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樹葬難題怎解決:骨灰分解有速效?(下)

~臺灣環保自然葬協會「骨灰如何有效分解交流研討會」紀實


【楊子佛教禮儀.臺中訊】

  自然葬,其實並非新世紀的新產物,因為自有人類以來,就有樹葬和海葬,但兩者之間最大的不同,在於時下的「環保自然葬」乃是基於環保意識而採行的葬法!然而隨著近年國人環保葬比例的增加,相關問題也逐漸浮上檯面,例如原本號稱「可在兩年內分解」的骨灰,很可能反成環保葬「不環保」的元兇,究竟問題癥結何在?

 中興大學土壤環境科學系黃裕銘主任說,溶磷菌之類的微生物,有助於加速骨灰分解
▲中興大學土壤環境科學系黃裕銘主任說,溶磷菌之類的微生物,有助於加速骨灰分解。
 
加速骨灰分解,有四個建議做法

  看著黃裕銘主任簡報畫面上,用以佐證的農田照片裡因難以分解而「粒粒分明」的磷肥,怵目驚心之餘,也不禁聯想到樹葬的骨灰下場,竟只能和這些磷肥相同命運嗎?……

  聽到這裡,讓人不由得灰心起來——難道想要加速骨灰分解,終究得淪為空談嗎?

  當然不是!黃主任接下來繼續為大家說明:雖然磷不易分解,但卻可以被植物吸收,因此若想讓骨灰有效分解,只要設法讓骨灰(磷酸鈣)中的磷被析出,並且讓植物的根接觸到即可。所以,針對會中討論的樹葬骨灰分解問題,黃主任提出四點建議做法:
  1. 利用微生物來分解析出骨灰中的磷。諸如溶磷菌、菌根菌,都有助於分解磷酸鈣,析出磷,以便於植物吸收。
  2. 灑葬骨灰時,宜摻入有機材料,以促進上述的微生物生長。因此,灑葬時灑花瓣,其實並不只是單純的視覺美觀效果,因為花瓣屬於有機物,有助於溶磷菌等微生物孳生。
  3. 骨灰宜淺埋,故穴位不宜太深。愈深層的土壤,其中的微生物就愈不活躍,因為溶磷菌之類的微生物都需要「耗氣」,在空氣不流通的地底深處較難以生存。
  4. 樹葬區植栽,建議種植豆科類的深根性植物。由於豆科植物多能適應貧瘠土壤,且具備深根特性,較容易深入地底穿透骨灰層,一來有助於將根圈微生物帶入骨灰分布區,二來也更容易吸收到從骨灰中分解出的磷。除此之外,根系多、生長快速的植物也很適合種植,例如田菁、玫瑰、香草植物等,不但有利於骨灰分解,還有美化景觀之效。
不盡正確的示範,從錯誤中學習教訓

  針對會中應邀分享樹葬實務的殯葬業者,以近日案例說明摻入溶磷菌的「改良式灑葬」流程,黃主任不改犀利詞鋒地直言指正其中錯誤——

  其一,選購溶磷菌須當心:根據興大所做過的化驗,有些市售產品根本是零菌數的假貨。倘若選購不慎而買到假貨,一點用處也沒有。

  其二,樹葬擇地須慎選:從業者簡報畫面的案例照片中,明顯可見掘穴時挖出的大土塊,由此可知該葬區土地為排水性差的黏性土壤,此類透氣性差的土質根本不利於微生物生長。

  其三,澆水不宜過多:根據案例中呈現的步驟,業者係將溶磷菌灑於布滿花瓣的水盆中,再以水瓢舀取一大杓澆灌在穴內的骨灰上,但這種做法會造成土壤過溼,導致空氣不流通,反而害死微生物(因耗氣不足)。

中興大學黃裕銘主任指出,從業者簡報畫面上的實作照片,可看出澆水過多,如此反會造成土壤過溼而害死微生物
▲黃主任指出,從業者簡報畫面上的實作照片,可看出澆水過多,如此反會造成土壤過溼而害死微生物。

  黃主任另外特別強調,因磷酸鈣屬於微鹼性,實不宜選擇土質偏鹼性的土地作為樹葬區,否則便得透過人為加工來改變土壤的酸鹼性。而土壤中所匱乏的植物必需元素,尤其是多量元素的氮和硫,這也是骨灰所沒有的成分,因此需要額外予以施肥,才能真正有助於葬區植栽的生長。

  此外,黃主任亦指出,能適應各地區土壤的微生物,其實也不盡相同,所以建議業者最好能與學術單位合作,進行確實的調查評估,以利於環保葬的具體實踐;他也建議樹葬園區最好每隔一段時間,就進行一次溶磷菌等菌種的補充施肥,以利於骨灰更有效分解。
 
大面積灑葬示範:儀程講究用心,價值自然畢現

  除了講者的學術與實務相關報告,研討會中並安排了三場實作示範,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身兼協會理事的禮儀師張郡庭小姐所示範的骨灰灑葬流程,與前述示範不盡正確的業者做法不同之處,在於張理事係以較大面積的淺層堆疊方式進行灑葬,此外,她更細心地將混合溶磷菌的水,噴灑於花瓣表面,再將花瓣鋪灑於骨灰層之上。張理事還特別幽默地補充說明,她已請教過黃裕銘主任,確定了溶磷菌不會傷手,因此盡可放心直接用手鋪灑含菌花瓣。

  考量周到又注重美學的張理事,以透明箱分層示範灑葬流程,執儀的同時一面細心講解各層鋪灑物的用意,例如第一層鋪灑的樹葉,代表著「落葉歸根」,接下來便以一層骨灰、一層花瓣、一層泥土的方式層層堆疊,即使只是簡單的花瓣,張理事都精心安排了不同色調的花種,除了粉紅與白色的玫瑰,還有黃色的文心蘭,以及淺綠色的繡球花。

 灑葬的有機材料可以選用不同顏色與品種的花,搭配得宜的繽紛色彩可讓視覺效果更豐富
▲灑葬的有機材料可以選用不同顏色與品種的花,搭配得宜的繽紛色彩可讓視覺效果更豐富。

  儘管在實際的灑葬流程中,排完的花瓣,在家屬拍照留念完畢後,就要覆土掩埋了,但即便只有如此短短幾分鐘的展示時間,張理事仍堅持做到完美呈現——只見她宛如塑造藝術品一般,以一雙巧手耐心十足地鋪陳出視覺效果最美的成品,同時,口中仍不忘保持著莊嚴沉穩的語調,不急不徐地解說這些花瓣的象徵意義,代表著逝者生命的豐富與圓滿。

  整個灑葬儀程示範,前後費時十幾分鐘,其中的用心程度令人感動,堪稱絕佳的禮儀人員執儀示範,同時也提醒了許多拘泥於傳統觀念的殯葬禮儀服務業者——環保葬不用骨灰罐也不需要墳地或塔位,並不代表毫無利潤可言,只要儀程能夠用心講究,滿足家屬的心理撫慰需求,便有其價值!

  張理事表示,禮儀人員在執儀過程中,宜盡可能讓家屬明瞭各項做法的用意,例如鋪灑花瓣的象徵意義及其實質作用(幫助溶磷菌生長),如此家屬才能真正安心。畢竟,「唯有生者安,亡者才能安。」而為了便利家屬日後追思,她還會特別提醒家屬可站立於灑葬穴位前放眼遠處,找到一個明顯的地標,拍照作紀錄,以後只要對照相片即可找到先人的灑葬位置。

 張郡庭理事的灑葬儀程示範,前後費時十幾分鐘,用心令人感動
▲張郡庭理事的灑葬儀程示範,前後費時十幾分鐘,用心令人感動。
 
綜合討論交流問題,各界人士集思廣益

  在會後的綜合討論時間,身兼協會顧問的仁德護專講師譚維信老師,特別問到:業者要如何得知葬區土壤缺乏哪些元素以便補充施肥?有哪些單位可提供諸如此類的土壤化驗服務?黃裕銘主任表示,興大的土壤調查試驗中心即有提供此類的化驗服務。事實上,農委會農業試驗所也有提供相關的檢驗「土壤肥力診斷服務」,檢測項目即包含酸鹼值、有機質含量以及各項元素含量等等。

  在所有發言提問的來賓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有位來賓提出了一個絕妙的創意點子:有關單位或可比照器官捐贈模式,開放民眾捐贈骨灰,如此或可解決黃裕銘主任在一開始提到的磷礦資源耗竭危機!此一創意發想,雖然礙於傳統觀念,現階段恐怕難行,但確實不失為一環保妙招,其中的幽默令在場來賓與講者莫不莞爾。

  另外,身兼協會理監事一職的「楊子佛教禮儀公司」負責人楊子牧先生,也在會中針對現有樹葬園區的土地運用規劃提出疑問,例如樹葬穴位位置的規劃有何依據?是否有統一標準的穴位間距?遺憾的是在場的有關單位主管也無法回答這個問題,由此更顯見當初各縣市環保葬園區的規劃,確實有欠長遠而周延的專業考量,這才導致如今各葬區因穴位規劃不足而相繼面臨穴滿停葬的窘境。

 「楊子佛教禮儀」負責人楊子牧提出樹葬穴位問題,顯見早期的葬區規劃有欠長遠而周延的專業考量。
▲由「楊子佛教禮儀」負責人楊子牧師兄提出的樹葬穴位相關問題,顯見早期的葬區規劃實有欠長遠而周延的專業考量。

  會中另有來賓問及一般民眾常見的迷思:「樹葬園區未設計圍牆或圍籬,要如何防止貓狗入內大小便?」針對此一提問,臺中市生管處陳志銘處長作了答覆說明——政府正積極推廣環保葬園區的休憩功能,力求打破以往公墓給人陰森恐怖的觀感,以便讓葬區土地得以更多元有效利用,也使大眾更加認同環保葬,換句話說,樹葬園區的目標就是要變身為休閒公園,開放民眾來此踏青,甚至於散步遛狗,既是如此,貓犬便溺又何妨?

 「樹葬園區未設計圍牆或圍籬,要如何防止貓狗入內大小便?」是一般民眾常見的迷思。(圖為臺中市神岡「崇璞園」一景)
▲「樹葬園區未設計圍牆或圍籬,要如何防止貓狗入內大小便?」是一般民眾常見的迷思。(圖為臺中市神岡「崇璞園」一景)

  或許,我們可以回到環保葬的初衷來探討這個問題——「環保」才是我們推動採行環保葬的終極目的,而這也是為何需要進一步討論骨灰分解問題的原因!既然我們希望骨灰能被微生物分解,能被植物吸收,真正回歸自然,完成宇宙萬物生生不息的循環,又何須介意貓犬排泄物?老實說,有動物屎溺等於是為葬區施加天然肥料,更有助於花草樹木生長,也更進一步促進微生物繁衍,進而加速地底骨灰分解,豈非皆大歡喜?

  當民眾能夠接受先人骨灰回歸自然,化作春泥滋養大地萬物;能夠因此看透大體就如同一件穿舊穿破了的衣服,放下對有形色身的執著罣礙,相信人們看待「死亡」的傳統思維也將從此翻轉——真正認清「諸法空相」、「諸行無常」的道理,接受生老病死一如四季更迭般地自然,乃是人人必經之路,學會以平常心待之;唯有生者能夠安定面對生死,逝者方能真正自在放下萬緣,安心轉身迎向下一階段的生命旅程。

 楊子的禮儀師常透過分享,提醒家屬生老病死一如四季更迭,盼能藉由往生者的生命示現,讓家屬認清「諸行無常」而放下執著,以安定的心為往生親人祈福,如此方能真正幫助逝者安心放下萬緣
▲楊子的禮儀師常透過分享,提醒家屬生老病死一如四季更迭,盼能藉由往生者的生命示現,讓家屬認清「諸行無常」而放下執著,以安定的心為往生親人祈福,如此方能真正幫助逝者安心放下萬緣。
 
影響骨灰分解的環節,有三大關鍵

  交流研討會近尾聲時,郭慧娟理事長特別針對會中諸位主講者的報告重點作一總結,亦即影響「骨灰有效分解」的環節,主要有三大關鍵,建議主管機關列入葬區規劃、管理之考量:

  一是「葬區選地」。根據黃裕銘主任所言,環保葬園區的選地,以質地疏鬆、排水性佳的砂質土壤為佳;至於黏性偏高的土質,因透氣性差,不利於溶磷菌等耗氣微生物生存,並不適宜規劃為葬區。

  二是「土壤評估」。除了必須選對土質合宜的土地來建置葬區,土壤所含的有機、無機元素,是否滿足植物生長所需,尚需經由學術單位鑑定評估——除了磷(可由骨灰分解析出),若還有匱乏的必需元素,則須予以定期施肥,以利植物生根茁壯,並帶入根圈微生物分解骨灰,如此骨灰方能真正回歸自然滋養花樹。

【編按】目前已知的植物生長必需養分,涵蓋了十六種元素,包括「多量元素」的碳(C)、氫(H)、氧(O)、氮(N)、磷(P)、鉀(K)、鈣(Ca)、鎂(Mg)、硫(S),以及「微量元素」的銅(Cu)、錳(Mn)、鋅(Zn)、鐵(Fe)、鉬(Mo)、硼(B)、矽(Si)。

  三是「骨灰埋藏深度」。誠如黃主任所報告,愈深層的土壤愈不利於耗氣微生物,因此骨灰不適宜埋得太深。礙於骨灰總量有一定的體積,若不掘深穴,則宜多開挖幾個淺穴,或者,亦可考慮研討會上由張郡庭理事所示範的大面積淺埋做法。

 郭慧娟理事長表示,期望透過臺灣環保自然葬協會的拋磚引玉,敦促大眾面對環保葬的種種問題,使之得以永續發展
▲郭慧娟理事長表示,期望透過臺灣環保自然葬協會的拋磚引玉,敦促大眾面對環保葬的種種問題,使之得以永續發展。

  郭慧娟理事長表示,期望透過臺灣環保自然葬協會的拋磚引玉,能敦促政府與民間認真面對、解決環保葬的種種問題與瓶頸,使之得以永續發展,好好守護我們所生活的環境,也為後代子孫留下一片淨土!

分享:

Follow YANGZI

北區服務處(北北基、桃、竹)

台北市北投區中正街17巷9號
02-2893-4868
0931-048-953
Google Map 地圖

中區服務處(苗、中、彰、投)

台中市西區五權西六街22號
04-2373-0007
0932-211-100
Google Map 地圖

南區服務處(嘉、南、高、屏)

高雄市三民區昌裕街107號
0905-333-100
Google Map 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