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喪禮穿著學問大(一)|喪服分哪些等級?如何分辨身分?孝期有多長?

傳統分「五服」,全套喪服即「披麻帶孝」,以示與往生者血緣親疏關係,滿三年才能「脫孝」


楊子佛教禮儀公司 台北服務處/ 撰文

本文摘要:

  1. 喪服也是祭祀衣,象徵悲痛哀悼
  2. 喪服穿著對照表
  3. 傳統喪服分五服,表示五等喪期
家屬在服喪期,也多穿著白色、黑色衣褲表示喪服,並在衣袖上端或髮際(男左女右)佩帶服喪孝布標誌,即「帶孝」。|楊子佛教禮儀公司
▲家屬在服喪期,多穿著白色、黑色衣褲表示喪服,並在衣袖上端或髮際佩帶服喪孝布標誌,即「帶孝」。 圖/楊子佛教禮儀
   

喪服也是祭祀衣,象徵悲痛哀悼

居喪期間穿著的服裝,稱為「喪服」,喪家的人在服喪期間的穿著,會依照與往生者關係改穿不同質料的喪服。除此之外,另有「孝章」或「孝誌」佩帶於手臂或髮際,稱為「帶孝」,表示家有喪事。

喪服最廣為人知的就是披麻戴孝,它也是每一個朝代的地方父母官,在大旱時會穿的祭祀衣,表現自己看見人民在大旱時受苦甚至死去,有如喪失親人般悲痛。例如民國52年臺中遇到乾旱無雨,地方官員包括台中縣長及大甲、大安、外埔、后里四鄉鎮縣議員、鄉鎮民代表、鄉鎮農會理事長、總幹事等人,無不披麻帶孝,列隊跟著大甲媽祖、神農大帝的神轎,步行到水尾河床,敬設香案共同誠心祈雨,約過一個小時,天降甘霖解除了旱災。

國外如全球猶太人在每年為期一個月的逾越節期間,也會穿上喪服甚至斷食,親身感受祖先遭遇過的苦難,以示紀念終身不忘。

由此可知「喪服」與平常衣著不同之處,具有表達對失去至親的純孝之心、悼念,及與亡者關係的定位等多重含義。
 

喪服穿著對照表

孝服樣式 穿著對象
麻布 兒子、兒媳、女兒、長孫、長孫媳
苧麻布 出嫁的女兒、孫子、孫女、外甥、外甥女、姪子、姪女
淺黃布 曾孫及其同輩
黃布 玄孫
紅布 直系玄孫
白布 同輩、外親、女婿

戴孝期間,會藉「孝誌」以時時不忘哀思。依據喪服的顏色為區別親疏關係的深淺標識別於手臂上。圖:現今民間殯葬業者常見使用的孝誌樣式。|楊子佛教禮儀公司
▲戴孝期間,會藉「孝誌」以時時不忘哀思。依據喪服的顏色為區別親疏關係的深淺標識別於手臂上。圖:現今民間殯葬業者常見使用之孝誌樣式。 攝/楊子佛教禮儀
 

傳統喪服分五服,五等喪期有多久?

喪服慣稱「孝服」,源於古代一種儀制,歷史記載周朝或先秦時期就已經有居喪制度與喪服的規定。

古人在居喪期間不著平常穿的衣飾與首飾,其穿著的素服分為「孝常服」,以及各種祭祀場合穿著的「孝祭服」兩類。禮制所制定的「五服」式樣,則是根據親屬與往生者的血緣親疏關係,來區別穿戴的喪服及服喪期的長短,後來漸漸演變成具有約束效果的一種象徵。

《魏書》卷八七記載:「(石)文德祖父苗以家財殯葬,持服三年」,這是指父母、至親過世時,為人子女為報答哺乳三年的生育鞠養恩情,會在墓旁築茅屋守靈三年,以示對他們的敬愛與哀思。在此居喪期間所穿的衣服,就稱為喪服,分為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五種。

麻布做的孝衫:只限亡者的兒子、兒媳、女兒、長孫才有資格披戴穿用,長孫還得在下面穿「苧」,外面再穿「麻」。亡者出嫁的女兒,則穿用苧麻布做的孝衫,頭戴稱為「篢頭」的苧麻布孝帽。|楊子佛教禮儀公司
▲麻布做的孝衫:只限亡者的兒子、兒媳、女兒、長孫才有資格披戴穿用,長孫還得在下面穿「苧」,外面再穿「麻」。亡者出嫁的女兒,則穿用苧麻布做的孝衫,頭戴稱為「篢頭」的苧麻布孝帽。 圖/楊子佛教禮儀

與亡者的關係愈親近,喪服的質地愈差,守喪的時間也愈長。楊子依序說明如下:
 
  1. 斬衰(讀音ㄓㄢˇ ㄘㄨㄟ):是五服中最重的孝服,冠及要絰(繫在腰間的麻帶)皆用至粗麻布縫製,且不縫下擺;「斬」的意思就是不縫邊。古代凡是臣為君王、兒女為父母、媳婦為公婆、嫡長孫為祖父母、妻為夫,皆須穿「斬衰」服喪,時間長達三年。

    古代喪服的上衣稱為「衰」(讀音ㄘㄨㄟ),下衣稱為「裳」。《禮記‧喪服四制》說:「父母之喪,衰冠,繩纓,菅屨。」父母親過世,要用麻葛布做帽與帶子,戴在頭上稱為「首絰」,束在腰間稱為「要絰」。《儀禮‧喪服》中描述:「喪服,斬衰裳,苴絰(讀音ㄐㄩ ㄉㄧㄝˊ),杖,絞帶。」

    依據陳瑞隆、魏英滿編著的《慎終追遠──臺灣喪葬禮俗源由》一書記載,「孝杖又稱哭杖、哀杖,穿披斬衰裳時,會發給諸孝男及長孫一支孝杖,凡穿著喪服時就須執持,到除服時才燒化。若父喪用的是竹杖,以有節的竹枝製成,長約尺餘,頂頭用麻布結一圓球,表示父愛有節。母喪則是用桐杖,即用桐枝,『桐』與『同』同音,表同心,也表示母愛深遠無限,故用桐杖。也有人以苦苓杖代替桐枝,後因喪家不解其意,不論父喪母喪皆以竹杖用之,惟母喪,宜取用無節竹枝。」

    《禮記‧喪服小記》中則指出:「斬衰,括髮以麻(以麻繩束髮於背後)。為母,括髮以麻,免而以布。」由此可以明白古人連喪期中的髮型要如何處理,都有明文規定。

    全套的喪服有:斬衰裳、苴絰、杖、絞帶、冠繩纓、菅屨,簡言之,就是所謂的「披麻帶孝」。冠繩纓,即現代的孝帽;鞋履,指用菅草編製成的菅屨(即草鞋)。

    「帶孝」是古代喪禮制度中直系血親服喪的象徵,若男歿,戴左臂;女歿,戴右臂。依據孝期時間而逐漸變換孝誌顏色,俗稱作「換孝」;滿三年變紅就不再換孝,稱作「脫孝」。此禮儀一方面區別喪事時間,一方面也象徵喪家逐漸減輕哀思。

    旁系血親通常不帶孝,譬如兄弟姊妹有「同輩無孝」的觀念,彼此間不用帶孝;女婿,則有服無孝。
     
  2. 齊衰(讀音ㄘ ㄘㄨㄟ):此喪服僅次於最重的斬衰,是用稍粗的麻布縫製,有摺邊縫製下擺,故稱為「齊衰」。頭冠用布纓,鞋履則用疏草或麻製成,杖用桐木,杖期則用,不杖期則不用。

    依照《儀禮‧喪服》中記載,齊衰的喪期分別為杖期、不杖期,都同為一年,及五月、三月,一共四種。

    古代父母已亡的妻喪、嫡子、為庶母,皆服一年喪期,並持喪杖(稱為「杖期」);但有父母健在的人,可免持杖(稱為「不杖期」)。

    另外,齊衰五月、齊衰三月,是因為高曾祖父母,或與繼父的尊親異於常親,所以服喪期可以縮短。
     
  3. 大功:此喪服用粗熟麻布做成,較齊衰稍細,較小功為粗;「功」的意思指製布過程,大功即為功夫粗大者。不用哭杖,冠絰屨,皆同於齊衰,於堂兄弟、孫兒、出嫁姑母、姊妹、侄女、媳婦、侄媳之喪時穿服,為期九個月。
     
  4. 小功:次於大功,用稍粗熟麻布縫成的喪服,其質地比大功較細。不用哭杖,為伯叔、祖父母、堂伯叔父母、從兄弟、堂姪、姪孫、孫媳、未出嫁之姑祖母等喪時所穿,為期五個月。
     
  5. 緦麻:五服中最輕的孝服。緦麻服指的是用細熟麻布製成的喪服。不用哭杖,為曾伯叔祖父母、族兄弟、從姪、堂姪孫、父之姑、姨表兄弟姊妹等喪時所穿,為期三個月。

延伸閱讀:

分享:

Follow YANGZI

北區服務處(北北基、桃、竹)

台北市北投區中正街17巷9號
02-2893-4868
0931-048-953
Google Map 地圖

中區服務處(苗、中、彰、投)

台中市西區五權西六街22號
04-2373-0007
0932-211-100
Google Map 地圖

南區服務處(嘉、南、高、屏)

高雄市三民區昌裕街107號
0905-333-100
Google Map 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