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農民曆擇日、看風水有用嗎|聚焦民俗說法,如何分辨迷信?

台灣傳統殯葬民俗現象

避沖煞、看日子、擇寶地是必要的?


楊子佛教禮儀公司/撰文

本文摘要:

  1. 前言
  2. 農民曆的宜忌之說
  3. 天文地理吉凶之說
  4. 五行生肖生剋之說
  5. 佛教改造命運之說
  6. 結語

前言

佛教有一本《六祖大師法寶壇經》,通稱《壇經》,記錄禪宗六祖惠能大師(638-713)得法、開悟及一生說法內容,其文字簡潔、通俗白話,義理卻深奧精微,因此被奉為經典,啟發許多人內心智慧與對「見性成佛」的認識。

佛教禮儀最優品牌‧殯葬評鑑優等業者|楊子佛教禮儀公司
▲《金剛經》釋迦牟尼佛在祗樹給孤獨園宣說之經典,全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指出一切事物本具空性,萬法皆空。圖:法鼓山農禪寺獨特建築景觀,廊道壁面上鏤空之金剛經文牆。 攝/楊子佛教禮儀公司

惠能大師據傳沒有受過正統教育,目不識字,因為聽到有人讀誦《金剛經》,決心離家去拜見五祖弘忍大師。後來弘忍大師為他講解《金剛經》,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一句,惠能大師言下大悟,說:「何其自性本自清淨,何其自性本不生滅,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無動搖,何其自性能生萬法」。

「自性」是什麼?自性是佛性,是人人心中本有的光明智慧,是我們的本來面目。惠能大師悟到一切萬法不離自性,但是我們多數人不知道自己擁有這麼可貴的寶藏,如果我們能肯定本有的清淨自性,明白「法無善惡,善惡是法」的道理,即能明辨邪正,不再執著迷信。

許多環繞在我們生活中的風俗習慣與傳統文化,除了反映人們生活和心理需求,也是人類心智成長的見證,但隨著時間推移,其原始涵義漸漸不為人知,迷信之說反而風行流傳,如果不對這些主題一一認識,屢遭以訛傳訛,誤認傳播,只有離先人的智慧愈來愈遠,更會和現代生活格格不入。因此本文介紹這些民俗原貌,提供讀者判斷分辨,盼不被雙目所障,以俾達到「心無罣礙、無有恐怖」之目的。

佛教禮儀最優品牌‧殯葬評鑑優等業者|楊子佛教禮儀公司
▲古人依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將一年365天劃分二十四節氣,作為農耕播種收成的依據。 二十四節氣為: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 雨水、穀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驚蟄、清明、小滿、芒種。

 

一.農民曆的宜忌之說

很多人生活中都有一本「農民曆」,此傳說是軒轅黃帝創制,因此又稱為黃曆,但西方學者大衛‧鄧肯David Duncan認為陰曆創制於堯帝。

農民曆是遠古時代農業曆書,經過代代的人添加撰寫,形成如今在各地略微不同的內容,從記載年月日時的陽曆陰曆、日蝕月蝕預報、時令節氣、農事順序、神明誕辰,到當季蔬果、食物相剋、十二生肖月份運勢、八字解析、姓名筆劃、算出生的斤兩重,有的還有星座性格、面相手相、年菜食譜、郵資運費、郵遞區號、重要行政機關行號電話、國道交通資訊、簡易急救法、勵志座右銘等等,包羅萬象,是一本集天文、自然預測、生活作息及民間信仰、生命祈願的萬用經驗參考書。此外,根據聯合報報導,它是全臺經年最熱印暢銷書,即使科技時代來臨轉成在手機、平板電腦上,仍然是人們依時序、節慶過生活的重要參考。

古人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將一年365天劃分二十四節氣,提示為農耕播種收成的依據,人們也依此規律作息,令身體健康。
二十四節氣依其喻意可分為四種:
  1. 表徵四季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2. 表徵冷暖程度的有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
  3. 表徵雨水量多寡的有雨水、穀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
  4. 與農事相關的有驚蟄、清明、小滿、芒種。
在農民曆中的宜忌說法,據查自秦漢就已經存在,唐代後才普遍出現行事吉凶等內容。時至今日,不論婚喪喜慶、選舉登記、建築動工、喬遷入厝、剪髮探病……,凡需要處理人生大事的時候,很多人仍會參考農民曆擇日看時。

該不該擇日看時?雖然是見仁見智,但先人在創造農民曆的時候,將具體的智慧解釋到生活層面予以活用,傳遞生活倫理、道德能力,迷信它是使其生活智慧空洞化。好比查看生肖流年、姓名筆畫,動機無不希望一手掌握自己的命運,達到趨吉避凶,但吉凶難道是固定的不會轉變嗎?說到底,我們的言行、作為是由自己負責,一切在我。

佛教不是宿命論,星雲大師開示:「佛教不但反對對時辰、地理的執著,而且主張不要迷信,要從神權控制中跳脫出來。」一切唯心所造,能幫我們逢凶化吉的是自己能明因識果,「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發自真心的慈悲、感恩、懺悔,才能保我們平安。

禪宗典籍《碧巖錄》裡有一則公案,紀錄千年前北宋五祖法演禪師,有一晚於歸途中和佛果圜悟、佛鑑慧懃、佛眼清遠三個學僧對話,當時來一陣風吹熄了燈火,法演禪師要每個人立刻說出一句,佛鑑慧懃說:「彩鳳舞丹霄」,佛眼清遠說:「鐵蛇橫古路」,佛果圜悟禪師卻說:「看腳下」。這句「看腳下」多親切,因為人人都可以做到。

《六祖壇經》記載,弘忍大師說:「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終日只求福田,不求出離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人們所求的福報,是不能究竟離苦得樂,所以古德勸勉世人不要只修福,而是要看重自性,看重自己當下這一念,不要讓它迷失,有清楚明白的智慧,自然能出離生死。

民俗記載的宜忌指引是一種預警參考,農民曆中很多內容,喻意是勸人向善、謹言慎行,我們應該用平常心來看待它,若是完全一昧依賴或被牽制,不知道要考慮自己與周遭環境的變數,只盲目跟從,就是一種迷信了。

佛教禮儀最優品牌‧殯葬評鑑優等業者|楊子佛教禮儀公司
▲從佛家的立場說,人的禍福吉凶,是由於過去世的善惡業因而感得今生的果報,這是先天的;先人創造農民曆,將具體的智慧解釋到生活層面予以活用。黃曆對照、宜忌之說、婚喪喜慶擇日看時與否則見仁見智,應以平常心看待,若一昧依賴或被牽制,不知考慮自身與周遭環境變數,只盲目跟從便是迷信。

 

二.天文地理吉凶之說

古人結合天空中日月星辰及風、雲、雨、雪等一切自然現象還有山川形勢脈絡,觀察月相週期和太陽週期,排出一年的月數及四季的變化,定名二十八星宿、天干地支、陰陽五行、九星方位等,成為獨特的天文地理智慧,同時也對應出宇宙萬物的生命變化與生生不息的過程。

時辰為何有吉凶之說?先人把黃道附近一周天的十二等分由東向西配以子、丑、寅、卯等十二支,假定歲星,分別予以命名,再配以十二神分別值日,即:子日青龍,丑日明堂,寅日天刑,卯日朱雀,辰日金匱,巳日天德,午日白虎,未日玉堂,申日天牢,酉日玄武,戌日司命,亥日勾陳。而此十二神分掌吉凶,當青龍(子)、明堂(丑)、金匱(辰)、天德(巳)、玉堂(未)、司命(戌)值日時,諸事皆宜,不避凶忌,此稱為「黃道吉日」,又稱作「黃道日」。

「太歲」,一指古代天文學上所假定的歲星,一指太歲之神。當歲星(即木星)的繞日運行由西向東,和十二辰的方向相反時,為避免不便,古代天文學家便設想出一個與真歲星運行方向相反、且公轉週期恰為十二年的「太歲」星。

《史記‧天官書》記載,古人將星空分為三垣二十八宿,眾所皆知的十二星座最初是用於計量時間,近百年來受西方文明的影響,才失去原來的表徵。

除了星象的變化,《史記卷二七‧天官書》:「夫天運,三十歲一小變。」古人還認為天體的運行會牽動人體宇宙磁場,由此形成人的天命氣運也有高低起伏的不確定變化。

太歲之神被奉為百神之主,尊貴不可犯,其所在方位,不宜興造、移徙、嫁娶,犯者必凶。漢代王充《論衡‧難歲》就記載:「假令太歲在甲子,天下之人皆不得南北徙,起宅嫁娶亦皆避之。」

《易經‧繫辭上》說:「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古人從天地的仰觀俯察中,教人藉八卦而觀萬象,為的是了解宇宙人生一切事理的本然,如同劉向《說苑‧辨物》所說:「夫天文地理人情之效存於心,則聖智之府。」有通達天、地、人的心境,自然明白萬物何者為因、為緣、為果,就不會只看重眼前後果的必然而忽略前因,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聖嚴法師在《學佛群疑》中開示:「星相,就是天體的運行和我們所處地球位置的關係,彼此間有其一定的軌道,而產生了氣候季節的變化、地理位置的配置和人物居住的環境。若配合了出生的時日年分,予以相加、相乘和相除,便成了生辰八字的命理原則。比如馬年生於冬天的北方,命不會好,因為馬在冬天的北方,沒有草吃;如果兔年生於春天的南方,在近山靠水之處,則命運一定會好。可是從佛家的立場說,人的禍福吉凶,是由於過去世的善惡業因而感得今生的果報,這是先天的;如果加上後天的努力或懈怠,就會改變或影響這生的命運,這是後天的因素加上先天的條件,而構成所謂命運的好壞。」

「人的命理不能轉,相理隨時變、隨心變,因此相無定相,命無定命,當然是可信可不信。至於風水、地理,是依據天體的方位和地理的形貌而決定它對於人的影響力好壞利弊,這是屬於自然,也是屬於常識的。順乎自然即可以得天時之正、獲山川之利;背乎自然,則相反。」

有人請問星雲大師,佛教贊成看風水、選日子嗎?

星雲大師開示:「看風水、地理,算時辰,容易讓神權控制自己的意志,左右自己的命運前途。佛教認為世間上任何一件事都有它的理,所謂天有天理,地有地理,人有人理,物有物理,情有情理,心有心理,地理風水當然也有它的道理存在,但不是真理。」

「從佛教的業力、因果等真理來說,人的吉凶禍福,都是由於過去世的善惡業因而感得今生的果報,並不是受到風水地理所左右的結果。例如在同一條路、同一個方向的房子,有人富貴,也有人貧賤,可見這並不是方向的關係,而是因為經營方法的不同;又如將窗戶打開,就有風和陽光進來,這也合乎風水,並非只有方向、位置才叫風水。所以,佛教徒一生應當奉行『日日是好日,處處是好地』的至理名言,只要大家適合、方便,就是最好的吉日良辰;只要自覺心安,便是最佳的地理風水。佛教徒應該相信『一切福田都離不開心地』。」

佛教禮儀最優品牌‧殯葬評鑑優等業者|楊子佛教禮儀公司
▲羅盤(又稱羅經、羅庚、羅經盤),是風水師從事地理風水堪輿測量之必備工具。在台灣傳統殯葬文化中,時而可見地理師於傳統土葬儀式、選購納骨塔位或骨灰晉塔儀式中,進行風水方位擇定工作。

 

三.五行生肖生剋之說

古人觀察月亮的變化與日光向背是化生萬物的兩種元素:陰氣、陽氣,故《易經‧繫辭上》曰:「陰陽不測之謂神」。「陰陽」還引申到氣候的寒暖、人體的構造、疾病的發源、天地萬物的形成、宇宙運行的規律等等,後來成為根據四時、節氣、方位、星象來講人事吉凶的數術。

古人認為萬物中具有水、火、木、金、土等五種元素,稱為「五行」。《禮記‧禮運》云:「播五行於四時」,運行於天地間,有相生、相剋兩義,使宇宙萬物變化成各種現象;此與佛教的地、水、火、風四大種為能造之說有相通之處。《孔子家語卷六‧五帝》也說:「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時化育,以成萬物。」

戰國末年鄒衍,將「陰陽」和「五行」融合後,受到影響的有:政治上,君主行事引以為法則,不敢逆天行事;民間以人的八字配合五行生剋,用以推算命運、推測禍福,預卜吉凶;醫學家以此為基礎,衍生出各種理論。

西方很多國家將一個人的出生月份以星座對應,再延伸解說性格和命運,東亞有些民族則根據出生年份代表的動物,去定義一個人的生肖。

古人以十二種動物配十二地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犬、亥豬。根據史學,最早將人所生之年使用生肖所屬的動物,是從南北朝時期的北周開始,《周書‧列傳第三》中,記載了宇文護的母親寫給宇文護一封信,信中說:「昔在武川鎮生汝兄弟,大者屬鼠,次者屬兔,汝身屬蛇。」

佛教《大方等大集經卷二十三‧淨目品》中也有「十二時獸」之說,每十二日會交替司時辰,常於閻浮提世界(即此世間)遊行教化,有:鼠、牛、獅(虎)、兔、龍、蛇、馬、羊、猿、雞、犬、豬。佛經中記載,這些是菩薩為化度眾生所變現。

星雲大師講演「佛教對民俗病態的療法」時說到:「十二生肖相剋的忌諱,比方『白馬怕青牛,鼠羊一旦休』,屬馬的人不可以嫁給屬牛的,屬羊的和屬鼠的在一起會兩敗俱傷。『蛇虎如刀錯,兔龍淚交流』,屬蛇的和屬虎的在一起,就如同刀刃交割一般;屬兔的和屬龍的在一起,只有相看流淚,哀老一生。『金雞怕玉犬,豬猴不到頭』,屬雞的不可以嫁給屬狗的,屬豬的和屬猴的在一起,就沒有善終。一個人先天屬什麼生肖,對他後天的發展應該沒什麼影響。有的人屬蛇,不一定像毒蛇那麼可怕;屬老鼠的不見得就鼠頭鼠腦,相貌可能反而堂堂巍巍、尊貴大方。生肖對一個人的人格、品德沒有任何影響,為什麼我們要迷信於生肖相剋呢?」

「有人要討老婆,問對方屬什麼?屬虎?女方屬虎,是母老虎;女方屬羊,男方屬虎,羊入虎口,不能嫁,這一來,大好姻緣就拆散了。一對戀人傾心相愛了多年,就因為這原因而雙雙投井自殺,這是什麼道理?婚姻看生辰八字、生肖,這種病態不應該左右我們的人生,也不可能支配我們的禍福。在佛法裡,這就是迷信。」

佛教禮儀最優品牌‧殯葬評鑑優等業者|楊子佛教禮儀公司
▲古人認為萬物中具有水、火、木、金、土等五種元素,稱為「五行」。又以十二生肖配十二地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犬、亥豬。 圖:楊子佛教禮儀公司使用之通書。

 

四.佛教改造命運之說

佛教說,命運不是看出生時辰地理,也不是看生肖星座,影響命運的因素雖然很多,離不開「因緣果報」的原則。

「因果」是由我們自己主宰,也是世界一切關係的基本理論,如〈三世因果偈〉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就是指眾生的行為能引生異時的因果,善的業因必有善的果報,惡的業因必有惡的果報,稱為善因善果、惡因惡果;由善惡二業所招感的果報,屬非善非惡的「無記性」。所謂善、惡,是指必定招感果報的因法,這種因果之理,稱為因果報應。《地藏菩薩本願經》:「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一動念,即使話還沒說出口、動作還沒做出來,當下就已顯現福業或惡業的因果業力了。

哪些因素會影響命運呢?星雲大師在《佛光教科書》中開示:「
  1. 好習慣是一種助緣,去除根深蒂固的習氣,可以幫助我們化險為夷。
  2. 凡事要理性判斷,只要合乎因果正理,沒有什麼可忌諱,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
  3. 以智化情,以慈作情,不要因為一念情執喪失理智,由愛生恨。要昇華情愛為慈悲,就能不自苦也不惱人。
  4. 認清權欲的支配來自我執、我慢作祟,眾生平等,真正的貧富貴賤在於道德的有無,相信命運的開創掌握在自己的當下一念。
  5. 凡事皆「業力」所成;業力是我們身口意的各種行為對自、他、未來產生的影響力,因此改造命運要從心念的淨化開始,平時廣結善緣、懺悔業障,必能化解宿世惡緣,開創美好的前途。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裡惠能大師說:「心好命又好,富貴直到老;命好心不好,福變為禍兆;心好命不好,禍轉為福報;心命俱不好,遭殃且貧夭。心可挽乎命,最要存仁道;命實造於心,吉凶惟人召;信命不修心,陰陽恐虛矯;修心一聽命,天地自相保。」

印光大師經常在給友人的書信中,書寫上述這首〈心命歌〉,並在詩旁註文:「此詩於心命二義,發揮周到。果能依之行,則命自我作,福自我求,造化之權不歸於天地鬼神矣!」

 

結語

報載有科學家用了三年時間,對近七百名百歲長者追蹤研究,發現他們都很少生病,其健康長壽祕訣是:擁有一個好心態。

人生總會經歷很多事情,如果總是受到外境左右,心就會失去自主性,元代醫學家羅天益說:「心亂則百病生,心靜則萬病息。」內心平靜,身心和悅,自然百病不侵。晉代葛洪也提出「無憂者壽」的格言,說「常其寬泰自居,恬惔自守,則身安靜,災害不干。」可知從古至今的趨吉避凶、長壽之道,離不開保持心靈的清淨、淡定,以及擁有一個「知足常樂」的心。

願我們「心常寂靜,知足少事」!
願我們的心常生感恩、慈悲一切!
願我們的心具足正確取捨的智慧。

延伸閱讀:〈我會被沖煞嗎? 聽了就害怕‧傳統喪禮中令人恐懼的沖煞意思

分享:

Follow YANGZI

北區服務處(北北基、桃、竹)

台北市北投區中正街17巷9號
02-2893-4868
0931-048-953
Google Map 地圖

中區服務處(苗、中、彰、投)

台中市西區五權西六街22號
04-2373-0007
0932-211-100
Google Map 地圖

南區服務處(嘉、南、高、屏)

高雄市三民區昌裕街107號
0905-333-100
Google Map 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