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誰來搬開環保葬的絆腳石?(上)

【臺灣環保自然葬協會】臺北研討會精華摘要&反思


【楊子佛教禮儀.臺北訊】
 
  由於各地主管機關對樹葬執行的迷思,造成落葬流程過度簡單草率,以致有家屬在親人樹葬後,竟因為心裡深感不安,時隔數月仍要求殯葬業者幫忙把骨灰再挖出來……
 
郭慧娟理事長特別強調,環保葬固然是未來趨勢,但政策推行的腳步卻不宜躁進,否則在欠缺長遠規劃與配套措施的遠慮前提下,必有近憂!
▲郭慧娟理事長特別強調,環保葬固然是未來趨勢,但政策推行的腳步卻不宜躁進,否則在欠缺長遠規劃與配套措施的遠慮前提下,必有近憂!
 
  自從今年(107年)1月,「臺灣環保自然葬協會」在臺中市神岡樹葬園區「崇璞園」,舉辦了第一場「愛‧生命與大自然的對話」研討會以來,環保葬相關議題開始在社會上發酵,甚至引發樹葬環保與否、孝順與否的爭議。
 
  為了讓更多第一線從業人員與樹葬者家屬的需求被聽見,環保葬協會特於6月12日在臺北市第二殯儀館的會議室,舉行了第二場探討樹葬流程規劃與葬後追思問題的座談會,與會者除了關心環保葬議題的民眾,還有來自各地的殯葬業者和專家學者。
 
  本次臺北場的研討內容與臺中場不同之處,在於除了「樹葬儀節規劃與流程安排」的議題外,又特別針對「家屬樹葬追思需求與葬區規劃」,分別依家屬、禮儀服務人員等不同角度提出意見,為環保葬區的規劃及管理,提供了更具體的意見回饋與交流討論。
 
環保葬協會於6月12日在臺北市第二殯儀館的會議室舉行座談會,「樹葬儀節規劃與流程安排」議題與談人包括常務理事楊子牧以及李孝禹、張郡庭理事
▲環保葬協會於6月12日在臺北市第二殯儀館的會議室舉行座談會,第一場「樹葬儀節規劃與流程安排」議題與談人包括:常務理事楊子牧以及李孝禹、張郡庭理事。
 
環保葬是趨勢,卻不宜倉促推行
 
  環保葬協會理事長郭慧娟在研討會中表示,近日見到監察院糾正內政部環保葬推行不力的新聞,深感憂心。
 
  郭理事長特別強調,環保葬固然是未來趨勢,但政策推行的腳步卻不宜躁進,否則在欠缺長遠規劃與配套措施的遠慮前提下,必有近憂!事實證明,近年來國內環保葬的件數日增,骨灰分解以及樹葬流程、葬後追思等問題亦逐一浮現。

  以下特就這次座談會中,與談人和與會來賓所提出的環保葬相關問題(在此姑且稱之為「環保葬的絆腳石」),以圖表方式作一簡單彙整,同時針對各項問題作進一步的反思。

來搬開環保葬的絆腳石?(上)【臺灣環保自然葬協會】臺北研討會摘要與反思
▲研討會中提出討論的各類環保葬相關問題與瓶頸,特依問題類別被提出的次數頻率,統計整理成「環保葬的絆腳石」圓餅圖。(製表/楊子佛教禮儀)
 
環保葬絆腳石之一:骨灰難分解 !?
因為骨灰難分解,所以環保葬不環保?
 
  其實這個議題,環保葬協會在去年8月即已廣邀學者專家,針對「如何有效分解骨灰」進行過研討,會中亦提出不少解決方案——
 
  諸如利用微生物(如溶磷菌)將骨灰中的磷分解出來,並透過葬區植物根部吸收;因此除了骨灰須混合花、葉等有機物之外,葬區土壤也必須能夠透氣,且葬穴深度不宜太深,才有利於微生物生存。
 
  話說回來,相較於土葬墓園與及納骨塔,環保葬葬區的土地,因為不造墓、不立碑,不但可以重複利用,更可透過葬區公園化的設計,增加休閒、甚至觀光功能,提升土地的使用率。因此,若就「土地資源的永續利用」的環保價值來看,環保葬確實是較為環保的葬法!
 
環保葬絆腳石之二:火化不環保 !?

   隨著國人身後選擇火化的比例逐年高升,長久以來引人爭議的火葬場空汙問題也益發嚴重,莫怪會成為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鄰避公共建設,為此搬家遷校的新聞並不罕見。因此,研討會上有傳統業者將之列為指控「環保葬不環保」的一大證據,並進一步強調:「環保葬」實應更名為「多元葬法」,以免誤導民眾認知。
 
  確實,國內火葬場的焚化爐多已老舊,能源耗費以及空汙問題,在所難免。除非能引進國外殯葬業者的「冰葬」【註】等新式環保葬,才可能有效解決問題。
 
  目前較為可行的作法,就是由公部門加強改善空汙防制,或者淘汰老舊設備,更換為效能更高更省能源的新式焚化爐。至於殯葬業者可以做的,則是盡量使用環保棺木,同時向家屬宣導,盡可能減少棺木內的非天然物質,以免火化過程中產生戴奧辛等有毒物質。
 
【註】冰葬,是由瑞典 Promessa 公司所發明的一種環保葬法。它的作法就是將遺體置於攝氏零下 18 度的環境中急速冷凍,再將死者的遺體放入攝氏零下 196 度的液體氮中浸泡。遺體從超低溫溶液中取出後,會變得極為脆弱,很容易就化成粉末。接著,再於真空環境中,將遺體中的水份抽乾,並以金屬過濾器將冷凍後餘下的全部金屬和其他雜質濾走。
(資料來源:臺灣殯葬資訊網 http://www.funeralinformation.com.tw/Detail.php?LevelNo=1616)

 
環保葬絆腳石之三:落葬流程草率 !?

  根據各地葬區的現行作法,樹葬幾乎都是葬區管理人員負責執行,非但沒有儀式,整個流程簡短又草率,往往讓家屬備感空虛。會中有業者指出,甚至有家屬因為事前對環保葬缺乏深入認識,以致在親人樹葬後深感不安,竟要求業者幫忙把親人骨灰挖出來,重新遷葬進塔。
 
  應邀與談的協會常務理事楊子牧師兄表示,法鼓山是國內最早開始推行樹葬的團體,為了拋磚引玉,讓社會大眾了解「葬」其實可以有不同於傳統的作法和思維,甚至捐地設立「金山環保生命園區」,並承接管理維護重責。另一方面,身為佛教團體的法鼓山,為了讓不同信仰的民眾都能認同環保葬理念,特別訂出園區內不進行宗教儀式等規定,以示公正。
 
  儘管如此,「金山環保生命園區」的法鼓山志工在引導家屬進行樹葬時,不但有詳盡的前行說明,植存前還會宣讀簡短追思祝福文,葬前葬後更有莊嚴肅穆的 1 分鐘默禱,更重要的是,整個落葬流程是交由家屬親手執行。
 
  正因當年除了法鼓山,國內幾乎沒有其他機構接觸過環保葬,因此各縣市政府大都參照法鼓山作法,但在欠缺深入了解的情況下,誤以為樹葬不能準備供品、進行儀式,進而造成今日各地葬區的樹葬施行辦法深為人所詬病的現象。
 
楊子佛教禮儀負責人楊子牧表示,各縣市政府參照法鼓山作法,只學到表面形式,造成今日各地葬區樹葬流程草率的現象
▲楊子佛教禮儀負責人楊子牧師兄表示,各縣市政府參照法鼓山作法,卻只學到表面形式,以致深陷僵化思維的迷思,造成今日各地葬區樹葬流程草率的現象。
 
  誠如郭理事長所言,公部門應該把「葬」的主導權還給禮儀人員。楊師兄也建議,樹葬前後的儀式以及落葬程序,總時間規劃約以 20 至 30 分鐘為宜。儀式內涵不必局限於宗教或非宗教,最重要的是,務須讓家屬全程親自參與,才能切實發揮葬禮撫慰生者悲傷的功能。
 
  曾任職殯葬管理單位主管的協會顧問譚維信老師,也在交流意見時指出,當初曾參與制定殯葬管理條例,當時因為缺乏經驗,大家只能參考國外作法,以致法規內容未能切合國內民情,因此,他十分認同相關法規確實有必要再作修訂。
 
楊子佛教禮儀負責人楊子牧表示,各縣市政府參照法鼓山作法,只學到表面形式,造成今日各地葬區樹葬流程草率的現象
▲曾任職殯葬管理單位主管的協會顧問譚維信老師指出,殯葬管理條例中的環保葬相關法規確實有必要再作修訂。
 
  協會理事張郡庭亦在會中分享自己的執業經驗,她認為殯葬業者不需要視環保葬如仇,以為環保葬不需墓地、塔位,業者就毫無利潤可言。
 
  事實上,倘能轉換思維,業者大可針對家屬需求,提供客製化的環保葬儀程規劃與服務,舉辦追思音樂會或茶會,都是可行的選項。如果認為葬區場地不宜進行追思,甚至可考慮將「樹葬」與「追思」分開辦理。
 
▲樹葬可以有不同的做法,楊子特此拋磚引玉,提供樹葬流程示範,以現身說法證明,只要禮儀業者規劃得宜,環保自然葬的簡單中自有莊嚴與溫情。(攝於臺中市神岡「崇璞園」)
(~待續)

分享:

Follow YANGZI

北區服務處(北北基、桃、竹)

台北市北投區中正街17巷9號
02-2893-4868
0931-048-953
Google Map 地圖

中區服務處(苗、中、彰、投)

台中市西區五權西六街22號
04-2373-0007
0932-211-100
Google Map 地圖

南區服務處(嘉、南、高、屏)

高雄市三民區昌裕街107號
0905-333-100
Google Map 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