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幽魂非倩女,還惹人愛嗎?

照見五蘊皆空的美人九相圖


楊子佛教禮儀公司 台中服務處/撰文

本文摘要:

  1. 修行九相觀,透過觀想腐屍斷除貪執
  2. 日本佛教藝術經典:檀林皇后九相圖
  3. 透過寫實詩畫,認識死後九相
  4. 藉由九相觀破除我執,早臻無住生心境界
  5. 段落標
  6. 段落標
「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再美的花,總有凋零為泥之日;再美的人,也終有化為白骨之時。|楊子佛教禮儀公司
▲「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再美的花,總有凋零為泥之日;再美的人,也終有化為白骨之時。 圖/楊子佛教禮儀
 
「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經典鬼故事裡的倩女幽魂,固然惹人憐,但若幽魂非倩女,你我還會如此執著貪戀色身外相嗎?

每逢農曆七月,臺灣民俗所謂的「鬼月」,電影片商總會抓緊時機行銷各種怪力亂神靈異嚇人的鬼片,但若問影迷心目中的經典鬼片,三十年前紅極一時的《倩女幽魂》肯定榜上有名!這部改編自古典文學《聊齋誌異》之〈聶小倩〉的故事,想必即使沒看過王祖賢版《倩女幽魂》的年輕世代也都耳熟能詳,因為這個故事早已化為動漫、線上遊戲等各種形式深入民間了——

進京趕考的書生寧采臣,夜宿荒寺時邂逅了美女聶小倩,結果差點被夜叉妖怪勾魂攝魄吸盡精氣……原來小倩是妙齡早逝的善良女鬼,因受到惡勢力夜叉的控制脅迫,不得不助紂為虐,以美色勾引過路男人以供其果腹。當然了,故事的結局總是邪不勝正,劍客燕赤霞仗義相助,挺身打敗夜叉,讓有情人終成眷屬。

且不論原著中的美好結局,有多麼近似童話,撫慰了多少成年兒童的寂寞心靈,在此只想提出一個問題:香消玉殞多年的聶小倩,肉身早已化為白骨,那麼倘若她是以色身實貌現形,寧采臣還會喜歡她嗎?

九相觀是佛教中的「不淨觀」修行方法,以此觀想來破除對色身的執著和貪欲。透過觀想屍體的腐壞過程,人們能夠領悟生命的無常性,從而超越對物質和感官的執著,達到心境的清淨與自在。|楊子佛教禮儀公司
▲九相觀是佛教中的「不淨觀」修行方法,以此觀想來破除對色身的執著和貪欲。透過觀想屍體的腐壞過程,人們能夠領悟生命的無常性,從而超越對物質和感官的執著,達到心境的清淨與自在。 圖/楊子佛教禮儀
 

修行九相觀,透過觀想腐屍斷除貪執

以上的問題,事實上,正是佛教「不淨觀」的修行功課。所謂的「不淨觀」,又稱之為「九相觀」(又名九想),最早源於印度沙門傳統,是一種修行禪定的調心方法。顧名思義,「九相」即是人死後屍體腐壞的九個階段。

對於「九想」的解釋,隋朝的天臺宗四祖智顗禪師特別指出,名為「想」是因為透過觀想「能轉心轉想」、「能轉不淨顛倒想」,以求達到遠離肉慾、自我克制、徹悟真理的目標。當代高僧印順法師亦曾云,「九相觀」是為對治淫欲貪的法門,因為藉由對醜惡屍身的種種不淨觀想,有助於斷除對美色的執著和貪欲。

根據佛教經典,早在《阿含經》中便已出現此一觀法,例如《增壹阿含經》中即提到過八想:「脹想、噉想、散想、血塗想、筋纏束薪想、骨節分離想、骨想、青瘀想」;在《大智度論》中,亦可見關於九相的記載:「脹相、壞相、血塗相、青瘀相、膿爛相、噉相、散相、骨相、燒相」。雖然各經典中的九相/九想,各階段名稱不盡相同,但實則大同小異,特此援引《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中針對「九想」的描述,提供大家作參考:
  1. 脹想:若觀人死屍,胖脹如韋囊盛風,異於本相,是為脹想。
  2. 青瘀想:若觀死屍,皮肉黃赤瘀黑青黤,是為青瘀想。
  3. 壞想:若觀死屍,風吹日曝,轉大裂壞在地,是為壞想。
  4. 血塗漫想:若觀死屍,處處膿血流溢,污穢塗漫,是為血塗漫想。
  5. 膿爛想:若觀死屍,蟲膿流出,皮肉壞爛,滂沱在地,是為膿爛想。
  6. 啖想:若觀死屍,蟲蛆唼食,鳥挑其眼,狐狗咀嚼,虎狼裂是為啖想。
  7. 散想:若觀死屍,禽獸分裂,身形破散,筋斷骨離頭手交橫,是為散想。
  8. 骨想:若觀死屍,皮肉已盡,但見白骨,筋連或分散狼藉,如貝如珂,是為骨想。
  9. 燒想:若觀死屍為火所焚,爆裂煙臭,薪盡形滅,同於灰土,假令不燒,亦歸磨滅,是為燒想。

日本平安時代畫作《檀林皇后九相詩繪卷物》,現收藏於京都桂光山西福寺。|楊子佛教禮儀公司
▲日本平安時代畫作《檀林皇后九相詩繪卷物》,現收藏於京都桂光山西福寺。
 

日本佛教藝術經典:檀林皇后九相圖

有趣的是,九相觀在中國的流傳並不普及,傳入東瀛後卻被發揚光大。日本自平安時代起,以屍身九相為作畫主題的「九相繪卷」即廣為流傳,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檀林皇后九相詩繪卷物》。而除了畫作之外,當時還很盛行解析九相繪卷的九相詩,不過其中大多是仿冒名家的偽作,例如下文中援引的傳說中蘇東坡所作的〈九相詩並序〉。

《檀林皇后九相詩繪卷物》的畫中人,是平安時代出了名的絕色美人橘嘉智子(檀林皇后為其諡號),據說在她尚未及笄之時,法華寺尼禪雲為她看相,即預言她將會成為帝王之后、天子之母。後來,天生麗質豔冠群芳的嘉智子,果然成為了日本第五十二代嵯峨天皇的皇后。尤為難得的是,後宮在她的主事下和睦無爭,群臣莫不稱頌,天皇更是對她敬愛有加。

檀林皇后是虔誠的佛教徒,不但曾與身為右大臣的弟弟合力推動設置學舍,推廣佛教經典教育;更令人感佩的是,享壽六十五歲的檀林皇后,死前特別留下遺言,吩咐後人不得將她的遺體安葬於皇陵,而是直接棄屍荒野,讓人們得以親眼見證生前花容月貌宛如天人般的檀林皇后(當時已升格為太皇太后),死後肉身依然躲不過崩壞腐敗的醜惡過程,最終同樣淪為黃土一抔,盼能藉此幫助世人領悟諸行無常的道理。

當時更有畫家透過實地觀察,以畫筆忠實記錄下了這位美人皇后的屍身九相以傳後世,此即現今收藏於京都桂光山西福寺的《檀林皇后九相詩繪卷物》。

 

透過寫實詩畫,認識死後九相

在《檀林皇后九相詩繪卷物》中,將色身敗壞分為「新死相、肪脹相、血塗相、肪亂相、噉食相、青瘀相、白骨連相、骨散相、古墳相」等九個階段,以下即引用前述的蘇東坡偽詩來為大家逐一介紹檀林皇后的九相:

一、新死相:皇后剛死時,宛如陷入沉睡,但生前豔容早已因病而憔悴。昔日的恩愛歲月彷彿還在眼前,一縷芳魂卻已不知所蹤。死亡的降臨無人可預料,有人走過燦爛春夏,如秋葉般依循著時序落葉歸根;也有人彷彿才在枝頭綻放的春花,轉眼即凋零落地。

平生顔色病中衰,芳體如眠新死姿。恩愛昔朋留猶有,飛揚夕魂去何之。 顔花忽盡春三月,命葉易零秋一時。老少元來無定境,後前難遁速與遲。|楊子佛教禮儀公司
平生顔色病中衰,芳體如眠新死姿。恩愛昔朋留猶有,飛揚夕魂去何之。
顔花忽盡春三月,命葉易零秋一時。老少元來無定境,後前難遁速與遲。


二、肪脹相:死後七日,肉身變色,不復豔麗容光,臟器開始腐壞發脹,昔日的一頭秀髮,如今亂纏於野草間。正走在幽冥路上的亡者,已踏上了孤獨的旅程。

肪脹新死名難言,既經七日漸纔存。紅顔暗變失花麗,玄鬢先衰纏草根。 六腑爛壞餘棺槨,四肢洪直臥郊原。郊原寂寞無隨者,獨趣冥途中有魂。|楊子佛教禮儀公司
肪脹新死名難言,既經七日漸纔存。紅顔暗變失花麗,玄鬢先衰纏草根。
六腑爛壞餘棺槨,四肢洪直臥郊原。郊原寂寞無隨者,獨趣冥途中有魂。


三、血塗相:亡者外貌的劇烈變化,令人難以想像。此時表皮崩解脫落,筋肉潰爛,膿血流出,色身的不淨開始顯現。縱是生前最摯愛的至親,此時也無法繼續相伴身旁,荒原上只剩蕭蕭冷風呼嘯而過。

骨碎筋壞在北郡,色相變異難思量。腐皮悉解青黛貌,膿血忽流爛壞腸。 世上無常追日現,身中不淨此時顯。從斯親友棄空去,蕭颯冷風似問喪。|楊子佛教禮儀公司
骨碎筋壞在北郡,色相變異難思量。腐皮悉解青黛貌,膿血忽流爛壞腸。
世上無常追日現,身中不淨此時顯。從斯親友棄空去,蕭颯冷風似問喪。


四、肪亂相:腐肉上蛆蠅群聚,令人作嘔的屍臭遠播,數里之外猶可聞。可悲的是,只見亂葬崗上新舊骨骸雜陳,埋沒於荒煙漫草間,再無人知其生前名姓。

縱傾海水難為洗,肪亂相時豈得清。白蠕身中青蠢蠢,青蠅肉上幾營營。 風傳臭氣二三里,月映裸屍四五更。悲哉墓邊新舊骨,年年相積不知名。|楊子佛教禮儀公司
縱傾海水難為洗,肪亂相時豈得清。白蠕身中青蠢蠢,青蠅肉上幾營營。
風傳臭氣二三里,月映裸屍四五更。悲哉墓邊新舊骨,年年相積不知名。


五、啖食相:野地裡的飛禽走獸爭相競食腐肉,彷彿今朝才見屍身腐脹,夜裡即聞野獸大快朵頤。生前榮華富貴宛如大夢一場,夢醒一切成空。

外野人稀何物有,爭屍猛獸不能禁。朝看肪脹爛壞貌,夕聽虎狼啖食音。 飢犬吠癥喪斂地,貪烏群集棄捐林。今生榮望夢中夢,對是豈無慚愧心。|楊子佛教禮儀公司
外野人稀何物有,爭屍猛獸不能禁。朝看肪脹爛壞貌,夕聽虎狼啖食音。
飢犬吠癥喪斂地,貪烏群集棄捐林。今生榮望夢中夢,對是豈無慚愧心。


六、青瘀相:血肉已被鳥獸蟲蟻食盡,只剩部分青筋攀附,白骨逐漸顯露,陽光已可隱隱穿透頭顱,此時屍首也漸漸與周邊野地融為一體了。

可憐累累古墳邊,顏色遂消筋節連。餘肉半青春草上,殘皮空瘀晚風前。 秋霖洗處骨漸露,朝旦照時首欲穿。此質任他為野物,傷哉多劫溺黃泉。|楊子佛教禮儀公司
可憐累累古墳邊,顏色遂消筋節連。餘肉半青春草上,殘皮空瘀晚風前。
秋霖洗處骨漸露,朝旦照時首欲穿。此質任他為野物,傷哉多劫溺黃泉。


七、白骨連相:皮脂血肉均已消失,昔日見寵於帝王的一代紅顏,如今僅存荒郊野外的一副白骨。還有誰會記得她呢?大概只有荒原上的明月依舊溫柔照拂,僅有夜雨願意終宵守候著孤寂屍骨。

一基未建爛壞盡,五體相連殘此身。飲器空壞留在枕,弊衣纔掛化為塵。 昔斯朝帝紅顏士,今則郊原白骨人。雲雨朦朧原上月,終宵啼哭守屍神。|楊子佛教禮儀公司
一基未建爛壞盡,五體相連殘此身。飲器空壞留在枕,弊衣纔掛化為塵。
昔斯朝帝紅顏士,今則郊原白骨人。雲雨朦朧原上月,終宵啼哭守屍神。


八、骨散相:歷經風吹雨打,野草在屍骨間恣意蔓生,原具人形的白骨,至此終於分解四散。歲月年復一年流逝,骨骸也隨之日漸腐朽,終將化為草野荒土,再無人知曉這片荒地上曾有一代佳人長眠於斯。

蕭疏蔓草遂纏骨,散彼捨斯求得難。爪髮分離盈野外,頭顱腐敗在叢端。 西陵雨夕年年朽,東岱嵐時處處殘。忽化龍門原上土,枯榮不識昔誰棺。|楊子佛教禮儀公司
蕭疏蔓草遂纏骨,散彼捨斯求得難。爪髮分離盈野外,頭顱腐敗在叢端。
西陵雨夕年年朽,東岱嵐時處處殘。忽化龍門原上土,枯榮不識昔誰棺。


九、古墳相:隨著時光荏苒,屍骨早已灰飛煙滅,一切歸於塵土。縱有墓碑,碑上刻字也早已被風雨消蝕一空。事實上,亡者的色受想行識早已成空,只有無法勘破我執的愚昧魂魄,才會癡守著遺骸早已零落成泥的墳塚,生者又何必執著不捨祭墳淚流?

五蘊自本可皆空,緣底平生愛此生。守塚幽魂飛夜月,失屍愚魄嘯秋風。 名留無貌松岳下,骨化為灰草澤中。石上碑文消不見,故人塚際淚先紅。|楊子佛教禮儀公司
五蘊自本可皆空,緣底平生愛此生。守塚幽魂飛夜月,失屍愚魄嘯秋風。
名留無貌松岳下,骨化為灰草澤中。石上碑文消不見,故人塚際淚先紅。

 

藉由九相觀破除我執,早臻無住生心境界

佛教說人生有八苦,除了生、老、病、死的苦,還有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歸納而言,前七苦無非奠基於「五陰」(亦即五蘊)之上,可不是嗎?若非執著於自己的色身與感官、感受與情緒、思想與意念、言行與舉止、意識與覺知,又怎會起煩惱、生痛苦?

再進一步來說,五蘊的色、受、想、行、識,又以「色蘊」為首。因此,倘能勘破對色身的執著與貪戀,即可如《心經》開宗明義所言,「照見五蘊皆空」,自然能了脫生死苦,「度一切苦厄」。

法鼓山聖嚴法師曾云,如能對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接觸外境時所生的六塵(色聲香味觸法)反應,無所執著,一如雁過寒潭,雁去潭不留影,便能如同《金剛經》所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生出清淨自在的智慧心。

本文中為大家引薦的檀林皇后九相圖,雖然視覺上震撼人心,甚至令人不忍卒睹,但是卻能幫助人們認清五蘊皆空,放下無謂的執著。不得不說,這位悲智雙全的東瀛賢后,實在是功德無量!謹以此文祝願十方佛子都能早日斷除我執,共臻「無住生心」境界。

延伸閱讀:

分享:

Follow YANGZI

北區服務處(北北基、桃、竹)

台北市北投區中正街17巷9號
02-2893-4868
0931-048-953
Google Map 地圖

中區服務處(苗、中、彰、投)

台中市西區五權西六街22號
04-2373-0007
0932-211-100
Google Map 地圖

南區服務處(嘉、南、高、屏)

高雄市三民區昌裕街107號
0932-211-100
Google Map 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