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超度的對象、超度的方式有哪些?什麼是超度?

什麼是冤親債主?為什麼誦經有超度的功用?
超度不能有營利交易、自私的心態


楊子佛教禮儀公司/撰文

本文摘要

  1. 什麼是「超度」?什麼時候需要超度?常見的超度方式
  2. 超度的對象有哪些?超度的意義是什麼?
  3. 為什麼誦經有超度的功用?對生者、往生者有什麼意義?
  4. 任何時候都可以超度嗎?超度不是交易,不能有營利自私的心態
  5. 如何超度冤親債主?行善修持功德可以超度
農曆七月傳說(二),中元祭,普度苦難|楊子佛教禮儀公司
▲佛教以《佛說盂蘭盆經》、《報恩奉盆經》為經論依據,於七月十五日「盂蘭盆節」,舉行「盂蘭盆法會」,供佛齋僧,以報答父母先亡。
 

什麼是「超度」?什麼時候需要超度?常見的超度方式

所謂超度,一般認為不論人或動物往生後,能夠給予幫助的方式就是「超度」。又或是往生者可能有遺願未完成,或有心結、或有仇恨等等執念,而不願或無法離開人間;又或是因為經歷死亡前遭遇的痛苦而產生恐懼,使往生者迷失方向,如失憶的人一樣,渺渺茫茫不知該何去何從,因此需要超度,「超度」如同為他指引方向。

最常見的超度方式,包括各宗教的度亡經典、咒文念誦,或是祈禱祝福,通常還會加上供品祭拜,或是焚燒冥紙。最常見是延請僧眾法師、道士、神職人員,為往生者誦經、拜懺來救度亡靈,使其「超」脫苦難、「度」到涅槃淨土彼岸。
※ 加碼閱讀
《佛光山靈異錄》收錄許多真實感應事蹟,其中有一篇〈銅板豎起來了〉與大家共享:
佛教是個重視度生,同時也是不忘度死的宗教。在佛教的許多儀禮當中,也有不少超薦亡靈的佛事,如梁皇寶懺慈悲水懺三時繫念放焰口水陸法會等等。在各種的超薦佛事中,常常發生許多不可思議的靈異故事,古時候的事例年代遙遠暫且不談,下面我們就舉出一則發生於最近的實例,來驗證講求理性的哲學以及重視實驗的科學所無法解釋的、不可思議的宗教境界。

東海大學哲學系系主任馮滬祥先生的夫人蕭毅虹女士,賢淑聰慧,並且富於文采,為文壇上不可多見的才女。1984年三月,因為醫師的誤診,先後動了兩次重大的手術,而以燦爛年華的三十七歲長辭於世。

馮先生夫婦伉儷情深,在蕭女士逝世「七七日」之間,馮先生特別到台北普門寺,請法師們為蕭女士舉薦三時繫念佛事。莊嚴的佛事如序地進行,當大眾回到亡靈牌位前祝禱迴向時,蕭女士的母親拿起壹元的銅板豎立於靈位前,對著亡靈說:
「女兒!如果你確實來此領受甘露法味,這個銅錢就豎立不墜。」
說也奇怪,那個銅錢好像被磁鐵吸住一般,挺立在桌面上達二、三小時之久,一點也不動搖。後來蕭女士的孩子跑來,用手一推把銅錢推倒了,蕭女士的母親再次拿起銅板說:
「女兒!如果你還在此地,就讓我感受到你的存在。」

奇異的是那個普通的一塊錢,竟再度直立於桌子上,馮先生還親自指給前往拈香的星雲大師觀看,並且請教大師有關靈魂不滅的事情。後來馮先生為蕭女士編輯紀念集時,還特別將這件事情編入《遠山含笑》一書中。

超度的對象有哪些?超度的意義是什麼?

超度的對象通常是:歷代祖先、冤親債主,或是往生的親人、好友、特定對象、未出世子女、已出世卻無緣的小孩、居家或公司所在地地基主、往生寵物等等。
這些超度對象只是普遍說法,佛教的超度不只看重往生者,還有自己要能超度生死,因此將超度略分三種對象:
 
  • 一是令迷妄、邪見的人破迷起悟,具足正見,是名超度。  
  • 二是依正見而正精進,依正精進而得正覺,解脫生死,遠離六道輪迴,是名超度
  • 三是往生者眷屬以虔誠心,禮請出家僧眾為亡者說法開示、念佛誦經,普令往生淨土,是名超度。
佛說人根據一生的善惡業力,決定往生後的去向,這就是所謂的「六道輪迴」。六道是:天道、人道、修羅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福業特別大的人,往生立刻上生六欲天,修禪定業深的人則上生禪定天;罪業特別重的人立刻墮地獄,通常一般人最久是四十九天,待善惡業緣成熟即投生。依據《地藏菩薩本願經》經文,在此期間家屬若以供養三寶及齋僧布施的功德迴向超度,亡者能感應善業功德,而得超生前三善道,不墜入三惡道。

超度的意義是其實不論生死,人人都可以開發自我的佛性,星雲大師給予我們四種觀念:
「超度冤親可以廣結善緣,超度妄念可以獲得正覺,
  超度悲傷可以到至安樂,超度自己可以獲得解脫。」

星雲大師指出:「超度,不一定是人死以後才超度。一個人在世的時候,脾氣不好,有人勸他發慈悲心,他若做到了,就能從瞋恨心裡超度;或者他貪欲心重,在別人的引導下,而能轉貪欲為喜捨,也就是從貪欲心裡超度了。超度不僅是亡者要超度,生者也要超度。讓自己不沉淪,不給無明束縛,從煩惱的牢獄裡解脫,是超度;讓自己從名枷利鎖裡超脫出來,也是超度。所以,世間上不管那一個人,都需要得度,而要想超度,就需親近善知識,親近道德。」

 

為什麼誦經有超度的功用?對生者、往生者有什麼意義?

誦經能超度亡者,是因為「善念」能起超度的作用,何況佛教僧眾法師等宗教師,具足持戒清淨的功德,不傷害一切眾生,因此以戒殺的功德,誦經超度的力量更加深遠。

星雲大師開示說:「超度,好比一個人掉入茫茫大海,有人及時放了一艘船、一塊木頭,那麼他藉助這個力量,就能安全到達彼岸。超度是人有誠心,必定會有感應的。一塊大石頭放到水裡,很快就會下沉,如果放在船上,就可以安然地被運往彼岸。眾生造的罪業頑強如磐石,透過誦經的功德力,能免於沉溺生死大海中。」

《聖嚴法師心靈環保209》中,聖嚴法師也有開示:
「人在死亡的時候,在恐怖的情形下,或怨恨難消的情形下,雖然死了,他的心還是放不下,就會變成鬼,這在民間也有這樣的信仰。在佛經裡說,如果是怨恨而死的人,可能一時間沒有辦法去轉世投生,而罪又不是很重,不會下地獄去,福報不是很大,也不會生天去,因此可能轉入鬼道。鬼道中的這些冤魂,可能會對人間與他有過節的人產生一些報復作用。因此,《地藏經》裡重視人死後要超度。」

那麼,是不是說不超度就會產生什麼樣的不利效果?

聖嚴法師說:「佛教講因果是講源遠流長的,不是那麼短的。一般人對因果的觀念,往往認為現在做的事情現在就會報應,這是不合佛法的。而是在過去無量劫,生生世世之中欠了人家,現在要還人家,如果這一生被殺了之後,而沒有人用佛法來開導他,那他死了以後會死不瞑目,認為他是冤枉的,所以做佛事的用意,就是以誦經、說法來對這些亡靈講述佛法,使他們心開意解,而得到超度。

所以超度的意思是,使那些亡靈從不服氣、放不下,而從佛法得到開示之後想開了、放下了,放下過去的冤家,而直接去超生,這是做佛事超度的意義和功效。對於已經轉生的人,如果再幫他超度,可使他的第二生中更增福報,這在經典中也有這樣的說法。」

《易經‧繫辭上》云:「陰陽不測之為神」,古人認為化生萬物的兩種元素即陰氣、陽氣,所以活著的人相對稱為陽上人。

當我們祝福往生的親朋好友、冤親債主、寵物等與我們有緣分的,或是在三世因果的過去世曾和我們有緣分的,能夠離苦得樂之外,超度最重要的意義,就是我們要懷抱懺悔的心。有的人覺得現在過的不如意,那就用一個懺悔的心,懺悔我們在無數的過去世不管做了什麼而造就今生現在面臨的辛苦階段,然後發起想要祝福的心、互相祝福的心、希望與人結好的因緣、做良善的事,用這樣的心態去超度,雙方都會更加的圓滿。

※ 加碼閱讀
《虛雲和尚年譜》中,記載一段1915年發生的公案,當時虛雲和尚七十六歲:
春戒期畢,有鄧川縣一位丁姓紳士,是清朝的孝廉(科舉時代的舉人),只有生一女,年十八歲,沒有出閣。一日,忽然不省人事,全家倉惶。到她醒來,變作男子聲,指著她父親大罵說:「你丁某,倚仗權勢誣陷我是匪犯,令我喪命。我是大理西川人,名董占彪,你還記得嗎?如今在閻王前准我告你,報八年之仇。」說完,持刀追逐丁某。丁姓紳士非常駭怕,潛匿在他處,不敢回家。鬼每日必到來,來時其女兒就變成男子形態,使家中紛亂不堪,鄉里人都來圍聚觀看,為此愁悶不已。

當時雞足山派的素琴、素值二位僧人前往鄧川縣辦事,路過丁家,見群聚看鬼兇狀。一僧便說:「勸你不要這樣,令地方不安。」
鬼回答:「你出家人不要多事。」
僧人說:「本不與我相干,但我師父常言:怨家宜解不宜結,愈結愈深,何時得了?」
鬼聽後思考了一下,問:「你師父是誰?」
僧人說:「祝聖寺的虛雲和尚。」
鬼說:「我也聽聞過,但從未見過他,會肯為我受戒嗎?」
僧人說:「師父大慈大悲,渡一切苦,怎麼會不肯?」
僧人又勸鬼讓丁某出錢來超度,鬼說:「他傷天害命,我不要他的錢。」
僧人說:「不然讓地方人士一起送你一些錢,地方上也能平安。」
鬼發出憤恨不平的聲音說:「此仇不報,我恨難平,但怨怨相報,又何時能了?待我去問過大王,你明日在這裡等我。」說完鬼便離去,女子站起來,懷著羞憤回到屋內。
隔天一早鬼先來,僧人後來才到,鬼就責怪僧人失信,僧人說明是因為有公務。鬼說:「我問過大王,說祝聖寺是個好道場,准我去,但要你親自送去。」於是地方紳士十餘人和二位僧人一起回寺,當晚談說這件事,第二天設壇場,為鬼念經、說戒,自此以後平靜無事。鄧川縣眾人結會時,也會到寺裡參加禮懺。

 

4.任何時候都可以超度嗎?超度不是交易,不能有營利自私的心態

在任何時候都可以超度,尤其在農曆七月,因為有僧團的共修力量,以清淨的戒行來迴向、超度往生者,或以供佛齋僧的功德來迴向、超度往生者,是最無漏的功德。

超度時功德要百分之百無漏,「發心」很重要,心態很重要。聖嚴法師開示說:「如果我們自己的心是能夠認同佛菩薩的悲願、認同佛菩薩的智慧,我們的心就跟佛的心相應。這個時候,你自己、也就是我們自己當下,就是人間的化身的佛。」

平常我們雖然也可以安排修持法門,例如誦經、抄經、持咒、念佛,來迴向給往生者、冤親債主,但我們自己本身的超度力量有限,而僧團的出家人有出家的功德,他們受持清淨的出家戒律,所以僧團的力量肯定比我們自己念經的功德、福報都更好、更強。

佛教法會在超度時一定是用佛力超薦,佛陀已超出六道輪迴,佛力是成佛覺者的清淨功德,其他如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等大菩薩,他們因為也具足如佛的悲願,受到佛陀的囑託,因此也能作為我們祈請的對象來進行超度,護祐眾生。

此外,僧團啟建法會、持誦經文的力量,能確實迴向超度,令自他獲益。佛光山心定和尚曾說:「設放焰口,修大福報。」當法會主法者以大慈大悲憐憫餓鬼道眾生,並以虔誠心、恭敬心,一心主法,虔誠祈禱十方諸佛加持時,必能令無量鬼道眾生身心飽滿,心開意解,投生善道,功德必蒙感應。

※ 加碼閱讀
在《星雲禪話》〈迴向〉一文,星雲大師說了一個故事:
有一個農夫,禮請無相禪師到家裡來為他的亡妻誦經超度,佛事完畢以後,農夫問:「禪師!你認為我的太太能從這次佛事中得到多少利益呢?」

無相禪師照實的說道:「當然!佛法如慈航普渡,如日光遍照,不止是你的太太可以得到利益,一切有情眾生無不得益。」

農夫不滿意道:「可是我的太太非常嬌弱,其他眾生也許會佔她便宜,把她的功德奪去。能否請您只單單為她誦經超度就好,不要迴向給其他的眾生。」

無相禪師慨嘆農夫的自私,但仍慈悲的開導說:「回轉自己的功德以趣向他人,使每一眾生均沾法益,是很討巧的修持法門。『迴向』,有回事向理、回因向果、回小向大的內容,就如一光不是照耀一人,一光可以照耀大眾,就如天上太陽一個,萬物皆蒙照耀,一粒種子可以生長萬千果實,你應該用你發心點燃的這一根蠟燭,去引燃千千萬萬支的蠟燭,不僅光亮增加百千萬倍,本身的這支蠟燭,並不因而減少亮光。如果人人都能抱有如此觀念,我們微小的自身,常會因千千萬萬人的迴向,而蒙受很多的功德,何樂而不為呢?我們佛教徒應該平等看待一切眾生!」

農夫仍頑固的說:「這個教義很好,但還是要請法師破個例,我有一位鄰居老趙,他對我可說是欺我、害我,能把他除去在一切有情眾生之外就好了。」
無相禪師以嚴厲的口吻說:「既曰一切,何有除外?」農夫非常茫然,若有所失。

星雲大師開示說:「人性之自私、計較、狹隘,於這位農夫身上可以完全看出。只要自己快樂,自己有所得,管他人的死活,殊不知別人都在受苦受難,自己一個人怎能獨享?如論世間,有事理兩面。事相上有多少、有差別,但在道理上則無多少、無差別,一切平等。等於一燈照暗室,舉室通明,何能只照一物,而他物不沾光?

懂得一切的人,才能擁有一切;捨棄一個,就是捨棄一切。捨棄一切,人生還擁有什麼呢?」

農曆七月傳說(二),中元祭,普度苦難|楊子佛教禮儀公司
念佛、持咒、誦經、抄經,來迴向給往生者、冤親債主,但我們自己本身的超度力量有限,而僧團的出家人有出家的功德,他們受持清淨的出家戒律,所以僧團的力量肯定比我們自己念經的功德、福報都更好、更強。
 

5.如何超度冤親債主?行善修持功德可以超度

每一個人都有冤親債主,不管要迴向的是已經知道的特定對象,或是不知道的對象,冤親債主大多是因為我們沒有廣結善緣,積累不好的緣分,才會我們看到對方就覺得討厭,別人看到我們,雖然什麼事也沒做,但也一樣討厭你。

想要改變這樣的情況,就要先改變我們自己的心態,除了不主動去結惡緣,更時時在生活中行善,用廣結善緣的心態迴向給一切冤親債主,如此就能增進我們的福報,自然會有好人緣、貴人,不會常常出現莫名的障礙來干擾、阻礙了。

學佛能懂得因果業報的道理,我們可以做一些善事,以行善修持功德來圓滿化解冤結,迴向冤親債主不是立牌位就好,最主要是要向他們表達懺悔,並為他們超度來解開怨結,消除不好的違緣。

現代由於醫療科技的進步,有的母親產檢的時候發現胎兒有嚴重的先天性疾病,為了不讓孩子日後受苦,而在不得已情況下拿掉孩子,這樣的「未出世子女」要為他誦經超度,願他轉生淨土,來生有緣必定能見面,先祝福他將來會很健康。或是父母親也可以發願,讓他再回來當你們的小孩。

如果孩子出生之後就夭折往生,已經取名的可以用他的名字直接超度,如果是還沒有取名,超度時書寫「無緣子女」就好。

※ 延伸閱讀 中元祭為什麼要拜拜?農曆七月要避禁忌嗎?
 
有任何生命禮儀疑問,楊子佛教禮儀公司提供全台24hr客服專線 0800-365-108
連絡楊子留下您的相關資訊,將有專人為您服務

分享:

Follow YANGZI

北區服務處(北北基、桃、竹)

台北市北投區中正街17巷9號
02-2893-4868
0931-048-953
Google Map 地圖

中區服務處(苗、中、彰、投)

台中市西區五權西六街22號
04-2373-0007
0932-211-100
Google Map 地圖

南區服務處(嘉、南、高、屏)

高雄市三民區昌裕街107號
0932-211-100
Google Map 地圖