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化作春泥更護花 - 綠色殯葬時代來臨

化作春泥更護花 ──綠色殯葬時代來臨

文•陳歆怡 圖•莊坤儒

在人生終站,選擇以最清淨無垢的姿態回歸大地,或許能讓生命的價值更顯圓滿。左圖為「員山福園」寧靜溫馨的迎賓入口。右圖為開先例的台北市「富德生命紀念公園」。 (莊坤儒)


清明時節也是追憶的季節,不管是一大家子敬備鮮花素果上墳祭掃,或一個人對著靈骨牌位傾吐思念,這樣的畫面你我都不陌生。

然而,送終禮儀乃至追思祭掃的型態已逐漸改觀──在花木扶疏的林園中,沒有傳統殯葬的繁文縟節,僅以默禱見證與祝福往生者骨灰回歸大地;在風聲鳥語中,心靈彷彿也得到洗滌,了悟萬物歸一、精神永恆的道理……

環保自然葬法」在國內外已行之有年,且來認識本土新興綠色殯葬文化的實踐與迴響!

台灣地狹人稠,傳統土葬方式不僅造成土地資源不足,更有破壞景觀、能源耗損及環境衛生等問題。因此,自1970年代開始,政府即大力推廣「火化入塔」,直至90年代,火化觀念已普遍為國人所接受。據內政部民政司統計,去(2009)年的屍體火化率為89.11%(都會區火化率更達99%),而每年採納骨塔放置者約10萬人,顯示「火化入塔」已成為國內殯葬的主流趨勢。

然而,在環境永續的願景下,在山林寺廟中廣建巍峨靈骨塔殯葬方式終究是治標不治本;專長在生命教育與「環境風水」理論辯證的高雄師範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任黃有志指出,由於靈骨塔一般「只進不出」,空間無法有效運用,形成許多「死塔」,也衍生出不肖商人炒作塔位的社會問題。因此,新一波殯葬改革已從火化入塔的方式擴及至樹葬海葬等「環保自然葬法」。.

這種繼火化之後的「第二波殯葬改革」開始於2000年,當時的內政部民政司長劉文仕積極結合產官學界,歷經兩年時間修法,終於在2002年6月通過實施「殯葬管理條例」。新法除了強化公部門的管理機制、進一步規範殯葬服務業,也將「環保自然葬法」首度納入條文,並補助地方政府實際推行。

以上文章資訊內容轉載自
台灣光華雜誌: 2010年4月第080頁


觀看相關影音 :樹葬 - 生命紀念園
金山環保生命園區植存
延伸閱讀: 什麼是環保自然葬?】、【全國公墓內目前可實施骨灰樹灑葬地點】、【 海葬流程及聯合海葬辦理情形、【 植存、樹花葬、海葬申請辦法

 

分享:

Follow YANGZI

北區服務處(北北基、桃、竹)

台北市北投區中正街17巷9號
02-2893-4868
0931-048-953
Google Map 地圖

中區服務處(苗、中、彰、投)

台中市西區五權西六街22號
04-2373-0007
0932-211-100
Google Map 地圖

南區服務處(嘉、南、高、屏)

高雄市三民區昌裕街107號
0905-333-100
Google Map 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