面的花。死亡的姿態,人花並無不同。但正如花兒帶給我們的啟示,生命之所以動人,就在於其無常而短暫,才更值得我們珍惜,不是嗎?
 
珍惜生命,不負今生!聽來很難,其實不難,只要做到這件事就行——從現在起,不負今日。

 

分享:

Follow YANGZI

北區服務處(北北基、桃、竹)

台北市北投區中正街17巷9號
02-2893-4868
0931-048-953
Google Map 地圖

中區服務處(苗、中、彰、投)

台中市西區五權西六街22號
04-2373-0007
0932-211-100
Google Map 地圖

南區服務處(嘉、南、高、屏)

高雄市三民區昌裕街107號
0932-211-100
Google Map 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