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大事關懷事件紀錄 (柒) 助念迴向才是最好的告別祝福

2024-03-15
圖:法鼓山寶雲寺/大事關懷/事件紀錄柒/助念迴向才是最好的告別祝福|楊子佛教禮儀公司

父親從發病到往生只有短短四個月的時間。在第一次接受化療時,父親的病情就嚴重走下坡,當時我們三兄弟已有了心理準備。

在去年過年前我們決定簽切結書,幫父親辦理出院手續,回到桃園弟弟家中做居家安寧療護安寧療護。返家將近十天左右父親病危,當時接到電話,立即以視訊指導家人,不要拔掉任何儀器,先幫父親助念八小時圓滿之後再淨身。隨後便開車趕往桃園,協助將父親的遺體接回台中住家,然後幫父親更衣入殮,並且在家中設置靈堂

家裡沒有人學佛,只因我在「楊子禮儀公司」服務,偶爾會跟家人分享工作的內容跟經驗。在佛事期間,禮請法師到家中,為父親念佛誦經做佛事,讓儀式莊嚴,家人也能安定。法師也會提醒我們,布施供養及做功課迴向給父親,家人雖然沒有學佛,卻能夠配合四十九天之內的佛事,這是父親的福報資糧具足,才能使家人有因緣親近佛法。

圖:法鼓山寶雲寺/大事關懷/事件紀錄柒-助念迴向才是最好的告別祝福|楊子佛教禮儀公司

在七七四十九天的佛事中,兄弟也都各自在家中做早晚課、念佛、茹素,將功德迴向給父親;我的大女兒目前小六,在佛法薰習之下,也會主動帶領家人誦經祈福。除此之外,每個七兄弟們以及姑姑們也會聚在一起,在法師的帶領下,為父親念佛誦經做佛事,一起聽法師開示,老菩薩跟家人也因此對佛法有了概念。

我的母親是傳統婦女,但是也尊重小孩的想法,所以在父親尚未往生之前,身為家中長子的我,向母親溝通說明,佛教禮儀不同於一般傳統儀式,在母親接受以佛化奠祭儀式為父親做佛事,弟弟們也就接受放下。我們不燒金、摺蓮花,取而代之的是茹素、念佛迴向給父親。另外傳統作法是在遺體淨身後直接冰存,等到告別式親友瞻仰遺容後才入殮火化。但我們不做冰存,不需要執著父親的色身,因此,在助念圓滿之後,就幫父親更衣入殮,不做瞻仰的步驟,讓父親也能放下色身。

我們也屏除傳統告別式,主要是擔心親友們,過度哀傷不捨,以及舟車勞頓。他們可以在父親往生八小時內,一起幫忙助念;也可以在四十九天期間,到家裡為父親祝福,不需要等到告別式。緬懷致意時,我們是以合掌問訊代替捻香,讓親友感受到佛教儀式的莊嚴。對於傳統儀式中的鋪張浪費,例如:摺蓮花、燒金紙、三牲祭拜,甚至守靈時泡茶聊天,準備茶點招待親友等等,也都捨棄,而是把錢用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面,為亡者做供養布施。
 
在守喪期間,也不耽誤個人的日常生活,只要每個七請喪假一天,利用早上辦理相關事宜,下午跟著法師誦經念佛做佛事。四十九天之後,一般傳統習俗還會有合爐、做百日等等,我跟家人說明,經過中陰身四十九天之後,父親神識已經跟隨流轉,不在這裡,只要以念佛迴向給父親就可以。

圖:法鼓山寶雲寺/大事關懷/事件紀錄柒/圖:法鼓山寶雲寺/大事關懷/事件紀錄柒|楊子佛教禮儀公司

另外,我希望將父親的骨灰植存於法鼓山生命園區,但姑姑希望骨灰能進塔,就像傳統儀式一樣,可以供子孫祭拜。然而,以我自己的祖父母為例,兩位叔叔都沒有回雲林祭拜,只有我回去祭拜祖父母。根據我的觀察,現代人對祖先的祭拜不會超過三代,骨灰進塔是沒有意義的。我以佛法的觀念,和姑姑溝通,姑姑最後也能接受我的說法,原本預計父親往生三天後火化,姑姑雖然答應植存,但是,希望七天後再火化,我也同意,滿姑姑的心願。跟家人的溝通當中,我們也在傳統喪葬與佛化禮儀中取得了平衡。

目前父親的骨灰安放在我的家中,等待6月25日植存,未來也會將祖父母的骨灰移到金山的生命園區。一般傳統習俗不會將骨灰放在家裡,幸好家中是自己跟太太作主,太太原本是護理師,看過生死無常,對此沒有太大意見;也支持我轉換跑道,從事禮儀工作。

我在工作接觸佛法之後,報名參加寶雲寺108年佛學班學習佛法,並且順利在去年底結業。需要感謝裕豐師兄,是他鼓勵我在工作之餘,利用在佛學班兩個小時的課程,學習正確的佛法觀念,在工作上與家屬接觸溝通時,能夠傳遞正知正見的佛法。如今佛學班順利結業,也想要奉獻自己,協助他人,所以目前也擔任了112年佛學班的關懷員。

在服務家屬的過程中,會先以溝通了解,取得在佛敎儀式上的平衡。即使有些家屬無法接受佛教奠儀,我們仍會給予尊重並依照家屬方式,但自己還是會以佛化方式給亡者最好的祝福。

圖:法鼓山寶雲寺/大事關懷/事件紀錄柒/圖:法鼓山寶雲寺/大事關懷/事件紀錄柒|楊子佛教禮儀公司

圖 / 施伊庭 李漢聲
分享人 / 李漢聲
文 / 張慧千
 

本文轉載出處‧法鼓山寶雲寺/首頁/寶雲十年/時時有你大事關懷
https://taichung.ddm.org.tw/xmnews/cont?xsmsid=0N181657735406390649&sid=0O081647339451506714

分享:

Follow YANGZI

北區服務處(北北基、桃、竹)

台北市北投區中正街17巷9號
02-2893-4868
0931-048-953
Google Map 地圖

中區服務處(苗、中、彰、投)

台中市西區五權西六街22號
04-2373-0007
0932-211-100
Google Map 地圖

南區服務處(嘉、南、高、屏)

高雄市三民區昌裕街107號
0905-333-100
Google Map 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