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做百日、做對年,如何祭祀追思親人?

誠心準備莊嚴的佛事,現代人多彈性選擇適當日期舉行,

注意民間習俗,避免誤觸禁忌


楊子佛教禮儀公司 北區服務處/撰文

本文摘要:

  1. 什麼是「做百日」、「做對年」?
  2. 「百日」、「對年」的儀式與做法
  3. 一般「做百日、對年」追思儀式程序
  4. 佛教徒「做百日、對年」儀式程序
  5. 「百日、對年」前要注意的禁忌
  6. 「百日」、「對年」的現代意義
佛教徒相信,要使先亡眷屬親友在往生之後能夠上生不下墮,須依照佛法的方法與儀式,將功德迴向亡者,不僅能助蓮品增上,自己也能得到安心。  攝/楊子佛教禮儀
▲佛教徒相信,要使先亡眷屬親友在往生之後能夠上生不下墮,須依照佛法的方法與儀式,將功德迴向亡者,不僅能助蓮品增上,自己也能得到安心。 攝/楊子佛教禮儀
 

一.什麼是「做百日」、「做對年」?

所謂「做百日」,就是人死後一百天的祭祀(家祭)。臺灣傳統喪葬禮習俗的「做百日」,若是家境富裕人家,會延請僧眾、道士到家中舉行盛大的供養法會誦經齋祭,祈福做功德。若家境貧寒人家,就在靈前上供,子孫祭拜哭號。同時在這一天,將「粗孝」換成「幼孝」。

所謂「做對年」,就是人死後滿一年時(農曆十二個足月)的祭祀。這時亡者出嫁的女兒,都必須回來供奉牲醴祭祀。若家境富裕的人家,還會請僧眾到家中,子孫隨僧眾誦經、拜懺、禮佛,在作佛事之後,女兒多半就「脫孝」了(脫去孝服),其他較遠的親戚也是如此。

此外,舊俗謂「做百日」的日數,不可超過亡者的歲數,但也有人在第一百天才做,通常還沒滿百日做的會擇定一個吉日進行祭拜。現代人「做百日」,多彈性選擇適當日期舉行。

若喪期一年之內遇到農曆閏月時,依慣例「做對年」的日期須提前一個月(仍以十二個月為「對年」之期),待翌年的忌日仍維持原月份祭祀。若於閏月或於閏月之後死亡者,則以翌年的原月份為「對年」。日後的「忌日」祭祀,無論有沒有閏月,皆以死亡之日為「忌日」。

華人非常重視孝道,父母在世時要孝順,父母過世後誠心祭祀、追念遠祖。古代的「卒哭」之禮即指父母之喪,自人死之日起,每當念之哀思時則哭,晝夜無時,行卒哭之祭,其後才改為朝夕哭。學者研究,明朝時候民間已有「百日」祭祀的喪葬禮俗。《大清通禮》也有記載「百日之奠」、「百日卒哭」,顯示清制以百日為卒哭之期,而今民間以終七為卒哭之日。

總而言之,臺灣傳統喪葬禮俗「做百日」就是進行祭祀,於家中備辦飯菜酒食祭拜亡靈,以表達哀思。或禮請僧眾、蓮友居士,或者請道士,一起在靈前誦經祈福。有的人還會為亡者廣行善事,如捐贈消防車、救護車、設立獎助學金……,乃至布施濟貧拔苦,將所做的全部功德在百日薦亡佛事時總迴向

而在亡者去世後第二年的忌日「做對年」,古制稱父母之喪周年祭為「小祥」 ,兩周年祭為「大祥」 ,應舉哀(高聲號哭,以示哀慟),當日籌備牲醴、菜碗等祭拜。

目前也有人在「做百日」時舉行「合爐」及除孝,不過大多數的人是在「做對年」舉行「合爐」(有專文解說),另擇吉日除孝換紅。

臺灣傳統喪葬禮俗「做百日」就是進行祭祀,於家中備辦飯菜酒食祭拜亡靈,以表達哀思。或禮請僧眾、蓮友居士,或者請道士,一起在靈前誦經祈福。
▲臺灣傳統喪葬禮俗「做百日」就是進行祭祀,於家中備辦飯菜酒食祭拜亡靈,以表達哀思。或禮請僧眾、蓮友居士,或者請道士,一起在靈前誦經祈福。 攝/楊子佛教禮儀
 

二.「百日」、「對年」的儀式與做法

臺灣傳統喪葬禮俗,「百日」、「對年」都要有祭祀禮儀,儀式、做法與做七大致相同,主要為祭拜、表達哀思,除了親友或延請僧眾、道士,為先人誦經做功德。

楊子禮儀師在喪禮圓滿之後,仍繼續提供諮詢,協助做百日、做對年、做三年的服務,及家屬的悲傷輔導

「做百日」或「做對年」追思儀式程序

在家 子孫肅立→主祭者就位→上香→獻祭品(獻花、獻爵、獻饌)讀祭文(無祭文者免)→向靈位行禮(鞠躬或跪拜)→禮成。
上墳或至納骨塔 子孫肅立→主祭者就位→向土地公神位行三鞠躬禮→向墓位(塔位先人)行獻花禮→向墓位(塔位先人)行禮(鞠躬或跪拜)→禮成。

部分地區提前「做百日」,會以家中男子的人數加上長孫,去扣除百日的日數;有些地區的習俗算百日的天數,不可以超過亡者的歲數。

佛教徒則相信,要使先亡眷屬親友在往生之後能夠上生不下墮,須依照佛法的方法與儀式,將功德迴向亡者,不僅能助蓮品增上,自己也能得到安心。

不論是「做百日」或「做對年」,傳統誦經佛事大多在中午前完成,應視自己的能力、家人的時間而為,主要是集合全家人一起參與,時間最好以半小時、一小時就好,不一定要做半天、一天。可以用家祭形式,全家人虔誠上香、誦經、念佛、拜佛來表達孝思,莊嚴不必繁瑣。或禮請法師來家中主持,或是邀集蓮友助念,又或者全家人一起到清淨道場「做百日」、「做對年」,又或者全家人參加寺院的共修法會隨堂超薦,都能為亡者植福薦拔。

佛教徒「做百日」或「做對年」儀式程序

事前準備 佛像、桌子、牌位、香爐,佛前供果、靈前供果,佛前六樣供菜一碗供飯、靈前六樣供菜一碗供飯,紅圓、發糕。 .
儀式程序 迎請法師→上香→三拜→以下五種程序擇一種→三拜→請主法法師開示→恭送法師→圓滿禮成。 時間
A 蓮池讚→南無西方接引阿彌陀佛(三稱)→般若心經→往生咒、變食真言→讚佛偈→念佛→三皈依→迴向。 半小時
B 爐香讚→南無西方接引阿彌陀佛(三稱)→佛說阿彌陀經→往生咒、變食真言→讚佛偈→念佛→三皈依→迴向。 半小時至一小時
C 楊枝淨水讚→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三稱)→開經偈→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大悲咒→三皈依→迴向。 半小時至一小時
D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開經偈→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補闕真言→往生咒、變食真言→金剛讚→三皈依→迴向。 二小時
E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開經偈→地藏菩薩本願經 卷上→七佛滅罪真言。(三遍後先略作休息,解手、飲水,繫念佛號為主。)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地藏菩薩本願經 卷中→七佛滅罪真言。(三遍後同上)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地藏菩薩本願經 卷下→七佛滅罪真言(三遍)→地藏讚→三皈依→迴向。
二小時半至三小時

誦經佛事應視自己的能力、家人的時間而為,重點是集合全家人一起參與。以家祭形式,全家人虔誠上香、誦經、念佛、拜佛來表達孝思,莊嚴不必繁瑣。 攝/楊子佛教禮儀
▲做百日、對年之佛事重在心誠、應視自己的能力、家人的時間而為,應集合全家人一起參與。以家祭形式,全家人虔誠上香、誦經、念佛、拜佛來表達孝思,莊嚴不必繁瑣。 攝/楊子佛教禮儀
 

三.「百日、對年」前要注意的禁忌

民間習俗中,有下列數點要注意的事:
  • 為直系血親服喪未滿一年者,逢年過節須提前一日為亡者過節,到正日時才祭拜祖先。
  • 過年不貼大紅春聯,不做年糕(年糕須由親戚送),與其他親友不互給紅包。清明節不宜祭拜家族之墓,端午節也不包鹼粽,這些都是表示居喪者哀傷,而不慶祝任何節慶。
  • 未滿「百日」,送神日不可送神、不可清囤。
  • 父母之喪屬重孝,帶孝一年期間不宜進入宮廟參拜,不可拜天公。滿百日,只可至城隍廟、地藏王廟、土地公廟參拜祭祀。
  • 守孝「百日」期間,不理(剪)髮、刮鬍、剪指甲,一來感念父母養育之恩,表示孝敬之心,二來表達哀戚,故無心裝扮。
  • 「百日」之前不宜參加親朋好友的婚喪喜慶(盡量推辭任何紅白喜事)。
  • 「百日」之前不宜拜訪親友,或進出他人的家。
  • 不參加任何宴會、活動,穿著避免喜慶裝扮及濃妝豔抹。
  • 「百日」之前,出嫁守孝的女兒不宜祭拜夫家祖先。
  • 在「百日」守喪期間不要殺害動物生靈,有一種說法稱牠們的出現是為了引導亡者,不殺生是做善事,能為亡者積福積德。
即使亡者的骨灰回歸大自然了,我們也能用其他精神性、紀念性的方式來追思亡者、傳送祝福的心意。 攝/楊子佛教禮儀
▲即使亡者的骨灰回歸大自然了,也能用其他精神性、紀念性的方式來追思亡者、傳送祝福的心意。用感恩心 「做百日」、「做對年」,讓這個特別的日子、充滿安心的力量。 攝/楊子佛教禮儀
 

四.「百日」、「對年」的現代意義

二十一世紀的現代人應如何看待「做百日」、「做對年」呢?

其關鍵第一是要準備好果品,舉辦祭拜儀式,或以紀念活動表達對亡者的懷念,其形式不一定要依宗教儀軌或特定的流程;第二是只要想念亡者的家人,包括出嫁的女兒、姪輩等親友,都可以在百日、對年共聚一堂,一起緬懷亡者的相片,或是他的言行、著作,或珍藏遺物,分別表達出內心永懷的感謝、感恩。

即使亡者的骨灰回歸大自然了,我們也能用其他精神性、紀念性的方式來追思亡者、傳送祝福的心意,例如:每年舉辦家族追思會、擇期舉辦紀念亡者聯誼聚會、依照亡者生前宗教信仰方式追思他、利用網路平台發表追思之文、至海邊或樹葬區憑弔懷念等等。

「做百日」、「做對年」不只有感懷悲傷,用我們的感恩心讓這個特別的日子、每一個與他有緣的人,都連結到安心的力量。


參考資料:
內政部出版《現代國民喪禮》
《臺灣舊慣習俗信仰》‧高賢治、馮作民編譯‧民國70年8月再版
《台灣喪葬禮俗源由》‧魏英滿、陳瑞隆 編‧2009年10月一版六刷
臺灣殯葬資訊網

分享:

Follow YANGZI

北區服務處(北北基、桃、竹)

台北市北投區中正街17巷9號
02-2893-4868
0931-048-953
Google Map 地圖

中區服務處(苗、中、彰、投)

台中市西區五權西六街22號
04-2373-0007
0932-211-100
Google Map 地圖

南區服務處(嘉、南、高、屏)

高雄市三民區昌裕街107號
0905-333-100
Google Map 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