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喪禮穿著學問大(二)|現代人喪服怎麼穿?參加喪禮服裝有哪些禁忌?

家屬統一穿著素色衣披黑袍,簡潔肅穆一樣表現慎終追遠孝心,參加者注意避免鮮豔服裝


楊子佛教禮儀公司 臺中服務處/撰文

本文摘要:

  1. 國民禮儀範例,提供現代孝服穿法
  2. 佛教喪禮家屬,穿著長袖黑袍衣鞋
  3. 參加喪禮服裝,別穿鮮豔顯亮大紅
楊子建議家屬穿著的如法如儀黑袍,取代不合時宜的麻衣、草鞋,手戴素色念珠為「帶孝」,念佛迴向給往生者。|楊子佛教禮儀公司
▲楊子建議家屬穿著如法如儀的黑袍,取代不合時宜的麻衣、草鞋,手戴素色念珠為「帶孝」,念佛迴向給往生者。 攝/楊子佛教禮儀
 

國民禮儀範例,提供現代孝服穿法

人類生活有四種基本需求:衣、食、住、行,衣就排在首位,可見其重要性。衣具有避寒暑、擋風雨、蔽形體、遮羞恥、增美飾的作用,及「知禮儀、別尊卑、正名分」的教化性,因此自秦漢時代起,在《周禮》、《儀禮》、《禮記》中保存許多的衣著制度,尤其是喪服禮。

到現代,我國內政部依照傳統禮俗與現代生活狀況,於1970年制定《國民禮儀範例》 ,其中第五章「喪期及喪服」中,提供入殮、祭奠及出殯的現代孝服(五服),為:麻衣、苧衣、藍衣、黃衣、紅衣,主要以兒子(孝男)、女兒(孝女)、媳婦(孝媳)、長孫(孝長孫)為主要對象。

如今家屬在服喪期,也多穿著白色、黑色衣褲表示喪服,並在衣袖上端或髮際(男左女右)佩帶服喪孝布標誌,即「帶孝」。

戴孝期間,會藉「孝誌」以時時不忘哀思。依據喪服的顏色為區別親疏關係的深淺標識別於手臂上。圖:現今民間殯葬業者常見使用的孝誌樣式。|楊子佛教禮儀公司
▲現今民間殯葬業者常見使用之孝誌樣式。依據喪服的顏色為區別親疏關係的深淺標識別於手臂上。圖: 攝/楊子佛教禮儀

此外,根據安平鎮文史工作室負責人陳瑞隆,與身兼文史工作者的妻子魏英滿,兩人研究臺灣早期的喪服,發現已經與古制有所不同。究竟有哪些變化呢?在他們編著的《慎終追遠──臺灣喪葬禮俗源由》一書中記載:

「臺灣早期來自大陸的移民,仍沿用原籍的慣習,但因來臺之時生活艱困,物料較缺乏,故一切禮制難免從簡。清朝時期尚保留:斬衰穿大麻,齊衰穿二麻,大功穿三麻,小功穿苧布(茶仔),緦麻則穿白苧(白茶仔)的習俗。後來由於生活方式演變,加上日治時代,日本政府加以禁止消滅臺胞固有的生活習俗,致今日之喪俗與古制已大有差異。

目前一般狀況為:
  1. 孝子女、孝媳、孝長孫皆穿戴苴麻(大麻);
  2. 出嫁女、長孫以外諸孫、孫女則穿苧麻;
  3. 曾孫、外甥、甥女、侄孫、侄孫女皆穿藍色布衣;
  4. 五代玄孫有穿粉紅者,也有穿大紅者,六代則必穿大紅了。女婿穿白角帽、白長衫。本宗旁或系伯叔、堂兄弟姊妹、堂侄、侄女及其他姻親,則發給白布條使之結紮於手腕,或斜掛於胸前或束於腰間,但今人多已省略,且有五等親以內也改用白布條貼一小塊大麻或苧麻以分別親疏者。
以上係服喪間舉行喪禮或祭禮時所穿之喪服,至於居喪者平時所穿喪服,各地不盡相同,大都採用較素淨的白色、黑色、藍色為喪服。

高齡亡故者,如已無一、二親等遺族,或立孫輩為其承嗣者,斬衰或齊衰之輩,悉製用黑色喪服,以苴麻或苧麻製用腕章,婦女則除黑色喪服外,頭戴用白布縫製並以苴麻(最粗麻)或苧麻(白茶仔),分別親疏,可謂為極適合目前都市生活的權宜之計。

以上各種式樣之喪服,在設有殯儀館或葬儀社之都市,均有製備出租者,一般收費也不貴。」

現代人因慣性追求快速、方便,喪服通常以黑袍孝服、黑色西裝、黑色套裝為主。鞋履則依素色或深色為基準,不論男女的包鞋,都以不露腳趾為原則。

二十多年來,楊子在佛教奠禮也是以黑袍(黑色孝服)取代傳統披麻孝服,家屬可統一穿著素色衣,披上黑袍孝服,簡潔肅穆。

現代葬禮喪服通常以長袖黑色衣鞋為主,黑袍孝服、黑色西裝、黑色套裝為常見穿著。|楊子佛教禮儀公司
▲現代葬禮喪服通常以長袖黑色衣鞋為主,黑袍孝服、黑色西裝、黑色套裝為常見穿著。 攝/楊子佛教禮儀
 

佛教喪禮家屬,穿著長袖黑袍衣鞋

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提出「禮儀環保」理念,推動佛化聯合奠祭,並著有《佛化奠祭手冊》一書。楊子佛教禮儀所推廣的現代佛教奠禮,正是扎根於此。

「人生的結束、雖不是一件喜事,也不是喪事,而是一件莊嚴的佛事。」在該書中,聖嚴法師表示對喪服的看法:
「入殮,往生者所穿衣服,依惜福觀念,以整潔、大方為原則,舊衣洗淨亦可,不必依俗穿著五、七層服裝,以免浪費又損福。」
「告別式,眷屬的喪服,一律以長袖黑色衣鞋,取代不合時宜的麻衣、草鞋,並以素色念珠作為『帶孝』,一則可隨時念佛迴向往生者,二則於守孝期間,不致因出入其他場合,招致他人忌諱或不快。前來悼祭的親友,均著黑色衣鞋,不必戴頭巾、臂巾、腰巾等。」

以簡單、乾淨的素色衣為原則,妝髮整齊、淡雅就好,不濃妝豔抹,也不要配戴誇張飾物,不要穿著聲響大的高跟鞋,可以包鞋為主,不露腳趾為原則,才是對喪家該有的禮貌。|楊子佛教禮儀公司
▲以簡單、乾淨的素色衣為原則,妝髮整齊、淡雅就好,不濃妝豔抹,也不要配戴誇張飾物,不要穿著聲響大的高跟鞋,可以包鞋為主,不露腳趾為原則,是對喪家該有的禮貌。 攝/楊子佛教禮儀

楊子負責人楊子牧師兄認為現代佛教喪禮以黑袍取代孝服,合情也合理,古人服喪以麻為衣,是因為麻布最容易取得,最短三個月(緦麻)、長則三年(斬衰),來體現哀思之情。到現代,麻衣已非便宜、劣等之物,喪家須額外花錢租借,卻大多只在奠禮、葬禮期間穿套,由此可知,孝服已非日常衣著。

其二,現代臺灣社會家族型態及平權觀念轉變,又受西方文化影響,告別奠禮也需要現代禮儀,所以統一改穿黑袍,或黑色服裝,有其必要。

其三,因為一般民眾對喪服穿法不太了解,而且有些禮儀師在喪禮現場亂發一通給家屬穿戴,不時可見孝眷帶錯孝誌的烏龍狀況,反而貽笑大方。居喪期間,有些家屬平日也不戴孝,失去表達孝意和哀悼的作用了。

「當家屬穿著黑袍出席佛事,正是體現由內到外的莊嚴與隆重,也正如聖嚴師父所說:『對往生者而言,靈堂即是前往西方佛國的起站;對生者而言,是共同來此,恭送未來的佛陀,前往西方的淨土。』」

楊子牧師兄指出,「守喪期間,有的家屬說聽到很多來自外人的建議,有的說要如何做才是有孝心,有的卻說要那樣做才不失禮。這些外在關切的意見,是否真的合理客觀呢?或只是因為『大家都這樣做,就該這樣做?』『以前都這樣做,所以現在也這樣做?』如果我們事先能多了解『傳統葬禮習俗』的背後真正道理是什麼,重新思考哪些是不合時宜的,讓喪葬禮儀更符合現代民情,也能讓社會更加和諧、進步。」

「總結還是要有明確的認知,當真正需要處理生死大事時,自然也就能客觀去面對,不會被陳俗舊禮綁架,也避免被錯誤資訊所誤導。」

楊子在佛教奠禮是以黑袍(黑色孝服)取代傳統披麻孝服,家屬可統一穿著素色衣,披上黑袍孝服,簡潔肅穆。|楊子佛教禮儀公司
▲楊子在佛教奠禮是以黑袍(黑色孝服)取代傳統披麻孝服,家屬可統一穿著素色衣,披上黑袍孝服,簡潔肅穆。 攝/楊子佛教禮儀
 

參加喪禮服裝,別穿鮮豔顯亮大紅

關於喪禮服裝有哪些注意事項,只要明白不要觸犯禁忌最重要。楊子整理出五個問答面向,作為參考之用。
 
  • Q1:佛教家庭的家屬,喪禮上除了傳統式五服,可以有不同選擇嗎?
    A1:您可以依據現代化喪禮孝服穿著,也可依照聖嚴法師《佛化奠祭手冊》所載,遺屬以長袖黑色衣鞋為主,或依照楊子推薦給家屬穿著的如法如儀黑袍,取代不合時宜的麻衣、草鞋,手戴素色念珠為「帶孝」,念佛迴向給往生者,這樣在守孝期間就不會因出入社交場合,招致他人忌諱或不快。

  • Q2:出席喪禮,女性穿著上要注意什麼?
    A2:切勿五顏六色或色彩鮮艷的花俏衣著,比如身穿紅色系列衣物或塗抹紅色口紅都不宜,這是禁忌。以簡單、乾淨的素色衣為原則,妝髮整齊、淡雅就好,不濃妝豔抹,也不要配戴誇張飾物,不要穿著聲響大的高跟鞋,可以包鞋為主,不露腳趾為原則,才是對喪家該有的禮貌。我們觀察日本人,每當出席喪禮時一律穿著黑色衣物,不論男女衣著皆大方典雅,在告別式場保持肅靜不喧嘩,這些都是我們可以借鏡參考的地方。
     
  • Q3:參加喪禮,男性的穿著要注意什麼?
    A3:男性通常建議穿著黑色或深色西裝,或者白色襯衫參加喪禮,禁忌穿著顯亮色、大紅色衣物或花襯衫,不可袒胸露背,顯擺故作姿態,或著短褲、熱褲都不適當,鞋子也不宜穿拖鞋。
     
  • Q4:參加喪禮可以穿短袖嗎?
    A4:若在炎炎夏日,穿著基本素色短衣是可以被接受的,但不宜穿著裸露服裝或露肩,或緊身衣、迷你裙。同時於上香致意時,要摘下遮陽帽、太陽眼鏡,保持在喪禮場合的基本禮貌。
     
  • Q5:參加喪禮可以穿休閒服、牛仔褲嗎?
    A5:楊子不建議穿著休閒服樣式的衣服參加正式喪禮,如果是全身白色衣服,也容易讓人誤會是喪家家屬,因此正常款深色或素色上衣、牛仔褲是可行的,但破太多洞的牛仔褲就不建議穿著。

總之喪禮是公眾場合,出席的服裝一定要慎重,一來以示對往生者與喪家的尊重,二來也是社交禮儀得體的表現。相信看過本文的陳述,對於如何穿著出席喪禮的服裝,您已經有把握了。

如今國際社會已是兩性平等的時代,有的家庭還是跨國婚姻,各有不同的文化與宗教信仰,因此我們在參加喪禮時不必存有傳統性別刻板印象,而應以「性別平等」的心態來面對,畢竟喪禮是人際關係上不可避免的一環。何況喪禮傳遞的是「孝」心與人倫的生命禮俗,尊重往生者及其子女意願是參加者的基本禮貌,這一點千萬別疏忽囉。

 
任何疑問,楊子佛教禮儀提供全台24hr接體專線 0800-365-108
連絡楊子留下您的相關資訊,將有專業禮儀顧問為您服務


延伸閱讀:

分享:

Follow YANGZI

北區服務處(北北基、桃、竹)

台北市北投區中正街17巷9號
02-2893-4868
0931-048-953
Google Map 地圖

中區服務處(苗、中、彰、投)

台中市西區五權西六街22號
04-2373-0007
0932-211-100
Google Map 地圖

南區服務處(嘉、南、高、屏)

高雄市三民區昌裕街107號
0905-333-100
Google Map 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