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台北市開樹葬、灑葬先例

化作春泥更護花 ──綠色殯葬時代來臨
文•陳歆怡 圖•莊坤儒

在「金山環保生命園區」,義工人員會先請家屬在服務處聽取園區解說,兼做關懷撫慰,然後引導家屬沿著曹源溪畔的緩坡步行20分鐘,才來到綠竹挺立的植存草 坪(右上)。植存前,先請家屬默禱1分鐘,再將骨灰分別置入5個植存穴並灑花、覆土,再次默禱祝福1分鐘即完成。 (莊坤儒)


在各縣市政府中,人口最密、寸土寸金的首善之區台北市首先將「環保自然葬」列為重要的政策目標。2003年11月,位於文山區富德公墓內的「富德生命紀念公園」正式啟用,基地約200坪,園內遍植羅漢松、榕樹、含笑、桂花等不同樹種約15株,每株樹木周圍1公尺範圍內共規劃10個穴位,中央花圃則設為灑葬區。

進行樹葬儀式前,家屬可選擇喜愛的植栽區作為下葬點,在管理人員引導下,家屬親自執鏟,先撥開頂層的碎石片,掘出約直徑10~15公分、深20公分 的洞穴,再放入以可分解棉紙袋盛裝的骨灰、獻上鮮花後,重新覆上土石即完成。至於灑葬則沒有穴位,而是自由遍灑在指定的花圃區;骨灰拋灑後,需再灑上1公分塵土及花瓣以免沖刷或揚塵。

基於鼓勵,樹葬灑葬全程免費,但以「不立碑不留名」為原則,追思過程也不允許有任何焚香或誦經儀式。

開辦第一年,由於民眾對環保自然葬法尚感陌生,台北市殯葬管理處確曾接過不少民眾的「抗議」電話。例如有人打電話痛批:「骨灰罈埋在樹下久了,豈不變成『被姥姥(樹妖)控制的聶小倩』,永不得超生?」或是質疑,既然稱做「公園」,就該是讓小孩子盡情跑跳的地方,怎麼可以灑入骨灰、「觸人霉頭」?

面對此類誤解,台北市殯葬管理處無不一一耐心加以解釋:樹葬灑葬不但符合中國人「入土為安」的傳統,更能讓生命與自然合一;闢為公園則是為了跳脫傳統墓地予人的陰沈哀傷氣息,讓家屬來此能體驗到寧靜溫馨、生生不息的希望感。

事實上,認同並選擇自然葬法的民眾逐年成長,至今年2月底止,在前述園區及2007年新闢的富德「詠愛園」(佔地1.2公頃,規劃6,000個穴位並以10年為期循環使用)下葬的往生者,累計已有1,799位,其中半數是從外縣市遠道而來,足見環保自然葬法切合時代趨勢。

以上文章資訊內容轉載自
台灣光華雜誌: 2010年4月第080頁


觀看相關影音 : 環保自然葬
延伸閱讀: 什麼是環保自然葬?】、【全國公墓內目前可實施骨灰樹灑葬地點】、【 海葬流程及聯合海葬辦理情形、【 植存、樹花葬、海葬申請辦法

分享:

Follow YANGZI

北區服務處(北北基、桃、竹)

台北市北投區中正街17巷9號
02-2893-4868
0931-048-953
Google Map 地圖

中區服務處(苗、中、彰、投)

台中市西區五權西六街22號
04-2373-0007
0932-211-100
Google Map 地圖

南區服務處(嘉、南、高、屏)

高雄市三民區昌裕街107號
0905-333-100
Google Map 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