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念佛的方式?隨願、隨方便

常念佛、具信願,可往生轉業


楊子佛教禮儀公司/撰文

本文摘要

  1. 何謂「念」佛
  2. 佛典故事:關於憶念三寶
  3.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別行疏鈔》所述念佛
  4. 念佛方式
往生之事,以念佛為根本,念佛又以能做到深信、至誠、常念這三事,即能依自己發的願而轉業,佛典裡明白記載,凡臨終念佛而寂者,不論何人,皆得生西,因此「願生」的心非常重要。

 

何謂「念」佛

所謂念佛的「念」,是一種精神作用,指對所接觸到的事明白記憶而不忘失;若是深刻於心內,記憶而不忘失,稱為「憶念」。相反地,若是正念散亂、不能明記不忘所接觸到的,則稱為「失念」。《首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云:「若諸眾生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依字面文意,很明顯這是教人不失念的妙方,只要「憶佛念佛」,明白有佛,不忘記佛,輕輕鬆鬆就能對治失念。

隨願、隨方便。常念佛、具信願,可往生轉業|楊子佛教禮儀公司  
▲往生之事,以念佛為根本,念佛又以能做到深信、至誠、常念這三事。隨願、隨方便。常念佛、具信願,可往生轉業|圖.楊子佛教禮儀公司
 

佛典故事:關於憶念三寶

但若忘記憶念三寶,失念怎麼辦呢?星雲大師開示一個佛典故事(以下摘錄《星雲大師全集‧佛教叢書系列7佛陀》)
「摩訶男是佛陀的堂弟,在淨飯王去世後繼承王位,統治迦毗羅衛國。

有一天,摩訶男滿懷驚恐不安的心情來到經舍,向佛陀稟告:『佛陀!現在迦毗羅衛國國運昌隆,人民豐衣足食。但是每當我出入宮城時,儘管隨從眾多,只見狂奔的車馬、象群,以及狂走的人們常混行在一起,我深恐會被這些狂亂者碰撞致死,因而忘記了要憶念佛、法、僧三寶,所以時常憂慮著命終時,神識將生於何處,受何種果報?祈請佛陀為我說法。』

佛陀告訴摩訶男:『不必驚慌恐怖,你命終之後不會生於惡趣。譬如一棵大樹,隨著水勢流向大海,即使沿途遭受沖擊碰撞而截斷枝幹,它仍然會順勢流入海中。你也是如此,臨命時終,不生惡趣,命終也無惡狀,這是因為你已經長久修習念佛、念法、念僧的功德。命終之後,即使肉身在火中焚燒,或在塚間風吹日曬,日久化成塵埃,但心意識久遠以來,由於正信、持戒、聞法、智慧所薰,神識便得向上飛升至安樂處,未來將生於善道,受福無量。』

摩訶男聽了佛陀的開示,終於放下長久以來不安的心情,滿懷歡喜的禮拜而去。」

星雲大師說明:「隨重、隨習、隨憶是決定人往生的重要因素,如果時時憶持三寶,實踐佛陀的教法,則臨命終時心不顛倒,意不慌亂,自當往生善處。」這一段話說明了往生的三個關鍵是:隨重業、隨習氣、隨憶念。像在《阿含》諸經中也常提及「念佛」,念佛是對釋尊佛陀表示歸敬、禮拜、讚歎、憶念之意,經由念佛的功德,能使平時的貪嗔癡不起,可生於天上,得入涅槃。梵文本《阿彌陀經》中,念佛、念法、念僧的「念佛」,最初原語為buddhamanasikāra,是「作意」(起心)之意,後來演變為buddhānusmṛti,成為「憶念」(意念)之意。另,一般常說的「執持名號」,原語是manasikāra,淨土宗解為「稱名」,與原語意不同了。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別行疏鈔》所述念佛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別行疏鈔》中還有四種念佛:
  1. 稱名念:專心稱念佛名。
  2. 觀像念:觀念塑畫等之佛像。
  3. 觀想念:觀想佛的相好。
  4. 實相念:觀自身及一切法的真實法性相。
平時不論在心裡稱念法身佛(理念上的佛),觀想具體存在的佛相,或佛陀的功德,或是口中稱念佛的名號,都稱之為念佛。心思上浮現佛的功德及佛相,稱為「觀想念佛」,而口稱佛名則稱為「稱名念佛」、「口稱念佛」。南傳佛教徒的念佛偏重思念釋迦牟尼佛,大乘佛教徒認為三世十方有無數佛,因此所念的佛也多,常見的有念阿閦佛(即不動佛)、藥師佛、彌勒佛、大日如來等。一般人通常念佛的對象,是以阿彌陀佛為代表,所以一提及念佛,皆以為念阿彌陀佛,立即浮現佛的萬德功德及其相好。

據《大阿彌陀經》內容說,一心繫念一佛名號,並觀想佛的三十二相好光明,及其於眾中的說法,如此念念相續不斷,則能於定中見佛,也得以往生佛國,稱為「念佛三昧法」。平日以念阿彌陀佛為修行的人,若願往生佛國而至誠持念佛號,則於命終時,即能往生阿彌陀佛國(極樂世界),稱為念佛往生。
 

念佛方式

念佛的方式有很多,以念佛為每日必修之行,稱為日課念佛。日常生活中不論何時何地都在念佛,則稱為長時念佛。平日靜心凝神念佛,稱為定心念佛;以日常的散亂心念佛,稱為散心念佛。稱名多次,稱為多念;只念一聲,稱為一念,一聲一聲稱名念佛即可滅罪,稱為念念滅罪。其他還有攝心念佛、數息念佛、參究念佛、看話念佛、釋迦念佛、觀音念佛、藥師念佛、彌勒念佛等多種念佛法門。

念佛的真義,在由口念佛而進入心念佛,念念不忘,即此「念」是佛,則念念成佛。因此,被奉為淨土宗第九祖的智旭蕅益大師才會說:「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

想一想,平時我們都「念」些什麼呢?其實我們常常被煩惱繫縛住,聖嚴法師開示了改變的方法:「在人間,不管是哪一個時代,都有許多人為或自然的狀況使得我們不快樂,使得環境不安定、不安全,而這一些其實用修行的方法都可以改變。因為大家不修行,內心很痛苦、很煩惱,所以才造成社會和世界的不安寧。如果修行,讓心清淨了,我們的環境也跟著清淨,這就是心淨國土淨。且內心清淨,會覺得世界並沒有那麼可怕、那麼討厭,那就是在人間淨土之中,然後再求生西方淨土就非常容易,也非常可靠。」(以上摘錄《聖嚴法師教淨土法門》)

因此,不要再以為念佛是老人家才會做的事,念佛對我們的身心正向幫助極大,也能讓社會更祥和、安定,且一心念佛的人不會失憶,還會變得更聰明、更有智慧,於念念中保持清明,對於他人的往生、自己的往生都能有一個明確的肯定,更不會恐懼死亡。念佛,是值得我們放在心中去重視和付諸實踐的好事!

分享:

Follow YANGZI

北區服務處(北北基、桃、竹)

台北市北投區中正街17巷9號
02-2893-4868
0931-048-953
Google Map 地圖

中區服務處(苗、中、彰、投)

台中市西區五權西六街22號
04-2373-0007
0932-211-100
Google Map 地圖

南區服務處(嘉、南、高、屏)

高雄市三民區昌裕街107號
0905-333-100
Google Map 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